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运动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2020-07-13刘恬恬刘生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田径节点体育

刘恬恬,刘生杰

田径(又称田径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由多个单个项目组成,以走、跑、跳、投等多种形式展现人体运动能力,是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素有“运动之母”之称[1]。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梳理出田径运动研究领域的热点动态及发展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图谱的出现,将复杂的田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共现分析等方式,以图像图谱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可以建构、分析和展示各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客观揭示本领域的研究动态以及发展变化规律[2]。本研究主要采用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以量化的方式对我国近20年来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整体概况进行梳理,以便全方位地审视其研究动态,揭示其发展趋势,厘清其研究热点,旨在把握我国田径运动今后发展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为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在检索页面中进行高级检索,检索策略为:检索主题=田径或田径运动,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时间跨度为1999年至2018年,检索时间为2019年6月26日,最终检索到初始文献1 364篇。剔除会议征文和新闻报道等,最后筛选出996篇期刊文献作为分析数据来源。

1.2 研究程序

利用CiteSpace.5.4.R4可视化软件进行研究。其研究程序大致分为确定主题词(关键词)、数据筛选与准备、项目信息设置和可视化分析四部分。

(1)确定主题词(关键词):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并结合本研究目的,最终确定采用主题检索,以“田径”或“田径运动”作为主要检索词进行检索。

(2)数据筛选与准备: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最终筛选出体育核心期刊文献996篇,并将最终确定的文献全部以Refworks形式下载,并将文件名改为“download_N.txt”(N 为自然数),存放至input文件夹中。

(3)项目信息设置:本研究将时区选择设置为1999~2018年,时间切片为2年一段。单击Go按钮生成静态视图。

(4)可视化分析:图谱生成后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田径运动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正比;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程度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节点的颜色反映了节点第一次共现的时间[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径运动科研机构分布与合作情况

科研机构的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我国田径运动研究的主要机构、影响力分布以及各机构间合作的关系[6]。将数据导入CiteSpaceV中进行设置;在控制面板上将时区选择(Time Slicing)设置为1999~2018 年,“Years Per Slice”设为1;主题词来源“Term Source”保持默认状态;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Institution”(科研机构);阈值选择“Top N per slice”,节点阈值设为每个时间切片中频次最高的50个关键词,算法选择“Pathfinder”,并选取“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两种裁剪方式。按照以上方式可得出田径运动研究科研机构共现网络图(见图1)。经整合得出排名前10位的科研机构(见表1)。

图1 1999~2018年我国田径运动研究科研机构共现网络图

表1 1999~2018年我国田径运动研究排名前10位科研机构

2.1.1 田径运动科研核心机构分布 从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各大高校,主要包括体育专业类高校(6所)、综合性高校体育院系(3所)。这是由于高校具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学术氛围等方面相对较强。其中也有除高校以外的机构为田径运动研究注入研究力量,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由表1可知,北京体育大学最为突出,首都体育学院位居第二。首都体育学院具有领先的田径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田径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团队,尤其是尹军教授、李厚林教授、李鸿江教授和王保成教授等在田径运动研究领域的成果显著(见表2)。

2.1.2 科研机构合作分析 从科研机构合作关系来看,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等为核心构建的4个相对突出的共现网络,对我国田径运动的研究做出了主要贡献。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中心,形成与国家体育总局、首都体育学院和台州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的合作网络;国家体育总局与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合作等。其他大部分机构以独立研究为主,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呈各自分散状态。

2.2 田径运动核心作者分布与合作情况

作者的共现分析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我国田径运动研究的主要作者以及合作关系[7]。在CiteSpaceV中进行设置: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Author”(作者);阈值选择“Top N per slice”,节点阈值设为“Top N =50”;算法选择“Pathfinder”。按照以上方式可得出田径运动研究作者共现网络图(图2)以及1999~2018年该领域研究中排名前10位的高产作者(见表2)。圆圈节点的大小与作者的发文量呈正相关;连线的多少与粗细程度与作者间的合作程度呈正相关。

表2 1999~2018年我国田径运动研究排名前10位核心作者

2.2.1 田径运动核心作者分布 从作者的发文数量可以看出(见表2和图2):首都体育学院的尹军教授节点最大,发文量为10篇,高居第一位。他主要从事体能类项群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的研究。主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训练专业教材)和《身体运动功能诊断与纠正训练》等8部教材,对田径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李鸿江教授、于军教授、潘前教授均发文5篇,并列排名第二位。

2.2.2 核心作者合作分析 从我国作者合作关系来看,目前我国田径运动研究作者合作较为凸显的是尹军、李鸿江和王保成团队。该团队成员稳定,发文量领先,都同属首都体育学院这一机构;李爱东、苑廷刚、王国杰和郑富强团队。该团队大部分成员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主要围绕田径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张志华、刘磊磊、刘海永、周建梅和陈永英团队。该团队的合作主要立足于田径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项目。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田径运动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大部分仍局限于同一个机构;作者之间多为同事、师生关系,院系、机构以及同门内部合作较多,缺乏跨领域的大规模、深层次的合作。说明受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各个节点分散且个人研究较多,作者之间合作网络不明显。我国学者之间还应加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3 田径运动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如果某一关键词或主题词在其研究领域出现的频次越高,则表明其研究领域的主题内容热度就越高[8],同时也能直观地反映出该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学术话题[9]。将996篇文献进行分析,在控制面板上将时区选择(Time Slicing)设置为 1999~2018年,“Years Per Slice”设为2;主题词来源“Term Source”保持默认状态。阈值选择“Top N=50”,得出由271个节点和362条线连接组成的田径运动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

