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彩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2020-07-12唐璐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水彩画水彩素质教育

唐璐

赣南师范大学

一、水彩在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具有实践性、强调愉悦性等,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美术的潜能和欣赏美术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色彩基础和表达个性是初中美育的基本要求,水彩画作为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一部分,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与欣赏色彩的能力。

二、水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传达的应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展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上文中说到水彩画在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色彩问题,同时色彩与情感相挂钩。水彩艺术作为美术门类中能够快捷的表情达意的手段,在情感传达方面的应用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所以水彩画的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解决知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水彩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术素养,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水彩艺术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承载着审美情感与人文精神的传输义务。

水彩艺术产生于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西方国家,却因“水”的特质与中国画结缘被善于用“水”的中国人所喜爱。水彩与国画相遇,被赋予国画的诗意,逐渐在水彩画中找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意蕴。水彩画被中国传统美学所渗透,“敏于心象,略于表象”的审美意识植入中国水彩画中,表现为中国化的水彩。水彩画自身的特点表现出水色淋漓的气质,西方色彩和东方诗意融合的中国水彩应用到初中美术课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之中,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水彩作品,特别深入学习中国化了的水彩艺术,如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先生的水彩作品《渔舟帆影》,以及先辈画家哈定、习德进、古元等大师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将水彩艺术与学情相结合并投入积极的情感,欣赏作品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赏析作品并且体会到优秀水彩作品中传达出的东方情感。

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爱就是某种情感的体现,不存在没有情感的教育,学习美术不再是只重“技艺”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中“人文精神”的传输。水彩艺术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水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思维拓展的应用

思维的拓展与构建是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科素质教育并重,注重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美术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思维能力,在动手创造中发展综合能力,能动性的解决问题。

在思维拓展方面,根据初中生绘画基础薄弱、绘画形式单一的情况下,采取水彩绘画与综合材料技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运用绘画表达想法。在实践中,除水彩画材料以外还包括:扇面、纸盘和木片等材料。这时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可以是经过大脑的艺术加工写生现实中具像的物体,也可以基于对艺术的认知将脑海中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并用水彩技法描绘出来。经这一过程的反复训练,打开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创作动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感知色彩的变化,内心产生跃跃欲试的创造精神,唤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水彩技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又易于掌握的技法主要包括:留白、平涂、枯笔、交融、干画重叠、湿画晕染、撒盐法、洒水法等。有的学生运用水彩画技法中的湿画法,在上一笔颜色未干时衔接下一笔色彩,使色与色之间相互交融,呈现出非常震撼的效果。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比较重要的三点方向是: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例如:用扇面作画时,教师给出的绘画主题是《夏》,学生各自对于夏天有着不同表达(见图9),进行绘画实践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发散性思维。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学生们如何快速的选择作画素材以及突出主题的表现技法,成为检验学生创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可见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选定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来进行创造加工,此环节较好的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与思维开发的环境。

水彩画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教授学生如何完成一幅作品,而是使学生在对美术感兴趣的基础上升华到领悟美术的价值并在创作过程中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将这种乐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猜你喜欢

水彩画水彩素质教育
《霜晨》水彩
《暖阳》水彩
《泊》水彩
我的水彩画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