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菩萨像雕塑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以思惟菩萨像为例
2020-07-12陈勇
陈勇
河北美术学院
佛在我国民间是一个精神支柱,佛像艺术是我国历史演变中的一大艺术瑰宝,其背后弘扬着我国的佛教精神,同时,也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物。在当今重视民族文化复苏与发展的时代中佛教菩萨像变得商品化,但是造像都过于单一,表现形式也大径相同,影响着世人的关注程度,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对此,结合时代发展,现代雕塑艺术来传承与创新佛教菩萨像是必然的趋势,为我国的佛教菩萨雕塑形式注入新鲜血液。
一、佛教菩萨像雕塑现状与问题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韩国学者就开始对思惟菩萨像进行研究。主要针对思惟菩萨像的风格与题材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我国思惟菩萨像的讨论分析在《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中就已经开始,其中李君合开始了思惟菩萨图像的研究,并针对印度思惟菩萨进行相应的分类。针对思惟像的表现与溯源讨论也在《大悲悯》中有所研究,并认识到太子树下思惟像的重要性。而其中具有开创性研究的是水野清一,他判定白马舐足、背有一树的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太子像。但在我国思惟菩萨图像只代表太子和弥勒,并没有做出明显的细分,对佛教菩萨像雕塑的研究仍需进一步的加深。当下对于佛教菩萨雕塑虽然有了简单的涉及,但也都停留在思惟菩萨像的尊格、背景、来源进行相应的讨论研究,并没有深入的从佛教造像和雕塑美学来进行相应的探索讨论。当下社会上的思惟菩萨雕塑风格也千篇一律的没有任何变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对此,相关学者应当做好相应的研究,要实现传统佛教菩萨像雕塑的传承,也要打破传统的美学认知,丰富起佛教造像系统,让思惟菩萨像能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让其走进佛教造像市场,引起广大民众的喜欢,深化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
二、思惟菩萨像的概述
要想做好思惟菩萨像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就要针对思惟菩萨有全面的了解,清楚它的历史以及演变过程。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民间有很多佛像的图谱、造像书籍,其中谈到的思惟菩萨像就认为是释迦摩尼成佛前的尊称,或者是悉达多太子的思惟顿悟形象。但在逐渐深入的了解后发现这是错误的,思惟菩萨像并不是特指某一个菩萨,而是代表一种造像的样式。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发现“思惟”可以是一种手印、一种坐法、一种相,并不是一种菩萨的名称。在对古往今来的菩萨像探究中也发现思惟菩萨像也用于弥勒菩萨、观音菩萨这两种菩萨中的造像。可见这并不是太子造像的专属,要想更深入的探讨,首先要从“思惟”二字入手。所谓思惟是指思量、想念,也说人类通过表象、概念来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认知过程,是一种精神活动。在佛教层面上对“思惟”的解释是多样化的,通过佛典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指观想修行。(2)是思惟心,有着妄想歹念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作念,生出念头。(3)思考、思量。(4)烦恼悲伤。其次,还要从思惟菩萨像的起源进行探究。根据相关资料来看最早的思惟菩萨图像在古印度的健陀罗艺术中已经出现了,而演变成造型则是在西方造像艺术中,展现在欧洲石棺和墓碑上。波士顿美术馆中展示的冥神哈得斯思惟图像造型,展现出一幅哀伤的情绪。同时,在古代欧洲的墓碑上也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展现的是右手握着长袍一角抬起,托住倾斜的头,表现出哀思、无奈、悲伤的情绪。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与演变,在我国多以单独的思惟造像,而且大部分都说明思惟菩萨像为太子与弥勒,这也就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思惟菩萨图像。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创新,还要针对思惟菩萨像中所描述的佛教文化做出相应的了解,探究其在佛教经典、佛教造像系统、民间信仰来进行相应的探讨。其中涉及的太子信仰和弥勒信仰是两大方向,太子思惟像是一个脱离了佛传故事,独立相处的造像,表现出太子的思量和哀愁,而且太子信仰类的思惟菩萨图像是我国发现较多的图像;另外,弥勒信仰与太子菩提树下成佛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其还结合了弥勒菩萨的救世主信仰。总结两种信仰来说,主要是展现出人物形象、心境以及悟道成佛的模式,在雕塑上简约、干净。
三、思惟菩萨像雕塑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方式
(一)清楚雕塑美学在思惟菩萨像造型中的体现
