借助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20-07-13孙静
孙静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然选择,这是信息化时代与内部控制管理的综合要求,需要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重视风险规避,提升人才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效能。
关键词:信息化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时代到来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全面升级改革,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产生了众多的影响,让信息化融入内部控制成为必然。信息化时代带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式,由过去人工为主的模式转变为计算为主的模式,效率不断提升,精准度提升,也对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伴随着人员职责发生相应的改变,职责改变将带来内部控制要有新的方式才能有效适应。
(二)内部控制信息化是管理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新时期的重要要求,这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决定的。一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作为国家的重要管理载体,行政事业单位都参与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需要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技术与信息时代同步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状况与管理预期还存在着较大的预期差距。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目标感不强,执行效率不高,尤其对于财务相关业务端口来讲,内部控制的制度设置往往停留在表面,对于实际管理的结果并不负责。不少管理工作都存在着难以界定,缺乏定量标准,管理很多单纯依靠经验和直觉,造成了不少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措施
(一)构建信息化建设的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以支持内部控制的效率及效能提升。首先从结构上来讲,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特点,根据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类别,管理要求,从信息的采集,信息化系统的规则体系,决策机制,反馈机制,都要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搭载来讲,也要全面的融合内外部背景,技术特点和团队适应能力进行有效结合。在实施过程中,要将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采集模式、监控机制进行有效规划。从流程来讲,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结合控制对象,明确标准,有效输出,信息可视化清晰,方便后续对于业务管理流程的复盘和分析。
(二)重视信息化风险控制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信息化的建设管理,除了全面的体系化内容建设外,还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以解决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风险。对于信息化的认知一方面要认知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的优势,但也要清晰的认识到网络环境和技术环境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新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管理如果出现风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来讲将出现致命打击。因此,重视信息化风险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管理的流程,确保在信息化处理过程遇到问题时,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响应,避免对于信息化的完全依赖。另外是要形成一套風险评估体系,有效将信息化带来的潜在风险纳入评估体系,这样才能降低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三)加强人员的信息化认知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而言,人的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的管理与信息化的管理结合,才能实现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团队来讲,面临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需要重新建立全新的人才体系。一方面是团队及相关管理人员要深入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对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点等要有清晰的认知。只有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清晰,才能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另外是要建立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能力,理解信息化对于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意义,包括信息化不限于内部控制的应用场景,建立理解能力是运用好信息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最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积极学习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知识内容,新技能的获得是确保人才未来能够高效使用信息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郝文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思考[J].财会学习,2019.
[2]张晓燕.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