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2020-07-12赵杰文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院校

赵杰文 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引言:“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一条新路,可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办学体制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产教融合”可以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资源的融合,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为高职院校授课提供了新方式,可以保证学生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因为在“产教融合”的方式下,产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充足的实践机会,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一、“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可以给学生、学校和产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不断发展。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现如今,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趋势,所以能否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是当下企业能否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应用型人才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而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高职院校要在产业转型发展这一关键时期为社会不断提供人才。“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突出作用。通过“产教融合”的策略来培养人才,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1]

(二)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产教融合”策略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产教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就会不断凸显,人才质量提升,在企业中的工作成果显著,而人才又是影响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学校的名气和综合实力自然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其二,学校通过“产教结合”,会使学校的教学结构发生变化,传统教学结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应用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但是“产教融合”改进学校教学结构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有利于推动产业经济转型

“产教融合”还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产教融合”的主体分别是学生、学校、企业,通过三方之间的相互联动,可以实现三方的共同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得益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2]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补充,所以对于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是有利的。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责任不明确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提倡推行“产教融合”,但是在具体实行时候没有具体明确的政策和实施策略,所以导致实施的时候缺乏明确的规章引导。其次,“产教融合”这一概念较新,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不敢深入尝试,所以导致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只存在于表面。学校与企业互相推诿责任,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都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义务。由此可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利益方面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程度较低

企业参与程度低也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一个严重问题。因为“产教融合”的实施,企业本身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利益,还要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基地、技术支持、实践教师,所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虽然“产教融合”模式要求学校向企业输送相应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如果提供的人才并不适合企业的客观需要,或者无法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无法为企业带来实际利润,那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生产,由此可见,企业利益受到损失,导致企业参与程度并不高。[3]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不合理

“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来看,仍然以提升学生理论能力为主。从实际的课程结构可以发现学校教学模式仍然过于传统,从课程时间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来看,并不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此外,培养人才应该注重人才全面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全面发展这一方面向来欠缺。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

“产教融合”以社会需求为根本,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时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学校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因为教师毕业以后大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没有参与过企业的生产工作,所以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有些吃力。双师型教师的匮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而且如果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再聘用一批实践教师,相关的支出也会大大增加。[4]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责任的落实

为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质量,需要不断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相应的责任机制,保证人才培养义务和人才培养责任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和学校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为此,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研究探讨、制定相应的合作机制,对企业和学校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回报。最好可以建立对学校和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部门,以此来督促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

(二)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开展双主体育人机制

除了健全校企合作机制,落实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责任之外,还要推进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实施。,要实现双主体育人机制,就让企业的经济与人才培养挂钩,这样一来,人才质量提升也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有利于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比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由产业出资培养学生,而学生学习的课程要从企业出发,针对企业生产内容进行针对性教育,并且与产业实行“学生-学徒-实习生-员工”的学生成长机制,为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

(三)创新高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人才的质量和应用能力,还要从基本的课程模式入手。从课程内容来看,学校要实现理论教学向理论加实践的转变,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上日程。在课程比例方面,还要不断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提升。

(四)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提升。但是基于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所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应用能力极度缺乏。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共识,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交流机会,让教师在企业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5]最终为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出力。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产教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