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重返狼群》叙事结构分析
2020-07-12魏沺
魏沺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狼本是生活在野外的动物,被驯服过后,狼才会成为狗。所以,狼本身和现代人类社会是存在矛盾的。那时,在若尔盖草原生活着狼群,由于人类的商业利益而频繁遭受到伤害。我们听说过很多保护站成立的事件,人们会保护各种野生动物,除了狼。然而,事情的转机即在2020年7月底——中国的首个野生狼保护站正式成立。这其中,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匹小狼在人类的养育下,最终重返狼群。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中,画家李微漪在写生途中,偶然发现了一窝遇难的狼崽,经观察,只有一只存活,所以她救下了这只濒死的小狼,为它取名为格林。将它带回城市抚养后,最终又带回了草原。这部电影便展现了小狼格林重返狼群的传奇故事。片中,格林的智慧、生存的矛盾、主人公与格林的感情状态,三条故事线相互缠绕,合力撑起整个故事。电影原素材共计1700小时,经过6年的剪辑,最终呈上一部近100分钟电影。影片以顺叙为主,格林的生存故事线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城市、夏季草原和冬季草原。同时,这也是女主为狼寻找栖息之地的大致路线。
讲故事就需要有矛盾冲突,纪录片也不例外。电影,即是用来讲述矛盾的出现、发展、高潮和结尾。在本片中,矛盾一开始便毫无掩盖的被揭示出来。在尝试解决大矛盾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矛盾,当把这些矛盾解决过后,故事即走到了结尾。主角在故事中不断战胜自己,最终得到成长。这一切,都是符合电影叙事结构的。
一、起
女主在草原救下一只危在旦夕的狼崽,即是全片矛盾的“起”[1]。小狼格林获救后,就被带回了城市。这个抉择即便是放在十年后的现在,也会被很多人质疑。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风险,人类的不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社会规则所存在的矛盾,包括未来对于它的安置计划……所以,在导演向女主质疑这个选择是否正确的时候,女主回答道: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事都是想不清楚的,可能你救或不救都是错的,但别让它死了。
幸运的是,通过喂养牛奶和生肉,使它存活了下来。笔者曾在2015年和宠物医生交谈时听到:狗有被驯服7000年的历史,而猫只有4000年。或许是这个原因,所以格林的学习本领很强。女主会给格林看电视,看到电视中有狼遇难的时候,它会哀嚎。由此可以看出,女主能做出最终抉择的原因,在一开始便有迹可循。她并未因此想要完全驯服一匹狼,将其留在身边。即便它生活在城市,女主还是希望它勿忘本性,故待它稍稍成长后,一直喂养它生肉和骨头。狼的本性,使它破坏力极强,在多次咬断电线后女主将电线涂了芥末,试图通过事实而不是说教来教导它。无疑,这种教育方式是成功的。而真正让女主意识到格林并不属于城市的原因,便是它在市区走丢的事件。格林意外跑了出去,顺着监控录像,女主观察到它跑出小区,跑向马路。它路过了无数个人,与无数辆车擦肩而过。在这个工业气息满满的时代,人们并不会意识到它是一只狼,只会觉得是一条普通的流浪狗。幸运的是,格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狼,它并没有真正回到过野生环境,从来不会狩猎,所以没有伤害到路人。但是,这种城市与野生动物之间矛盾,再也无法让李微漪将其忽略。她意识到,她需要把它送回狼群。
二、承
在意识到矛盾无法解决后,女主鼓足勇气,试图为格林寻觅一个栖身之所。她曾经去过动物园,碰到过羊群,也寻找过独狼。但是,这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当她希望将格林安置在动物园时,通过在动物园内勘景,她发现那里的狼是呆滞的。狼固然衣食无忧,但是眼神的空洞告诉了她,动物园会抹灭野生动物的天性。它们被关在笼子里,从此只能仰望四角天空。此处的一个生存空间探索,即是纯粹的社会环境。所有的动物皆须依据人类制定的规则来存活。这与格林本身的出生背景是矛盾的,因为格林本身出生在野外。它适合更加自由。这也是在叙事结构中,大矛盾里的小矛盾。
