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俞樾“温柔敦厚”词作的艺术成就

2020-07-13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04

名作欣赏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词作西湖

⊙陶 莉[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晚清巨儒俞樾(1821—1906)“精研朴学,旁及艺文”,经学研究成果丰硕,有《春在堂全书》五百余卷。坚持“忧时感事”的论诗主张,坚守现实主义精神和儒家诗教传统。其诗歌语言晓畅,直抒胸臆,真挚感人又观照历史、关注民生,《春在堂诗集》存录一千六百余首,堪称晚清江南诗坛之巨擘。尽管俞樾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诗文创作高产,但其“词之道尊”的词论和词作不乏特色,有《春在堂词录》三卷存世。尽管有学者认为俞樾词作的艺术性不高,但纵观其经世治学又写诗填词的一生,其词作是严谨治学、忧国忧民之余的亲朋师友酬唱,吟诵风月,亦有一番情趣。《春在堂词录》不啻是透视19世纪末知识分子内心隐曲心迹的绝佳视角。

一、俞樾词作始于与爱女的唱和,终于挚友恩锡亡故

据《春在堂词录序》载,俞樾少时词作只有《烛影摇红》和《满江红》各一阕,收录进《春在堂词录》均在中年后,且有所删改。据冀颖洁考证,俞樾于同治六年(1867)完成《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后开始着力于填词。自青年时期起,俞樾常年在外求学为官和讲学,与家人分别,经学研究著述之余,与儿孙辈常有书信往来,其中不乏诸多诗词唱和,如《中秋之夕与两儿妇及长女及孙儿孙福孙女外孙儿女玩月曲园率成四律》自注中详细记述了对孙儿和孙女诗作的点评:“孙儿陛云诗有‘隔篱透出一灯红’句,月下赋诗而用‘红’字,颇不易和。孙女庆曾和云‘墙根花影重重上,不羡三春万紫红’,小有思致。”从词作动机来看,首先是他与爱女绣孙的诗词唱和。次女绣孙很有才华,“十岁能诗,廿岁能词”,出嫁后一直与父亲雁书频传,常有诗词唱和。俞樾所作的《洞仙歌》道出了他填词的初衷:“偏有娇女耽吟,摇翠管,时出清词丽句。因教狂态发,铁板铜琶,也学东坡作豪语。”绣孙倚《金缕曲》咏落花,“叹年华、我亦愁中老”,词意凄婉。俞樾认为少年人不宜作此凄婉之句,亦填一阕: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那能驻?”

浮生大抵无非寓。慢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看岁岁朱颜犹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凭彩笔,绾春住。

上阕咏叹风吹落红,春去匆匆;下阕立意开阔,看透浮生,凭彩笔玉管,挽留春住。与绣孙的唱和词作构成了《春在堂词录》前二卷,不得不说俞樾与绣孙的父女情深是其重要词创作源泉。

俞樾好友恩锡(1818—1877),字竹樵,满洲正白旗人,工于诗词,有词集《蕴兰吟馆集》三卷。二人常有书信往来,谈诗论词,唱和之作多集于其诗集《承恩堂诗集》卷九《贞白堂集》之中。俞樾填《念奴娇》一词,以题《蕴兰吟馆集》,赞誉恩锡之词作,既学黄庭坚、秦观,又学苏轼、辛弃疾,兼具豪放和婉约之美,以婉约为主,风格独特且精于韵律。

一枝筠管,占吟坛,本是诗仙诗佛。何意缝云裁月手,又入玉田之室。绮语花间,清吟月下,手自弹瑶瑟。风流顽艳,肯输黄九秦七。

余亦把酒临风,铜琵铁板,间弄苏辛笔。短令长谣随意写,未合昔贤词律。吴下逢君,阳春一曲,雅韵真难匹。蕴兰吟馆,可容来倚长笛。

恩锡与俞樾趣味相投,情谊深厚,常为一字之韵有数封书信来往。光绪三年,挚友恩锡去世,俞樾词创作基本停止。他在《春在堂词录》最后一阕序中写道:“闻竹樵(恩锡字)方伯行至安肃,笙鹤来迎,为之投笔泪下,因又成此一首,嗣后词兴阑珊矣。”

二、与诗作比较而言,词作多谈风月,少论国事

俞樾作诗贯穿其一生,罢官后渐生隐逸之心,诗作直抒郁闷之胸怀,毫不掩饰和隐晦。咸丰八年(1857)失官后辗转于苏杭宁绍沪等各地,看尽人间疾苦。这一时期所作诗歌,如《放言》《感事四首》,感慨自身之际遇,并反映国事。与诗作不同的是,俞樾的词作大多只谈风月与亲朋之情深。其词作内容多局限于亲友间的情感交流,或描写西湖“晴雨月雪”四时之美景的《虞美人》,或是寄寓其闲云野鹤隐逸之心的《水龙吟》,或与妻子同游西湖的闲情之作《蓦山溪》、夫妻间互相关爱的温情之作《隔帘听》,或是与家人休闲放松的游戏之作《琐窗寒》。