在当下雕塑艺术商品化的背景下,雕塑不仅要满足雕塑中自身的审美还要满足于观赏者的审美,并且能够顺应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通过不断反复的改进,才能够渐进的推动雕塑艺术的发展。对此,首先要求现代雕塑美学与传统雕塑美学的融合,保留传统美学中经典部分,任何在结合现代美学中的审美要求进行思惟菩萨像造型的雕塑优化。其次,雕塑艺术品不是一个消耗品,要求其能够有耐看的体现。而思惟菩萨像造型是否耐看则要求其选材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表现形式的单纯性。在进行思惟菩萨像造型中展现丰富性的时候就要求雕刻者本身做好相关佛传故事的了解、佛教人物特点的了解、以及思惟菩萨像的演变过程。同时,对当下人们的信仰,对于佛教的了解与审美进行相应的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选材。此外,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思惟菩萨雕刻的时候要适应不同的审美需求,让艺术品本身内容丰富,能够通过雕刻艺术品来进行人物之间的精神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又要求表现形式的单纯化。即,思惟菩萨像雕塑作为人类佛教精神、信仰的传承,则是要求其能够以静制动,让人能够通过在静止的雕塑中看到实物发展的过程,展现出其中的佛教文化,以及体现出净化心灵的意境。而且,从古至今经典的作品都有着一种单纯的气息,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沉淀。通过了解雕塑美学在思惟菩萨像造型中的体现能够奠定雕刻者对于造像的定位,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菩萨造像形式,并能够有效的沉淀历史,满足当下审美需求,实现有效的创新雕塑。
(二)明确思惟菩萨像的造型要求
由上对于思惟菩萨的概述中可以简单理解到思惟菩萨像就是展现出菩萨尊格或者菩萨装扮的思惟像。那么,要想做好相应的传承与创新就要针对过往的思惟菩萨像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思惟像中的元素以及相应的造型要求,才能够更加清晰的进行相应的创新。首先,思惟手势。在佛经中提及的思惟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1)稍屈地手指向掌,余三指散,舒三,奇丈,稍侧头,屈手向里,以头指指颊,简单来说就是修行者诵经时候的手印。(2)侧头就手。(3)手承颊。(4)舒右手而托右颊。(5)稍侧头就手,少许相去。总的来说就是现代理解当中的托腮、托下巴、支脸。同时,这里所说的手不仅仅只是手掌的部分,还有手臂。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应当从思惟手势出发,思考现代社会中的思考模式,重要的还是主体的思惟神态。通过对以往的思惟菩萨图像的观察和总结来进行造型判定,让其具备一定的视觉形象特征,再做好与相关资料的核实对比,从中融入雕塑者自身对现代审美的想法。其次,半跏跌坐。佛教中菩萨都有着一定的坐法,在进行思惟菩萨传承与创新的时候要着重观察菩萨相应的坐法,清楚各种菩萨特点来进行思考。通过对目前出土和遗留的思惟菩萨像进行相应的观察总结发现很大部分都是半跏跌坐方式,但也会有交脚坐、游戏坐、双足垂坐等方法,雕刻者应当做好佛经以及相关资料的参考,并做出相应的创新突破。可以在保留传统半跏跌坐的造型进行不同姿态的创新,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背后的佛教文化。最后,菩萨形态。菩萨形态是一个雕刻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虽说思惟菩萨只是展现出静态的菩萨思考、冥思的过程,但却要求让观赏者能够从静态中感受到整个思考冥思的过程,让观赏者从形态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背后的民族文化。对此,需要进行大量的佛经、图像观察分析,总结出每个思惟菩萨图像中的共同特点,并在雕刻的过程中整合雕刻出来,展现出佛普度众生中的思量。通过对思惟菩萨像造型的初定,能够在保留传统美感的基础下进行现代的雕塑美学融合,能够有效的突破传统思惟菩萨造型中的单一固化,推动思惟菩萨造型的创新发展。
(三)单体思惟菩萨像的细节化
单体思惟菩萨像中更考验的是细节上的东西。首先在构思上可以基本保存传统思惟菩萨像的基本形体,着重每一个点进行相应的改变与创新。但是,在传统思惟菩萨造型中思惟手、坐法、形态都已经有着一个固定的形态,人们对于传统的实物已经有了一种定性思维,要想真正的实现好创新,就必须从小细节出开始细化创新。例如说思惟手造型上的创新,雕塑者可以思考手与头之间的互动空间,结合当下人们的思考、冥想模式进行相应的考量。同时,还可以结合西方雕塑艺术中的思惟动作进行融合。如托腮的不同方式变化,思考中的头偏向变化,可以向左偏、向右倾或者是向前倾、向后倾,从不懂的小细节上进行创新,让思惟菩萨像更加的多样化。另外,思惟手的动作上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创新,是用手掌托、指尖托、几根手指头托、半握拳托等待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当然,单体思惟菩萨像雕塑过程中还要注重造型的整体统一性,不要营造出一种吊儿郎当的神态,失去菩萨原有的精髓。而且,在观赏者进行观赏的过程中单体思惟菩萨像的探究是非常仔细的,对此在每一个细节上的创新调整一定要注意其与整体的协调性,在保留传统与现代雕塑美学中寻找到最好的融合方式,进而实现出良好的创新效果。
(四)群体思惟菩萨像的整体化
从古至今思惟菩萨像雕塑并不仅限于单体造型,还可以有群体的。在进行群体思惟菩萨像的传承与创新上要做好以往作品的考察,做好主次的突出。而且,群体思惟菩萨像更能展现出佛经中的故事情节,每尊菩萨可以拥有不同的神态、造型,但却要展现出相互之间的统一性。对此,就要求雕塑者在进行造型初定的时候明确所要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佛传故事,有着怎样的角色扮演。在群体中可以每一个都作思惟神情,拥有不同的思惟模式,可以让观赏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要表达的佛传故事。首先,需要雕刻者在稿纸上做好相应的平面设计,在群体中每一个思惟菩萨体型、动作、神态以及相应的空间结构分布上进行详细的推敲。其次,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进行电脑端的建模,观察群体思惟菩萨像的立体感觉,塑造出合理的尺寸与空间关系,奠定雕塑的基础。最好,在雕刻的过程中针对整体的服饰、衣纹进行相应的整体化,在相互对应的空间上也可以进行创新融入当下的雕塑美学理念,让群体思惟菩萨能够更符合现代观赏者的审美,推动思惟菩萨市场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民族文化复兴的路上,对佛教菩萨雕塑形式进行传承与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对于发展我国软实力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对此,要深刻了解佛教菩萨雕塑的文化背景,保留传统菩萨雕塑的美学特点,结合现代审美观进行相应的造型、神态上的创新,并结合空间雕塑特点来丰富相应的展现模式,实现佛教菩萨雕塑形式的创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