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组团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党课之三

2020-07-1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须宽

党课参考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防护网公共卫生疫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须宽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的要求和重大意义,清醒认识我国公共卫生防护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和不足,千方百计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为健康中国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2020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总书记关于“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要求,彰显了人民健康始终是党中央最深情的牵挂。离开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我们就会失去确保发展的决定力量。丰富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提升保证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是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中学学生课间在操场跳弦子操 图:晋美多吉/新华社

一、提出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背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更不会有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执政要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是强烈,对健康的要求就越高。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漏洞与弱项。

(一)预防是最好的策略、防御是最节俭的公共卫生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就作出“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领航定向、运筹帷幄,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与狡猾的病毒展开全面对决,才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疫情再次警示我们,预防是最好的策略、防御是最节俭的公共卫生政策。

(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

越是追求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有力地扭转了疫情局势,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凡事从最坏处准备,确保“先胜而后战”,“良医常治无病之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新冠肺炎疫情、非典型肺炎疫情等诸多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都在警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始终保持底线思维,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制定我们的政策,主动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抗疫斗争的成效,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也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历史交汇期的成就展示。面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这一主要矛盾,我们摁下经济建设的“暂停键”,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的健康,但经济社会不能长时间停摆,必须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用好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

中国历史上有过霍乱、伤寒、天花、鼠疫、痢疾等急性传染病的肆虐,也有过列强瓜分、外敌入侵、白骨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关键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忧患意识,能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制定我们的政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暴露了我们的短板、弱项与不足。唯有坚持科学,总结经验,未雨绸缪,才能铸牢公共安全防线。

(三)形势逼迫我们重新审视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重要技术装备的瓶颈

科技是病毒的克星,人类同疾病斗争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因此,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之重器”高度看待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有待提高,必须在重要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自主可控。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尤其要破解生物安全问题难题。形势逼迫我们重新审视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重要技术装备的瓶颈,必须改变在“高精尖”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跟跑局面,真正手握“尖端利器”,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二、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建设重在发挥“预防为主”的“筑基”功能,将预防关口前移,体现出常备特点,避免小病酿成大疫,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健康保障,实现全周期防护,减少人民健康和国家的损失,夯实国家发展的健康根基。

(一)没有健康中国就没有幸福中国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健康权是基本的人权,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是搭建公共卫生防护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根本价值所在。

随着人类制药技术能力的提高,病毒也会随着耐药性增强而不断改进其性状与危害性。忽视了疾病预防,一个国家可能会遭遇“不堪一击”的瞬时覆灭,非洲猪瘟、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美国流感、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已经给人类发出了警示。我们必须抛弃影响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的一些错误思维,重新定义健康未来,避免“病来重视、病去忽视”“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类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灾难何时发生,通过何种方式传播,但我们有从灾难中成长的本领。预防疾病在于尽早发现疾病,加之有了安全防护网就能更好控制和减缓疾病发展速度。组建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科技化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提升疫情防控的前哨反应能力,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内在要求

公共卫生防护网的价值在于以健全的体系、快速的响应能力支撑,减少对人民可能造成的危害。人民的政党、人民的国家和人民的政府,不容许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出现,即便出现了,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这次抗疫,我们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不分贫富,一律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政府免费给予救治,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国抗疫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世界卫生组织2月24日召开发布会,考察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说:“中国的方法是目前唯一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尽管我们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但在公共卫生应对方面,我们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还有短板需要补齐,还有弱项需要改进。唯有最优的公共卫生防护制度,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的安全。

