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获取途径调查*
2020-07-13张治中陆一鸣王志凡
张治中,陆一鸣,王志凡
(1.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医院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00;3.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中医在慢性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2],宣传中医药保健知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对提高中医的社会认可度与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与途径直接决定了他们获取健康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3-4]。因此,调查和了解人们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的途径,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信息传播策略。为此,我们于2018年12月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获取途径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8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最后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抽中的居委会/村中随机抽取45个家庭,采用KISH表法从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954人,清理不合格问卷34份,纳入分析的问卷数量为1920份,有效率为98.26%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采用国家卫健委统一编制的《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知情同意书、人口学资料与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获取途径三部分。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对选中的监测对象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
1.3.2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城市居民734人(38.2%),农村 1186人 (61.8%); 汉族 1884人(98.1%),其它民族36人 (1.9%);男性1012人(52.7%),女性 908人(47.3%);年龄以 45~55岁为主,累计占比38.2%;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累计占比54.3%;职业以农村为主,占71.4%。
2.2 甘肃省居民大众传播途径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常见大众传播途径很多,本次调查主要涉及电视、图书、报纸、杂志、广播以及新型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等7种,甘肃省居民从大众传播途径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电视(78.2%)、手持终端(52.9%)、互联网(38.5%)。
男性电视利用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其它途径利用率方面未见性别差异;城市居民7种大众传播途径的利用情况均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汉族居民7种大众传播途径利用情况均低于其它民族,除电视外,其它6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人群对7种大众传播途径的利用最高的均为15-29岁的低龄人群,尤其是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的利用方面,高龄人群显著低于低龄人群(P<0.05);不同教育程度人群,7种大众传播途径的利用有显著性差异,随教育程度的提高利用率显著上升(P<0.05);不同职业人群7种大众传播途径利用最低者为农民,利用最高的前三位职业中,电视途径分别为公务员、工人、学生,图书途径分别为公务员、医务人员、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报纸途径分别为工人、医务人员、公务员,杂志途径分别为工人、医务人员、公务员,广播途径分别为工人、其他人员、医务人员,互联网途径分别为公务人员、教师、医务人员,手机途径分别为医务人员、公务员、工人(P<0.05)。患慢性病者利用手持终端的情况要显著高于非慢性病患者(P<0.05),其它途径无差异(见表 1)。
2.3 甘肃省居民群体传播途径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只涉及调查对象是否参加过医疗机构、社区/街道/乡村、工作单位或学校举办的有关中医药宣传教育活动。参加过医疗单位、社区/街道/村镇、工作单位、学校举行的中医药相关宣传活动的人数比例分别为 67.8%、43.8%、42.1%、38.8%(其中工作单位只涉及有工作单位的人群,故剔除了农民后总人数为513人;学校只涉及在校学生共计36人)。
医疗单位组织的宣传活动参加人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高学历人群高于低学历人群(P<0.05),职业中参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公务员(92.0%)、其它事业单位人员 (91.9%)、工人(88.2%)、医务人员(84.2%)、其他人员(78.4%)、教师(73.7%)、其他企业人员(71.2%)、农民(63.2%)、学生(58.3%),年龄、民族、是否患慢性病间无差别;参加社区/街道/村镇组织的宣传活动中城市高于农村、高学历人群高于低学历人群(P<0.05),职业中参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医务人员(63.2%)、其它事业单位人员 (56.8%)、工人 (53.9%)、其他人员(49.6%)、教师(73.7%)、其他企业人员(49.3%)、教师(47.4%)、公务员(44.0%)、农民(41.5%)、学生(27.8%),性别、年龄、民族、是否患慢性病间无差别。
参加单位组织的宣传活动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但在性别、年龄、民族、学历、是否患慢病方面没有差别。
3 讨论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已经形成共识[5-7],而健康教育无疑是影响生活方式的核心因素[8-10]。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健康教育工作,以期通过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纠正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健康水平。我国已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纳入战略目标,加强健康教育则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的核心内容[11]。尤其在慢性病、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当下,中医治未病思想及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已逐步显现出巨大优势[12]。国家于2016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的宏伟目标[13]。因此,要想利用好中医药资源,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教育、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了解人们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的途径,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策略。
大众传播途径的利用率可以反映人们自主获取信息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居民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的途径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电视、手持终端、互联网、图书、报纸、广播、杂志,可见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首要途径,这和有关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4-15]。除医务人员、20-24岁人群和不识字人群外,前三位的顺序在其它人群均无变化。虽然医务人员和20-24岁人群排在第一位的为手机,但第二位为电视,第三位依然为网络,可能的原因为,医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丰富,他们因为工作性质,需要经常通过手机查看医疗、保健、患者就医等方面的信息;而20-24岁人群要么在上学,要么刚参加工作,因此收看电视的可行性与可能性方面都相对较低;不识字前三位分别为电视、手机、广播,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可见,现代化传播途径已经成为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主流渠道,这与部分报道显示报纸或广播排在第二或第三的的情况略有不同[16-18]。这可能与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相关。提示在进行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与普及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现代化传播媒介展开。但应注意现代化传播媒介信息量大、质量良诱不齐。因此,应组织优势力量,挖掘、整理、筛选出一批简便适用、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中医药保健方法与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保健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并和和电视台、门户网站、终端运营商共同协作,建设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主流渠道的作用,为人民健康服务。
表1 甘肃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获取途径情况统计(%)
群体传播反映了相关组织如医疗机构、专业社团、社区/街道/乡村、工作单位或学校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的情况。结果显示,参加过医疗单位、社区/街道/村镇、工作单位、学校举行的中医药相关宣传活动的人数分别占67.8%、43.8%、42.1%、38.8%,说明甘肃省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依然以医疗机构为主。同时也表明近年来相关工作开展比较普遍。这可能与甘肃省近年来推行健康陇原行及中医适宜技术进家庭等活动有关。但不同人群参加群体传播的情况有所不同,总体上城市居民、高学历人群、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医务人员参加较多,而学生与农民参加率较低。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地区和中小学校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力强、可塑性大,不仅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家长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15],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