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建筑蓟县白塔的建筑特点及艺术传承

2020-07-13杨蕾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传承

杨蕾

摘 要: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汉代传入中国,经过中华文化对它的消化吸收,逐渐改造,演进为一种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塔在中国传统的楼阁建筑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新形式,其中独乐寺属于少见的奇特古塔类型,目前所知,只有北京房山云居寺北塔等两三处而已,作为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对其建筑特点和艺术传承加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蓟县白塔的建筑和艺术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蓟县白塔;建筑特点;艺术传承

1 蓟县白塔概述

蓟县白塔又名渔阳郡塔、独乐寺塔,重建于辽清宁四年(1058),位于独乐寺南380米。塔高30.6米,由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是印度窣堵波和中国楼阁式建筑相结合的仿木结构砖塔。须弥座八角形,下部石砌,束腰处及上部砖雕斗栱、花卉、欄板、伎乐。塔身八角亭式,四面影作假门,另四面刻偈语,转角处砌砖雕幢形倚柱。扣发现里面有被包砌的辽塔原建筑,包括覆钵及上面的塔刹基座,覆钵周饰砖雕垂鱼。塔院内还存有明嘉靖、清乾隆、咸丰等碑刻和明嘉靖时建的观音寺[1]。

2 蓟县白塔的建筑特点

1)塔身。塔的平面为八角形,塔身通体白色,全高30.6米,外观分作须弥座、塔身、覆钵、相轮、塔刹五部分,为砖石混合结构。塔身上设一台座,置覆钵,为半球形,高2.75米,肩部用减地平汲法雕悬鱼十六个。再上是巨大的十三天相轮和塔刹,建筑设计者巧妙地将硕大的印度窣堵波置于中国式亭阁之上,将亭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几种塔型结合为一体,十分罕见。

2)塔基。辽代造塔主要为寺院中一项崇拜物,塔身雕刻佛像,用以奉佛,不用塔作为楼阁来眺望,故做实心结构密檐塔,这样不仅易于施工,同时辽代偏于北方,一年四季寒冷的时间长,不适于登塔眺望,所以多为实心塔。用砖建造佛塔是当时材料情况下所产生的。每一座塔从地基到台基,从台基到基座、塔身、密檐而至塔顶全部用砖做建筑材料,砌砖材料以黄土为主,还有用黄土加少量白灰作为灰浆,除此而外,塔刹塔铃则用金属制做。

辽代砖塔将基座作为主要部分来处理,一般做得繁复细致,它由台基、基座、莲花座三个部分组成,构成一种标准式样,辽代砖塔基座都由这三部分组成。先做台基一层承担基座,基座两层,上施斗拱承担平座,再施用莲花座一层。

台基都做得简单、平直,没有任何雕刻花纹,自地面砌出70-80厘米的高度。塔座高近6米,平面八角形,下半部由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垒砌,其上用砖砌作覆盆形和枭混线,上面收为束腰的形式。

3)塔檐。塔檐做密檐式,塔身极短,各层檐子少数施檐椽,主要是用叠涩出檐,叠涩砖层一般由3层至5层,在檐子转角部位用木角梁,用以悬挂塔铃,年代久远砖块剥落,仅留下木角梁头,十分明显。塔的檐顶,坡度平缓,檐子顶部均铺筒瓦,这是辽塔塔檐顶极为普遍的做法。塔顶根据塔的平面形式做八角或六角攒尖顶,同样铺筒瓦。一般观之塔顶的坡度是比较陡的。

4)塔刹。塔刹高度占据全塔五分之一,具体分为砖制塔刹与铁制塔刹两种。砖制塔刹数量极少,在边远地区经济情况较差的地方建塔常用砖刹,绝大多数塔用金属制做塔刹。其中有铁制,又有铜制塔刹。凡是金属材料制做的塔刹,下部都做一个砖制基座,上部再做两层受花,约70厘米至80厘米,是普遍的式样。几乎每一座辽塔都有这种受花基座。座顶上用复盆、宝瓶、相轮、伞盖、刹球等项构件组成一颗完整的塔刹。每座塔刹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式样。白塔用相轮、伞盖、承露盘刹球组成,辽代铁制塔刹做得十分高昂,它继承了唐宋式样,是辽塔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3 蓟县白塔的艺术传承

1)艺术遗迹。蓟县白塔与独乐寺是古蓟城的瑰宝,它们两者在布局上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是千余年前蓟县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标志。,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对白塔也进行了考察,通过出寺、塔、城的规划设计构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根据历史文献和现有碑记所记载,在辽清宁、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代乾隆年间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维修。乾隆六十年(1795)维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视,特由“直隶总督梁公肯堂奉旨重修白塔”,并立了“奉旨重修观音宝塔”石碑,另一块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维修白塔的石碑,也保存在塔下,两碑之间,还有辽乾统九年(1109),独乐寺沙门立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幢,虽字迹漫漶,但上面的雕刻非常精美,被赞为“精美绝伦”和雕刻之佳品。在塔室门洞东侧墙上,还保存一块明代嘉靖年间“重修渔阳郡塔记”石碑,共同诉说着古塔的风云岁月,历史沧桑[2]。

