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柳永词作的“俗”

2017-11-24辛达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2期
关键词:通俗性柳永词作

辛达

摘 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词,既有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也有工于羁旅行役或繁华都市生活的内容,总体来看,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以俗为主”的特点,但较为突出的是他词作的通俗性。结合柳永的生活经历来品读柳词,体会其抒情的直率、白描的质朴、铺叙的流畅以及语言的口语化,从而认识柳永对发展俚词和促进宋词全面革新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拟从柳词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等方面来论述柳永词作的通俗性,展现柳永为词的发展开拓出的新境界。

关键词:柳永;词作;俗;通俗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1

引言:

柳永出生自具有深厚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在家乡成举业之后,便到京都参加考试,他满怀信心与憧憬,却屡试不中。愤激难耐,大笔一挥,作《鹤冲天》聊以抒怀,及至临轩放榜却惨遭罢黜,宋仁宗一句“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决定了柳永的命运,这无疑成为柳永人生道路上一次空前的打击。仕途的失意,让他离开了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的圈子走下了社会的中下层,于是乎,一度沦为都市中的浪子,混迹于歌楼妓馆之间,鼓乐笙箫而流连忘返,这使他对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从而视野更加开阔,反映的生活更加多元。这一段经历为他俗词的创作提供了生活来源。柳永将词变“雅”为“俗”对词坛产生的巨大影响,他成功地为文人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开启宋词新天地的重要词人。因此,研究柳词的通俗性成为必然选择。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柳永词作的“俗”。

一、情感的抒发

生活的潦倒与坎坷使得柳永更能体会下层市民不幸的遭遇,为此他深感自己与底层百姓的同病相怜,因此柳词能以比较平等的视角来替市民发声,他以深沉的情感来真实细腻地刻画他们丰富而又热烈的内心世界,全词“旖旎近情”却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以率真自然的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起多数人的共鸣,也就更具有通俗性。

柳永前期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比如《驻马听》(凤枕鸾帷)这首词,写情人离别后相互追忆的情丝,通篇便只是抒情,不写景也不叙事,完全摆脱了寄情于景、睹物伤情的常规套路。这首词用直言的方式来抒发深挚的情感,大胆而直白的表现相思之苦和对再次重逢的期待。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不假比兴、无所修饰,使此词人的感情清晰的体现在文本之中,相比于委婉含蓄、艰涩难懂,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就像在读者与词人之间打开了通道,使文章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通俗性。柳永后期多作羁旅行役之词,但依旧保持这一特点,如在《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这首词,由描寫旅途经历转入浓厚情感的抒发,流畅自然,在景物描写上并没有着墨太多,主要书写其倦旅之情,不转弯抹角,而是清清楚楚地把真情实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表现手法的运用

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他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广泛运用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此外,他还擅长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用典、不尚雕饰,明白如话,却又生动传神,在质朴中蕴含着额丰富的情感。因此,柳永的词作不似贵族文人的稳重典雅格调,而是用简单的铺叙或者白描的手法,忠实细致地刻画人物心灵深处的细腻情感。如《倾杯乐》(皓月初圆)这首词,开头写皓月当空的夜景下,明月、暮云,夜色如昼,以铺叙委婉的笔法写歌女的离愁别恨,来“状难妆之景,达难达之情”。这类手法的使用,使人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

柳词内容的另一种类型则是以慢词长调来歌咏太平景象,描写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这类作品多极尽铺叙展衍之能事,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全词写钱塘的美丽富庶,将美景美物以排山倒海之势呈现在读者面前,词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既能以点带面,又能详尽细致,铺叙十分晓畅。质朴的白描、自然的铺叙增强了柳词的通俗性。

三、语言特色

柳词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出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即变“雅”为“俗”。一方面,他用朴实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来写词,不刻意追求文人气。词人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倾诉他满腔的痴情,语言浅白却生动,疏俊而遒劲,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绮丽华美的辞藻,清新自然。另一方面,柳永善于将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俚语入词,如他在词中经常使用“恁”“孜”“怎”“伊”“自家”“消得”等,这些极具表现力的俗语生动活泼,增强了生活感与现实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此外,柳永喜爱音乐,精通乐理,对音律颇有研究,因此他的词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如《雨霖铃》(寒蝉凄切)该词用“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共十个入声韵,还有“寒蝉凄切”这类双声叠韵的组合,使词的音节顿挫,旋律优美,利于市井百姓吟唱。

虽然柳永不乏有清丽的雅词,但他的雅词也同样有些浅显易懂的特点,也极其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因此,通俗性成为柳词的一大显著特色。

总之,柳永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词作的通俗性,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而且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研究柳词的通俗性,必将为研究后世受其影响的词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桃芳.柳永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8.

[2]胡云翼.宋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88.8.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

[4]贾芳. 柳永俗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通俗性柳永词作
柳永·望海潮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天堂蒜薹之歌》通俗性浅析
育儿必读的宝典
更 正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