同治七年(1868)起,俞樾任诂经精舍山长,主讲三十余年,居于西湖之畔,西湖的山水风月入了他的诗文,也入了他的词作,更成了他充盈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创作于西湖边的《水龙吟》,整首词是对功利虚名头衔的看淡,对莼鲈隐逸的向往,对渔樵之辈的感同身受,豪放中见心境之平淡,自信中见人生哲理之深厚:

卅年抛却渔杆,浮生惯欠烟波债。虚名误我,莼鲈秋味,鸡豚春社。旌节輶轩,旂常钟鼎,到今都罢。向沙堤十里,芒鞋布袜,渔樵辈、同闲话。

潇洒西湖精舍。谢东坡、头衔容借。玉堂梦断,天教管领,湖山图画。风月平章,烟云供养,鸥鹭迎迓。问封侯万里,金章斗大,是何人也。

《蓦山溪》一词则写携妻子同游西湖,并将二人比作闲鸥,希望如刘樊夫妇二人一样脱离尘俗,漫游天地间,过往皆如烟云梦境,凡世间的俗事皆抛至脑后。夫妻恩爱,缱绻之情,溢于言表。

琴书跌宕,老作西湖长。精舍对南屏,好览遍、云山苍莽。年年浪迹,未辨钓鱼船,湖楼上,秋容爽,聊寄烟波想。

烟波淡荡,容得闲鸥两。人道是刘樊,愧草草、未离尘网。旧游如梦,过眼不须提,摇双桨,同游赏,粗不浮生枉。

三、力主“温柔敦厚”词风,真情流露不矫饰

关于词作的创作风格,俞樾认为:“词之体大率婉媚深窈,虽或言及出处大节,以至君臣朋友遇合之间,亦必以微言托意,借美人香草寄其缠绵悱恻之思。”他在好友顾文彬词集《顾子山眉绿楼词序》中论及:“‘温柔敦厚’,诗教也。词为诗之余,则亦宜以此四字为主。”再总览俞樾的《春在堂词录》三卷,我们不难发现,与怡园顾文彬的词作“以心感物,以手写心,以批示其心绪、胸襟”有相同之处。

清初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追法苏轼和辛弃疾,又学周邦彦和秦观,兼有豪放与婉约之风。嘉庆后,以张惠言、张琦、董士锡、周济等代表的常州词派主张词应重意,抒写“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讲究对词之内蕴的充实和深厚,讲究拓展词之情感表现范围等。俞樾承继阳羡词派和常州词派之风,力主“温柔敦厚”词风,强调词作要流露真情,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注和内心焦灼,如《凤归云》《忆旧游》《醉太平》等。处于晚清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中,俞樾、顾文彬、方澍、姚燮等大批文人雅士以诗词写出了社会动荡、百姓困苦和对世事的担忧、对人生的感悟。如《木兰花慢》记述杭州古时祭祀和合神的旧俗,反思感叹社会变迁,警省不能忘却好习俗。语言晓畅平白,毫无矫饰之感。

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

凭他吴越干戈,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虽然今人对俞樾的学术成就评价较高,赞其一生著书立说,花尽毕生心血著述两评议。但研究俞樾词作艺术成就的成果尚不多见。将俞樾放于晚清文坛,客观地来说,俞樾学术成就高,诗歌创作艺术性强,词作创作时间短,篇数不多,但依然可读可赏,从中亦能见俞樾勤勉著述之余温柔写诗填词的一面,“如帝女机杼,别出心裁”。虽不谐律但也严守词律,虽重词律但也坚持真情流露,摒弃以纠浙西词派“以声害意”之弊。正如杜文澜在《憩园词话》中所言“:倚声为(俞樾)最不经意之作,亦成三卷,绝不求工,自能合拍。”

① 许寿裳:《本师俞樾 章太炎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② 丛海霞、马大勇:《家学传承与文学新变——论晚清民国德清俞氏词》,《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③ 〔清〕俞樾:《顾子山眉绿楼词序》,冯乾编校:《清词序跋汇编》,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3页。

④ 张彩云:《常州派词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7页。

⑤ 〔清〕张德瀛:《词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83页。

⑥ 〔清〕 杜文澜:《憩园词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76页。

猜你喜欢

词作西湖
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雪后西湖 暖阳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浅论柳永词作的“俗”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西湖雪意
论柳永词的开拓意义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