古塔经过两次包砖大修后,在塔内发现舍利石函,石函三面刻有铭记,并藏有金、银、水晶、琥珀、瓷器、玉器等一百多件文物,其中有不少罕见的珍品。

2)佛教艺术。塔身上的第二个部分就是佛教内容,特别是辽代砖塔塔身上做券面雕佛像者几乎每塔皆是。塔身每面都有佛像,券门成了佛龛。有许多塔做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还有一些塔在塔身每间即每面雕刻一尊站立佛像或坐佛,其尺度相当于塔身的高度。在塔身多以均刻出种种的伞盖。飞天是佛教题材,自唐代敦煌壁画中画飞天开始,广为流传,一般凡有佛像部位都用飞天作为装饰。在一间塔身中按左右对称设计,一般用在佛像伞盖的上端,飞天砖面,形象十分生动,线条流畅。

在平座栏杆上,再做一朵莲花座,花瓣硕大,美观大方,这是非常普遍的,莲花座用大莲瓣围绕塔身,一般做三层花瓣,在辽塔上运用莲花座,也是辽塔构成中必不可少的。从二层开始的方形空腹一直延续到此层以上80公分处,才开始向塔中心台阶形收顶,这层往上是莲瓣,莲瓣上边为圆肚及最顶一层檐子,圆肚体纵剖面为一圆滑曲线并非圆形,圆肚表面上均匀分布16个悬鱼,都是事先做样细心磨制而成,再砌入圆肚,同时使悬鱼保持横竖两个方向的曲率,在直径7米左右那样大的曲面上做出样子相同的16个悬鱼,表现了当年的高超技艺。

塔身上第三个方面大的内容即是装饰,第一在塔身上雕出建筑形象作为装饰,计有塔、经幢、城楼、角楼、飞桥、城门、城墙等等。蔚县白塔在转角倚柱处用塔代替,亦作密檐塔。在塔上雕刻建筑,用建筑作为装饰题材十分可观,不仅作为装饰,从中又可得知当时建筑的式样。第二在塔身上雕出挂落,挂落是做在乎板枋下两柱间的图案装饰,用它来代替阑额,也说明它是从辽代流传下来的。门匾在辽代砖塔上也有两种式样;一种在木构建筑中,在砖塔上将华带牌横置,做成匾额,其上书写塔名。铜镜也是塔身装饰之一,塔上安置铜镜,取其“佛光普照”之意,使塔可以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

塔座束腰处用砖砌壸门二十四个,内镶舞乐伎浮雕,舞伎高髻长裙,手持彩带,翩翩起舞,乐伎手持琵琶、筝、笙、笛、拍板、方响、毛圆鼓等各种乐器,共同协奏。壸门两侧雕供养人,手托果盘、鲜花,共同构成严肃而欢快的礼佛场景。八个转角处有硬朗汉雕像,双手上举,似在努力支撑塔身,生动活泼。束腰壶门之上,是砖雕斗栱和双重栏杆。在高大华丽的须弥座上置八角亭式塔身,下部八角各有一砖雕小塔,是象征释迦牟尼“八大成就”的功德塔,即:佛生、成道、转法轮、现神通、从忉利天下果,化度众僧、思无量、入涅槃[3]。塔身四面刻佛偈语碑,把塔的佛教内容表现在塔的重要部位上。

4 结束语

通过对蓟县白塔建筑特点的研究可以看出大辽匠师的用心,我国建筑发展以木构为主流,并与砖材相结合,而且做得极其细致,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同时塔身在没有任何现代仪器的情况下,做得井井有序,面面相同,足以说明当时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另外塔也作为佛塔,对佛教要求予以充分体现,在塔身上表现出佛龛佛像、金刚力士、托塔金刚、铜镜、伞盖、飞天等,不仅雕刻极细,而且艺术水平较高,通过这部遗产也完全体现出佛教艺术的结晶。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孙阳.浅析永靖白塔寺川古建筑营造技艺[J].发展,2015,000(002):92-93.

[2]刘利军.浅谈古建筑的结构技术及艺术特征[J].江西建材,2018.

[3]毛晓丽.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艺术之美[J].门窗,2018(1):47-47.

猜你喜欢

艺术传承
广西壮族刺绣工艺的艺术与传承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山西临汾农村威风锣鼓传承现状与思考
临汾威风锣鼓溯源初探
鱼皮画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非物遗手工技艺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