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模式时代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0-07-13李俊祺黄胜利王金杰
李俊祺 黄胜利 王金杰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教育制度、模式和法规政策不断进行调整,教育模式现在又面临着新的时代环境和新的挑战,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将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有其存在的价值。
自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发布了多种相关文件,提出“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基本建设成与国家教育现代信息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等多种理念,就普及信息化技术的教育,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及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阶段前中期,教育信息化建设受到充分重视,通过多种项目推动,迎来了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信息化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渐渐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信息化理论,阶段后期,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基本确立,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教育信息化逐渐实现了从建设期转向深度融合期。基于互联网进行教与学的环境逐步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得到极大改善,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得到充分重视,近千万名教师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017年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办好互联网网络教育”,此后也提出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所有的教师,学习应用覆盖所有适龄学生,数字化校园建设覆盖所有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已建成。国家制定的种种计划,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服务国家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指导,也为促进在线教育健康、绿色、规范、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这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创新融合、智能引领是其主要特点,该阶段要努力实现“三个过渡及转变”: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共享资源过渡,从提高师生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向提高其信息素养过渡,从融合应用发展向创新应用发展过渡,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现代化改革。
二、新教育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新教育模式已经悄然而至,很多学校及一些培训教育机构都在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新教育模式的本质为“互联网+教育”,即在线网络教育,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一项新的教育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互联网与计算机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在线教育的成熟度。与传统培训教育机构的教育模式相比,新教育模式具有高效率、低门槛、雄厚的教学资源及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特点。
现阶段,大多数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大部分人还是享受不到教学资源的红利。做教育,就必须注重供给侧的平衡,当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发挥到极致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时候就需要一场改革,向新教育模式转型,以此来打破这个困境,让优质的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普及化。向新教育模式转型将是一个持久且漫长的过程,但率先实施真正转型的高校将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和产业界的认可,获得下一个新时代的生存发展空间。
从教育的诞生到新教育模式互联网+的发展,从借鉴国外经验到为世界提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模板,从注重信息化环境基础建设、应用驱动到创新融合、智能引领,纵观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学校互联网教学环境基本完成,数字化资源极大丰富,信息化教学与管理逐渐形成常态,国家数字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教育正在走向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担负着人才培养、创新服务、精准教育管理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培养斗争精神,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推动教育模式深入发展,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时代的我们应与时俱进,呈现新的教育模式及理念。“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与人工智能无关”,对此,教育领域也同样适用。从长远来看,政府一定会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支持高效低槛、绿色环保、有利民生的新兴产业。新的教育模式“互联网+”将彻底改变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已经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