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的推广与普及
2020-07-12师晶晶刘晔
师晶晶 刘晔
1.河北经贸大学科研处
2.河北经贸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进行求索、体验、内化、转化后的珍贵精神财富,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下,总能够引发人类对于贴近现实或者超脱现实的事物的情感共鸣。而中国民族音乐更是经历了千年沉淀与历史考验之后留存的精神遗产,它们反映出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在宣扬坚持文化自信的今天,推广与普及民族音乐,不仅具有发扬优秀音乐艺术文化的价值,更具有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深刻意义。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下,无数现代流行音乐门类涌现出来,新兴的流行音乐占据了人们的视线,客观上对民族音乐的传播空间造成了负面的挤压作用,不利于民族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媒体行业门类,许多前所未有的媒体站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借助融媒体优势,不仅是民族音乐走入现代生活、走入千家万户的良好契机,更是我国传统文化释放其独有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目光甚至在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的大好时机。因此,融媒体语境下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大有可为,民族音乐在融媒体的传播推广之下,必将拂去历史的尘埃、去尽传统的糟粕,以全新的面貌和厚重沉稳的声响获得大众的支持与拥护。
一、融媒体对民族音乐推广普及的意义
(一)增强民族音乐对不同群体的可及性
评价一种音乐风格能否长久存在和其生命力是否旺盛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看青年群体对于该音乐类型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只有在新一代青年群体之中增加民族音乐的喜爱者,才有可能从中筛选出能担当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的民族音乐人才,才可以赋予民族音乐生生不息发展的力量并自豪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然而目前民族音乐在老一辈人的流行和接受程度较好,相当一部分人不仅热衷于欣赏民族音乐,还主动地演绎民族音乐,且老一代民族音乐爱好者群体构成相对稳定:以民族音乐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从业方向构成了稳定的“圈子”,民族音乐文化在群体的带动下得到了较好地传播与发展。[1]然而新老一代之间由于存在外来音乐文化进入与流行音乐文化兴起产生了具有一定跨越难度的代沟。且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不限于民族音乐,不少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其他文明的冲击,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是经历了千年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民族音乐,仍然面临着因其传播上的困难而发展碰壁的问题。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趋于碎片化的社会生活背景下,融媒体的传播方式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民族音乐对于当今年轻一代是相对陌生而遥远的,然而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与年轻一代极为熟悉的,因此运用融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方式就像是为传统的民族音乐插上了传播的“翅膀”,将其独特的魅力和背后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更高效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有利于实现民族音乐个性化普及
在以传统媒体为传播方式的民族音乐普及模式下,人们接触与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十分有限。在资源设备等相对匮乏的年代,不仅业余爱好者接触到音乐艺术的场景十分局限,民族音乐从业者想要与同领域的艺术家交流和获取信息也面临着时间、空间上的客观阻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行业的兴旺发达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得到了改善,然而民族音乐仍然是少部分人娱乐与从事的领域,其爱好者遍布全国各地,然而仍然受限于时间空间的约束,没有完全扫清艺术传播的障碍。而在融媒体的语境下,以往民族音乐传播的限制因素垒砌的高墙被逐一打破,便捷的电子设备普及开来,只要使用者愿意,随时随地可以查找获得民族音乐的资源,另外各种新兴媒体间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深入,这不仅意味着全网络各平台共同分享具有权威性与专业性的民族音乐资源,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畅通无阻地获取任何自己想要欣赏的资源,另外从事网络民族音乐传播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这使得即便没有经过系统的民族乐器专业训练,仍然可以利用网络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素养。更何况已经涌现了相当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布专业的教学知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音频、视频,本身就已经实现了对融媒体传播方式的自觉利用,这惠及了更多已经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的人。而那些本身兴趣意愿不强烈的群体,因为同样在网络客户端接收信息推送,也可以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民族音乐,这在此类软性暗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有效地壮大了民族音乐爱好者的规模,甚至可以掀起不小的民族音乐热潮。
二、融媒体下民族音乐的推广与普及策略
(一)选取适应融媒体传播方式的民族音乐内容
民族音乐传播者意识到了融媒体传播方式对于民族音乐普及推广的重要意义后,不代表着可以直接将民族音乐与融媒体做一个简单的拼接就可以进行推广的。所有从业者都要确立的一个基本共识是:任何文化艺术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历史与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历史规律的文化艺术即便经历困难挫折,仍然历久弥新,传承不息;违反自然历史规律的文化艺术即便在当时取得了再高的成就和认同度,也终究不敌时间的冲刷打磨,最终湮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而评判预测其是否适应自然历史规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其内涵与内容与当前时代的契合程度。中国的民族音乐并不是独立、与世隔绝的艺术绝缘体,而是包罗万象、不断推陈出新的“吸铁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民族音乐不得不面对新的流行文化、流行音乐的冲击,然而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由于惧怕改变创新可能带来的危机而将自己隔离起来,以拒绝交流的姿态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地与先进流行文化交流,分析什么样的文化能够在当今时代获得更好的传播推广与普及,只有不断地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甚至是失败经验,才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创新之路。因此,民族音乐可以积极与流行音乐,如西方音乐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在词曲创作、演绎上有选择地添加相关元素,既能够使民族音乐更能够被年轻人所理解与接受,又提升了自身的内涵与包容性。
(二)以融媒体促进民族音乐品牌的推广
单纯依靠媒体助推实现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仍然无法保证其传播效能,媒体传播的直接影响也无法客观地快速反应出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民族音乐要想真正地实现跨越式以及长足的发展,就要借助商业与资本的助推力量,以强大的动力源泉作为民族音乐传播效能的保障。如前文所说,民族音乐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之内得到发展并且形成了统一且鲜明的音乐风格,与其内在的深厚魅力是离不开的。且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国人身上一脉相传,民族音乐天生就能够获得本土人民的共鸣,且经历了与其他优秀流行文化融合吸收之后,也更加具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底气与实力。[2]而这一切,单凭借融媒体的助推是不够的。从新民族音乐在精神层面的创作到现实层面的制作,再到推广营销和广泛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挥其社会作用、获取经济及社会意义价值的过程。经过实践证明,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借助融媒体的优势实现价值的取得甚至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从文化的传播的角度来看,需要确保创作输出的民族文化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与特点,不能屈从于商业价值的获得而牺牲了音乐的内涵与音乐人的初心;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融入了商业价值的民族音乐传播具有了一定的保障与传播的执行力,其影响力较之无商业介入的自由状态将会得到质的提升。当然,民族音乐传播的途径不仅局限于音乐本身,还要充分借助音乐人的魅力,这也是不同于传统民族音乐传播的一点,强调音乐人魅力、才华在音乐创作中的价值,将会吸引更多兴趣不足的年轻人投入更多关注。
综上所述,在中国大力增强自身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民族音乐的推广普及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事业和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新兴的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造成了冲击,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融媒体传播方式是民族音乐打赢“翻身仗”的良好契机。我们要选取适应融媒体传播方式的民族音乐内容或者以融媒体促进民族音乐品牌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