(三)织好健康防护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

与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与国之间最根本的竞争。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展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最优制度,中国共产党人能充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应对疫情的政治优势,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举全国之力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就组织调派346支医疗队、42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能做到?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迅速建设,不是因为中国是基建“狂魔”,而是因为有人世间最优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之前,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统治阶级的全部使命在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类的抗疫史将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发生改变,随着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崇尚自由、民主、人权的西方制度恰恰是加速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而中国抗疫的成绩则来自于全国人民信任党、相信政府,听从党中央决定、服从国家安排、发挥集体意识、配合封城决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14亿人民居家抗疫,众志成城,坚持不能上前线就一定不给政府添麻烦。“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场里面冲;只要还有一滴油,超市里面不露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动员力、社会号召力、协调指挥能力得到空前彰显。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给出了最好的注解,“新冠肺炎疫情将加速权力影响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由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转移”。

在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建设上,更要把制度优势进一步发挥好,把治理效能体现在系统化的防御体系建设上,让制度成为保障人民安全的坚固防线,成为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健康依仗。

三、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抗疫警醒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防”。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就必须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智能集成原则,搭建高效、敏感、可靠、联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体系化网络,强化预警能力、增强对流行病的监测能力、提升响应力和救治能力。以大系统视野,破除孤岛现象,解决好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财政投入、应急储备、立法保证、教育培养、爱国卫生运动等要素之间的衔接问题,真正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为我们未来对抗重大疫病的有力武器。

(一)建好公共卫生防护体系的四梁八柱

战疫打关键、防疫抓重点。找准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着力点,应整合预警、医疗、法律、科技、大数据、智能化、教育、宣传等领域的力量,构建起强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

党中央要求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应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应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应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应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应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应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应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为救治患者、遏制疫情蔓延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用法治力量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应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大对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

(二)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专业化水平

防护网的运转核心在人,有效组织和管理的关键在干部。我们要清醒认识,攻克一个难题会有另一个难题要解决,化解一个险阻会有另一个险阻出现,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常态化要求。

近年来,大概率、破坏力强、影响力广的事件呈现出突发、次生并发与衍生扩散等特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升风险和忧患意识,在危难中把握好机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社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领导干部必须在顺境中预见逆境出现的可能,懂得“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发生的可能,掌握好危与机的辩证法,做好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准备与实践准备,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应对错综复杂的突发事件中赢得主动权。

必须提升领导干部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管理专业化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敢当敢为、临危不乱、勇于拍板、果断决策的责任意识,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工作一线培养领导干部的突发事件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在磨难中成长,多墩苗、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培养与领导与职务相适应的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领导干部的风险预判能力、灾情感知能力、政策运用能力、果断执行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整合创新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舆情驾驭能力。特别是要注意提高主管领导、公共卫生业务分管领导的专业化水准,在识别疫情风险、认识治病机理、判断危害等级等方面,越是专业越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制定和高效地响应。

(三)依靠科学,构建维护公共卫生体系的技术支撑防护网

灾难是人类成长的学校,科学是战疫锐利的武器,预防建设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以强大科技支撑建构“防火墙”、筑牢“防洪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攻克病毒必须依科学的方法、技术装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科学防治的力度决定着人民付出健康代价的大小,科技战疫武器越多,使用越是及时,找到宿主源头、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分离病毒毒株就越快,后续的药物研发与疫苗研制等科学攻关也就越顺利。我们正是最大限度利用科学手段、医用设备生产、医疗器械调度,赢得抗疫的胜利,未来也必须依靠科学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打好主动仗。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应破除深层次制度障碍,从体制机制上为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提供保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打通产学研创新链,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发展时代,把这些最新的技术融入医学创新发展之中,为公共卫生预警、病毒检测、病理分析、疫苗研发、防控救治等工作提供倍增的助力。

兴国多难事,健康是大事。有恒心、有毅力、不懈怠、不麻痹,积极织牢织密运转好、响应快、效率高、成本低、专业强的公共卫生防护网,才能保证在我们遭遇自然病毒等各种疫情侵害时,不会方寸大乱,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健康,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的有序,才能在新长征路上走好健康有力的铿锵步伐。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猜你喜欢

防护网公共卫生疫情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战疫情
“警侨联动”织密为侨服务防护网
风荷载作用下钢管脚手架新型外挂防护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人蚁边界防护网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