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下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开展的困境及对策
2020-07-13李文健
李文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也开始走上了改革与创新的道路,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引进更加多元和有效的策略来组织教学活动,期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时,中职教师在组织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时,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便不断创新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体育与健康;困境及对策
体育与健康是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教师必须不断调整教学思路,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然后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创新性实践,以便在解决相关困境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并顺利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有利于引导其树立健康生活、终身体育的意识,继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开展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时面临的困境
(一)过于重视专业课,体育教学课时少
在中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中,专业课占据了较多课时,而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时相对较少,这种课程设置很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轻视心理。再加上很多专业课教师会额外占用体育与健康的上课时间来组织专业课教学活动,所以会导致体育课时被严重压缩,长此以往,学生们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对于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导致教学效率低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快乐教育、轻松教学,因此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需要据此进行改良和创新。然而,很多中职体育教师仍旧比较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锻炼身体,并且将跑步当作一项有效的運动方式,经常让学生在课上变换各种形式进行跑步训练,以至于学生们逐渐对体育与健康课产生了排斥心理,也无法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最终使得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三)体育器材不完善,影响教学的效果
由于很多中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有限,学校内的体育设施长期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所以很多时候在课上为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巧时,教师都无法借助相应的器材进行演示,同样学生也无法进行亲身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让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 在新课程下解决体育与健康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注重均衡发展,合理安排体育课时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要求,中职学校要注意优化课程设计,有意识地增加体育与健康的课时,从而引起师生的重视,并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以便不断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如,学校要确保每周至少上三次体育与健康课,一次为理论讲解课,另外两次可以安排为室外活动课,以便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更多健康生活的知识,然后在室外活动中进行针对性训练,进而不断强化他们的体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注重创新教法,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便使之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上使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和饮食,或是在体能训练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均等的参与机会,并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完成各种运动,还可以组织体育游戏,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并不断增加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进而顺利提高教学成效,推动学生的体能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尽可能完善校内的体育设施,以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便利,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学校可以根据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来购买和安置相应的体育器材,然后教师要在讲课过程中合理利用各种器材,并教会学生科学的运动方法,确保所有体育器材物尽其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运动技巧,同时不断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最终不断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 结束语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完善,进而推动他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教师要重视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和实践,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文利,方俊伟.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
[2]唐捷.基于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