图3 1998~2018年我国田径运动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因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的文献或研究成果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了凸显出最终数据的科学化,因此对表达意思相近或相同的关键词进行规范统一,并进行合并处理,如田径训练与训练合并;普通高校与高校合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合并为“田径教学改革”等。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得出三个主要的研究主题,分别为田径教学改革研究、田径运动训练研究、田径运动发展研究。

图4 我国田径运动研究热点时区可视化图谱

2.3.1 田径教学改革研究 根据图3可知,“田径教学改革”知识群集聚效应较大且所占比例也较高。研究发现该领域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热点问题:

(1)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学者们对于“学校体育”的关注在不断上升,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田径课程兴趣开发、培养等议题。如陈英军、陈园[10]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田径课程的特点以及体验式学习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包含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以及主动运用等4个方面的田径课程体验式学习知识框架;孙有平、张磊[11]以席勒的美学观、游戏观为着眼点,提出田径课程要正视自己的教育学身份,正确认识感性冲动的“难为”与形式冲动的“钳制”,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兴趣。

(2)田径教学改革研究。由于受到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加上学者学术研究的机构分布,“高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成为田径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如苟定邦、赵琳[12]通过教学观察、归因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困境进行思辨,建议开发田径运动的健身性与趣味性,探索人文价值,提高教师素质,积极举办高水平的田径比赛,从思想到实践,全方位进行改革,从而使田径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3)田径教学改革现状、对策的研究。田径教学改革的现状不仅能反映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能指明未来我国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关于我国田径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相关文献大部分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例如乌卫星[13]指出,田径课程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以及强化实践练习五方面进行改革。

综上,学者们较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开发培养”“人本主义”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但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不容忽视,优化田径教学项目,促进田径教学改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田径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3.2 田径运动训练研究 图3中“技术”“竞技体育”“身体素质”等节点显示出田径运动训练作为田径运动的重要一环,对其训练的方法、技术的研究热度也非常高。

(1)专项素质训练研究。 周文福、崔鑫[14]等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时空特点,强调身体素质训练在训练过程、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的特征;陈文佳、章碧玉等[15]揭示了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主要包括运动负荷控制、评价与诊断、训练内容和方法及运动成绩等方面。

(2)田径运动技术研究。 尹军、田凌[16]运用特征解析方法,对影响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目竞技能力的主要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在训练课的组合方面应更加重视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在内容选择方面应侧重专项化;梁铁杯、姚辉洲等[17]对2015年第15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B组跳高决赛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阶段的运动技术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高校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不同技术动作的定量化参数。

(3)田径运动疲劳与恢复的研究。楼静、张根生[18]等对赛前训练期的山西省32名田径运动员进行了为期4周的营养补充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营养计划对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张学领[19]发现,大强度训练间歇期间最佳的恢复手段与强度是以达到或接近个体乳酸阈(80% ~100%乳酸阈)对积极性恢复的效果最佳。

2.3.3 田径运动发展研究 由图3可知,田径运动发展的聚集效应比较明显,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热点话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田径后备人才是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研究发现,对于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体教结合”“奥运战略”等词被学者们广泛关注。陆国田、王林[20]指出为培养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应从政策、组织结构、训练网、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业余体校与体育传统学校的体教结合等多方面进行自上而下的建设与布局;和立新、马硕[21]提出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田径运动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应从选材招生、教练员培养、制定长期规划、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机制以及建立国家青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五方面进行完善,以缩小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与世界顶级田径选手的差距。

(2)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围绕竞技体育(科研助力攻关[22]、奥运争光计划[23])、学校体育(趣味性田径[24]、校园田径联盟的开展[25])、群众体育(马拉松热潮[26]、全民健身的普及[27])以及田径文化[28]等方面展开。

(3)田径运动员选材研究。学者们主要从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入手。例如,林崇青[29]通过对身体形态特征、身体素质特征、年龄特点、身体特征指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足弓、最大摄氧量等)构建了广东省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选材指标,建议在选材时要考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田径运动选材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遗传因素等,并结合不同田径运动项目和不同地区、海拔等特点进行进一步研究,完善田径运动选材的理论与方法,为选拔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并开始融入时代发展特点和科技因素,呈现出方法多样化、理论丰富化等特点,为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科研与实践应用的脱节、定量方法的欠缺等仍是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是田径运动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但各机构合作较少,多为两两合作,规模小且呈分散状态。

(2)田径运动研究领域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仍有局限性。作者之间合作网络不明显,且个人研究较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应加强。

(3)田径运动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田径教学改革研究、田径运动训练研究、田径运动发展研究等相关议题。

3.2 建议

(1)加强田径运动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为推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其瓶颈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导向。

(2)拓展研究领域,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学科交叉研究逐渐增多,拓宽其领域,挖掘田径运动文化,多角度多学科视角下阐述田径运动,推动田径运动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加强科研人才培养,提升个人实践水平。应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搭建学术平台,构建学术共同体,提高各机构、地域学者们的合作与交流,便于其掌握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动态。此外,还应加强科研人员实践水平,扎根训练教学,推进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4)提升创新意识,开拓新视角。强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利用数据分析,深层挖掘田径运动研究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关注赛事热点,从选材、训练、技战术等方面着手,加大对田径弱势项目的研究力度。

猜你喜欢

田径节点体育
Form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raw and subsequently boiled broiler muscle: biological variation and effects of postmortem ageing and storage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节点分类及失效对网络能控性的影响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