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融媒体出版环境下图书编辑的使命担当

2020-07-12武晋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编校出版单位选题

武晋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先进生产力,“从个人电脑到互联网,再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催生出大量新的出版业态”[1],数字技术在图书出版产业的不断深入应用,催生出与传统出版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但有别于传统出版业的一种新型业态——数字出版。所谓“数字出版”,即包含了数字图书、网络文学作品出版、电子刊物等方面的出版物,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完成数字产业和出版物的有机融合[2]。

当前信息时代下,图书、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且不限于此,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 所有权、组织结构等在内的要素也产生融合,形成媒体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中央先后专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在融媒体出版环境下,图书编辑如何快速适应新形势,如何坚守自己的使命职责,如何担当起社会重任?

一、持续提升政治素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图书具有强烈的思想和价值导向,在新时代,图书编辑作为图书内容的责任主体之一,要在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建设作用,坚定信仰、积极传播并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图书编辑必须认真学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此为工作的指引,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从政治素质和政治品质的要求上来看,图书编辑要锻造过硬的政治能力,淬炼优良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客观分析并明确辨析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趋势,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选题策划 、遴选作者 、编校加工等方面体现 “政治要强” 的根本要求。

进入新时代,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更加突出,特别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以“优等生”的防控成就获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充分肯定,更加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高效的社会治理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价值观的对立,必将带来意识形态领域更为长久和严峻的斗争。媒体是意识形态主战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在图书出版全过程,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思维和法制思维,对于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关内容,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辨别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类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

要提高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力,对编辑而言,那就是在选题把握上站得高看得远,发掘有价值、有意义、社会效益好的选题。在这种新媒体绽放的时代背景下,选题的质量就是一件出版物的生命所在。好的选题,必是契合时代要求,能给世人留下思索、探究的选题。

二、深化培育专业素养,夯实知识结构根基

毫无疑问,图书编辑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熟的整体质量,当然更会决定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融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工作者务必要以更高的标准对待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一方面,图书出版编辑单位应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定期不定期组织系统化、专业化、持续性的业务培训[3],通过业务尖子经验交流、邀请行业专家或专业性人才等方式,提高专业化程度。培训内容不应局限于图书的选题策划及营销技术或技巧,还应大量开展关于文字编辑能力提升、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的培训,通过传帮带和吸收引进将经验和技巧传承发展下来。图书编辑出版单位也可以制定长远的员工学习规划和相关制度,通过组织业务技能比赛,组织人员参与行业领域的专业竞赛,对获奖人员予以奖励,以制度化方式鼓励编辑在业务开展中坚持不间断学习。

另一方面,图书编辑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融媒体出版的环境下,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到出版发行,要求图书编辑必须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更为系统化、泛职业化的技能,要求图书编辑能够熟练运用络技术、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挖掘选题,提升审稿水平,协调图书生产各个环节。在多样化出版业态的情况下,图书编辑在在传统出版能力之外,还应掌握网络出版的技巧,熟悉信息网络传播渠道。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对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构建“互联网+出版”的个人能力框架,要通过对数据的甄别、挖掘、整合,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融入编辑工作,转化为生产力[4]。

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图书出版,不仅仅是将作者的知识和成果在全社会进行传播,图书编辑的基础功力如何,也会在成书中有所体现。图书编辑在职业生涯中,不是仅仅局限于策划自己专业知识领域的选题,更多的是非专业领域的选题。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内耕耘,而是应该以开放的思维学习新领域的新知识,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非专业知识,进一步研究非专业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如同建房盖楼,根基做得宽,做得实,楼层才可以盖得高。知识积累也是这个道理,图书编辑在丰富的知识领域里“待”久了,总会在某个契机开发到好的选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开“另一扇窗户”。

三、树立开拓创新观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创新思维,是指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把创新思维下放至图书编辑层面,那就是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校印发环节以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在选题策划环节,图书编辑的创新体现为选题立意的把握和挖掘方面。传统出版业中,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大多是被动的,来源是单一的;在融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大拓宽,信息的及时性也今非昔比。第一,创新选题策划的渠道。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选题策划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图书编辑应培养发现选题的敏锐性,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的阅读量、热度寻找可能的选题。通过关注网络内容提供者的粉丝数量和互动情况,发掘优质的作者资源。第二,创新选题策划的内容。传统的出版内容如今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新媒体以短小、精炼、内容饱满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长篇大论的教导式的内容受欢迎程度越来越低,相反,干货多多、一二三形式的出版内容阅读量蹭蹭上涨。图书编辑要以创新的思维策划选题内容,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多渠道明确选题内容。第三,创新选题策划的方式。选题策划工作通常不会是单一的,有生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选题往往是多个因素促成的结果。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单向型策划方式上,而是应该综合选题的作者群、选题的内容组合、选题的市场前景,以及选题和编辑之间的融合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有影响力的作者和多个有影响力的作者组合,二者带来的销量完全不能比较;选题的内容组合也要以创新思维考虑,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增加阅读效果,这是关键点。选题策划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作者、内容以及编辑的融合。说到底,这三者是出版一本好书的基本因素,特别是编辑对选题内容的把握、编辑和作者之间的认知度是否一致、作者对选题内容的掌控程度,基本决定了成书的品质。

四、立足出版编校职责,严把图书成品质量

图书编校是影响出版单位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制约并推动出版单位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文化改革发展必须 聚焦这个主题。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图书市场整体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编校质量问题。从一年一度的图书质量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公布的结果可以看出,图书的质量问题仍然极为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编校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导向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语法错误、错别字、标点错误、格式错误等,而且差错率“屡创新高”。例如,出版物“质量管理2017”专项工作共查处不合格出版物57种,涉及44家出版单位;从图书“质量管理2019”专项工作质检结果可以看到,35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29家图书出版单位。

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图书出版单位用制度来保证。出版单位管理者应重点关注图书编校的整体质量,将质量管理和控制作为机构利益提升的抓手和保障,建立常态化质量管理机制,以提升图书编校的整体水平。但更为重要的,也是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图书的策划人、责任主体,图书编辑应立足自身本职工作,做好图书质量的“守门人”和“守护者”。

首先,图书编辑应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在精神上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不放松。图书的传播属性决定了其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融媒体出版环境下,传播的范围、速度,受众面的大小,都比传统出版时代扩大许多,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发酵会导致错误带来的效应被放大数百倍,无论是对编辑个人还是对出版单位而言,这种打击都是致命的。其次,图书编辑要适应融媒体出版的新形势,多途径提升审稿能力,丰富编校经验。编校能力是一个图书编辑的看家本领。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出版物质量检查的力度加大,对较高社会效益和精品出版物的呼声渐高,编辑的编校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图书编辑应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出版模式,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工具,全方位提升个人能力。编校过程是编辑与图书内容实时互动的过程,编辑运用自身的知识审稿,反过来又以书稿知识作为自身知识库的资源补充,因此,编辑对待每一本书稿都应是审慎的、严肃的态度,否则自己的知识库补充进来的将是错误的、糟粕的知识。

最后,图书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这是因为图书的成品质量取决于出版的整个流程及相关责任人员。目前,大部分出版单位都是实行编校分离机制,控制图书成品质量,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保障、人员保证。图书编辑是主要的责任主体之一,对图书成品的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图书编辑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足以应付整个出版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种风险性因素,最终保证成品质量。

五、结语

新时代,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担当。融媒体时代下,编辑出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明确自我价值与责任的同时,了解到现阶段的市场需要,适应新型出版业态,为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编校出版单位选题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谈诗词的选题
选题有误
出版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编校手册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
出版单位组织结构设计探究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