而跟着若尔盖的草原牧民,会让原本还会捉兔子的格林逐渐丧失捕猎能力,天天等着人类来喂养投食。并且,草原上遇到的人不全是好人,狼的学习能力再强,也不能在一分钟之内快速辨识对方是恶意还是好意[2]。在草原上,他们遇到了前来讹钱和企图打狼的牧民。也遇到了骑马翻山越岭只为与狼共处一时的青年。倘若将格林的命运交予草原,那与动物园的选项相比,仅仅是暂时可以自由奔跑而已。此处依旧是属于生存矛盾的。
他们也试图让格林和独狼生活在一起。然而,独狼也并不是当时那个时间段的最优选择。或许是因为格林身上有人类的气息,亦或者是生活作息不太相符,导致了格林被独狼咬的伤痕累累。
故事的转机便在冬季的草原上。女主和导演意识到,只有在寒冷的冬季,狼群不得已需要集结起来一起过冬,正是格林重返狼群的好机会。在这里,他们找到了矛盾解决的最终办法。于是他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计划。
荒野里的空气,只有若尔盖草原的60%,但是那里是找到狼的好时机。他们在临时搭建好的屋棚里等待机会。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食物只剩一箱压缩饼干,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明白,如果错过这个冬天,狼群便不会接受一匹成年公狼。这即是故事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体现了时机的难得和唯一性,把剧情推向高潮。鉴于狼住在山上,而它们又必须下来喝水,所以,女主和导演决定沿着水源来寻找狼群。
在寻找的途中,格林两次拦住了女主行动。第一个是在草原,那时格林因为预感到天要下冰雹而拦住女主,结果,晚上果然下起了冰雹。第二次是在荒野,格林走过冰路之后,便拦住狼女主,女主不明所以继续前走,结果掉进了不是那么结实的水坑里。在脚崴伤的情况下,格林默默跑到另外一边牧马区域,找到了一匹有牵绳的马,牵了40分钟,来救女主了。
三、转
短暂的温情过后,他们发现了密密麻麻的狼的脚印。在望远镜中看到狼群时,也是首次拍到中国境内最大规模的野生狼群时,他们意识到了即将和格林分别。同样发现狼群的格林,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在女主和导演再三的催促下,它才开始嚎叫,听到嚎叫的同伴停下了脚步。然而,格林居然匪夷所思的开始狗叫。女主和导演哭笑不得,不得已带头学起了狼叫。而格林却沉默了,它似乎感受到了自己将要离开。犹豫再三,格林开始了狼嚎。太阳洒在雪地上,云朵拂过天空……随着时间的流逝,格林和狼群密切的交流了起来。这也意味着,格林即将离去了,这也是全片剧情的高潮部分。
故事符合常见的电影时长的控制(100分钟的影片,在80分钟左右即达到剧情的高潮)。富有层次的弦乐、狼群、格林和女主切换的画面,告诉了观众格林正在离去[3]。格林的三次回头,最终还是与狼群一起离去。当时和独狼相处的时候,一天之后格林就跑了回来,但是这次十多天了还没回来,导演以此判定狼群已然接受了格林。在他们讨论到格林是否安然存活的时候,讨论到了活佛给格林的护身符,他们意识到,所谓的护身符,仅仅对有信仰的人起作用。
四、合
送走了格林之后,重要的任务也就结束了。他们来到了若尔盖的县城,发现了有商家在卖狼牙,还信誓旦旦的说,绝对保真,如果是狗牙的话假一赔十。这也激起了他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欲望。特别是看到一张由620匹狼头皮做成的狼头袍。看到这里时,它们后悔了,似乎一直心心念念让格林回到狼群,是个错误的选择。很可能,几年后,它也是这620匹狼头皮中的一匹。他们匆匆忙忙的回到了荒野,企图找格林回来,但是只能看到两只死去的动物,一只是狼,一只是狗,狼的牙齿已经不出所料地被拔掉了。
二十天后,它们又回来了这里再次查看,他们看到了格林狩猎。狩猎很成功,在它们享用美食的时候,有人来了,他们立刻提醒格林快跑。格林再三犹豫过后,终于跑了,他们感慨格林学会了怕人。避过灾难后,他们和格林相遇了,在导演提议将格林带回来,认为没有什么是比活命更重要时,女主回答:自由。在女主和格林合唱了“传奇”之后,格林走了。
五、结语
格林是世界首例由人类抚养长大后成功重返狼群的狼。这也应证了他们最后合唱的那首歌:传奇。考虑到为什么最后女主还是没有选择将格林带回来,可能片尾的这句话可以回答:我们能救一匹狼的命,但我们能改变狼的命运吗?
全片虽是纪录片,但是故事结构十分符合电影剧本的故事结构,即起、承、转、合。全片由一个矛盾展开,即是起。不断探索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各类小矛盾,即是承。在即将解决矛盾时,即是转,矛盾解决后,便是合。狼本身是野生的群居动物,他们不适合生活在城市,所以,重返狼群的过程固然欣喜又悲伤,但是总是要向前走的。而走过的路,也是创作者的宝贵经历,他们最终通过6年的剪辑,做出了这部格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