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对策

2020-07-12李晓航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视域应用型课程体系

李晓航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高校舞蹈是一门兼具技巧性、艺术性、创新性以及应用性的学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新时代下,对于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舞蹈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舞蹈教学依然以精英型舞蹈专业生的培养为主,在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对这些教学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教学对策,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舞蹈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没有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舞蹈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舞蹈教学依然以精英型舞蹈人才的培养为主,且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并没有对舞蹈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整体的舞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没有与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理念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舞蹈人才。

首先,我国部分高校舞蹈教学还没有树立稳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重视,所以也没有对舞蹈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舞蹈专业教师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和舞蹈训练予以关注。另外,这些高校的误导教学内容也没有与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相挂钩,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即便是用尽心力培养,学生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其次,我国部分高校舞蹈教学中,并没有进行人文理念的渗透。因为舞蹈表演,不只是要凭借演员美丽的舞姿和精湛的舞蹈技巧给予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还需要透过舞蹈表演渗透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从文化和艺术方面对观众产生影响。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舞蹈教学,教师只将教学精力集中到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方面,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人文审美理念,要想创作出美丽的舞蹈动作,保证自身的舞台展现力,就显得比较困难。因为,人文理念的匮乏,会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无法将舞蹈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充分发挥出来。

(二)缺乏完善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舞蹈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舞蹈技巧,还要按照用单人位的实际人才需求,对学生展开不同层次的舞蹈训练,引导学生将舞蹈技巧与艺术审美结合在一起。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师依然以精英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为主,并没有设置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理念相匹配的课程体系,舞台实践和实践教学比重较少,课堂教学比重较多。这样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人才,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三)舞蹈专业教师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师队伍素养,对于整个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要想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具备一支有着较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实际情况确实,部分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结构不够合理,有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流动性较强。现有舞蹈教师虽然有着较强的专业素养,但是其并没有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舞蹈专业要想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大的难度。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应当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即每一位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具备新技能的自主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对此,建议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借助指导或示范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舞蹈人才。

(二)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应当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首先,可以将高校舞蹈专业课程华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必修课,第二部分是选修课,第三部分是实践课。其次,舞蹈必修课可以细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必修课。例如,公共必修课可以一思想道德教育、法律基础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以及就业教育等为主。而专业必修课,则应当以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为主[1]。理论内容以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特点、舞蹈艺术发展、舞蹈艺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等内容为主。再次,针对选修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爵士舞、新媒体舞蹈等。最后,针对实践教学,舞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表演活动、舞蹈技能竞赛当中,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舞蹈能力的锻炼,舞蹈舞台经验的积累,为他们实现综合性发展打好基础。

(三)打造一支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较高的舞蹈专业教师队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应当打造一支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较高的舞蹈专业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可以面向社会引进高素质舞蹈专业教师人才,扩充现有的舞蹈专业教师队伍。其次,高校可以邀请舞蹈行业专家对舞蹈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从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升舞蹈专业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改变舞蹈专业教师过于传统的教学理念。

(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应当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首先,可以采用“师徒传承”式人才培养策略。即舞蹈教师使用师傅的身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舞蹈知识讲解给学生,将舞蹈技能示范给学生,并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其次,可以采取“剧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策略[2]。即将经典的舞蹈剧目引入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扮演经典舞蹈剧目中的某一角色,然后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学习相应的舞蹈动作要领,体会该角色舞蹈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将经典舞蹈剧目的内涵,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人物塑造等知识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剖析,当学生对经典舞蹈剧目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再进行舞蹈动作的反复联系,实现舞蹈表演能力的提升。最后,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策略。即高校可以与舞蹈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然后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五)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舞蹈教学应当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即将舞蹈知识、舞蹈技能与编导教学融合在一起,提升舞蹈教学的应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其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采风,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舞蹈元素与舞蹈形式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舞蹈眼界。再次,鼓励学生创新创新,教会学生基本的创业就业方法,提升学生对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组建舞蹈社团,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另外,高校还可以引导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一定心得体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讲座,为校内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加油打气。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已经由精英型人才转变为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舞蹈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想改善这一现状,高校舞蹈教学就应当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通过各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让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视域应用型课程体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