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分组管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13黄彦红张雪梅申传厚
黄彦红,张雪梅,申传厚
淮北市人民医院1手术室,2胸心外科,3肿瘤内科,安徽淮北235000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1-2]。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现代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得到了广泛应用[3]。大量新型的精密医疗设备应用于手术室,使得手术操作逐渐向高质量和高难度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对于手术室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相关研究显示,精细化、专业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并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5-6]。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责任制分组管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②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③无精神疾病,且理解和沟通能力正常;④无其他组织器官恶性肿瘤;⑤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急慢性感染;②术中转为开胸手术。依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受教育程度、临床分期、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巡视、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前核对以及术中巡视、保温、生命体征监测,并做好术后物品清点、护理记录,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师将其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介绍患者的手术情况,做好交接工作。研究组患者接受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护士长进行统筹安排,将护理人员统一分组,分为数个手术专业责任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组长、2名组员组成,其中由高年资护师担任组长,根据手术以及患者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干预计划,具体如下:①术前管理。责任小组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详细讲解手术团队、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并告知患者成功案例,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及陌生感,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家属是患者最直接有效的社会支持来源,因此需要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中管理。备齐手术所需物品,减少医护人员进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医护之间配合默契及熟练程度,最大程度地缩短手术时间。③质量控制。每个小组负责本台手术的术前准备、器械配合以及巡回配合等工作,根据手术室现有的医疗器械,针对性地制订考核标准及方案,明确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在组长带领下,全组成员进行定期的规范化培训及学习,内容包括手术方式、与手术医师的配合、新型设备和精细器械的使用以及维护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若考核不合格则给予强化培训,直至通过考核。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依据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由手术室护士长评价两组的护理技能,包括病历书写、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专业技能和基础护理6个方面,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5级(1~5分)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越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评价术前1天和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技能的比较
观察组病历书写、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专业技能和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护理技能评分的比较
2.2 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1天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s)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术前1天比较,P<0.05;b与对照组术后1天比较,P<0.05
指标SAS评分SDS评分术前1天术后1天术前1天术后1天62.19±7.86 41.68±5.34a b 52.76±8.49 34.08±5.63a b 61.78±7.03 46.39±5.54a 52.37±8.16 41.83±5.79a时间观察组(n=48)对照组(n=48)
2.3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P=0.012)。(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n(%)]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案,尤其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期[9-10]。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切断肺癌患者的胸肌,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切除肋骨,不仅切口长、创伤大,还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12]。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进步,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以恢复快、出血少、创伤轻等优点,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术式,且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13]。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主要场所,具有复杂性高、病死率高以及风险高的特征,对管理制度及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14]。同时,精细医疗器械的应用增加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影响手术质量以及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有效、规范的护理工作是降低手术室风险、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传统手术室护理制度不精细,以完成手术配合工作为中心任务,无法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15]。责任制分组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专人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系统性、计划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责任制分组不仅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学科的建设,还调动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历书写、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专业技能和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护理技能。分析原因主要为责任制分组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及利用,充分发挥了不同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组长带领下通过学习和考核,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在了解医师习惯、掌握手术步骤以及与医师连续配合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提高了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和准确性。洪增超等[16]的研究指出,手术室护理中实施责任制分组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临床中,传统手术室护理多偏重与医师配合,缺乏对患者的系统性整体干预,无法有效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临床研究显示,手术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应激反应过度会使得患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失衡,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1天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责任制分组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会造成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及心率波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责任制分组管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技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