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系”音乐教育实践之思*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体系体系教材

(南京市建邺区建业实验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一、“新体系”学习运用之随感细说

自1996年工作以来,笔者经历了音乐教育史上的两大变革——2002年课程改革和2006初次接触新体系思想(理论)。这两次改变对笔者教育生涯来说真的可以说是翻天覆地。2002遇上了课改,感觉一下子中华大地音乐教育井喷式爆发,各种眼花缭乱的教学手段胡乱叠加,不同学科尽相掺杂,音乐课一时间变了味,每节课乍一看上去热闹非凡,细细品味总觉得缺了什么?!这个答案直到2006年遇到了新体系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跟别的学科衔接融合,唯独没有好好研究音乐本身,以音乐原本性为中心去研究音乐。

2009年笔者参加了省级信息化音乐课堂教学展示比赛,完全颠覆了观者对音乐欣赏课的常规想象,其实笔者也只是把新体系培训中学到的理论进行了多次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更深层次的变革来自2012年省教育厅教研室承担的新体系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南京市一共十所学校进行相关研究,采用新体系的成套教材,进行为期六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笔者有幸参与其中。2013年研究正式拉开序幕,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学生,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纸上谈兵容易,实践起来还是有诸多问题的,但这也正是新体系的魅力所在。新体系的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改变最大的还是学生,以前的课堂学生也很兴奋,但是仅仅是兴奋,开心之余让他们回到音乐上来就一下子打回原形。但接受新体系音乐教育的孩子们越来越期待上音乐课,真心喜爱音乐课,也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促进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甚至开始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能力也在逐渐增长,新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润物细无声!这都源于新体系不变的观念和内核:音乐教育不仅需要音响聆听,更需要身体活动参与呈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也需要兼顾人与音乐的反馈,人对音乐艺术的自然反应能力。聆听与体验音乐是建立音乐审美的第一步,从感知到审美,从审美到观念的形成,无不关注着人体验音乐文化的过程。①

二、“新体系”音乐素养建构之浅议

新体系精妙之处就在于把专业的音乐知识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点点累积起来,用趣味性的话语引导孩子,浅浅而谈,娓娓道来!孩子一开始就是一个小小的点,随着年级增长和教材的深入,他们的音乐经验不断地增加。比如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植树一课,初识“同头异尾”的概念,到了第四单元就用《夏天》这一素材来进行再次的强化,而且是不着痕迹地,新体系的优势在于,为了学习一个新知识,之前的课上会有充分的音乐活动做铺垫,当所有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自然掌握了知识点,并记忆深刻,它强调了音乐与动作的统一表现。随着课堂研究的深入,教材的影响力渐显,细致的教学进度安排,都是遵循着季节的变换而来:二年级首先学习的就是采金秋,书本在编排上很用心,满屏的金黄色很容易为学生带来秋意之境。有了情境渲染后,教师就需要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一课也是利用树叶来进行队形的变换——《落叶》。

新体系在唱名学习中强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累积知识。一年级用sol和mi来问好,《庆丰收》通过集体舞的形式,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在表现庆祝丰收的同时,将这两个音巧妙地引导出来,学生不会觉得很突兀,反倒是很自然的记住了这两个不一样的音高的唱名,这是初次相识sol和mi。之后叠加更多有趣的素材来熟悉、巩固这两个音的相对音高:再如第七课一开场的问好,老师直接用sol和mi跟学生握手并唱“你好”先用这种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再在变化重复的歌唱中持续的刺激学生的记忆,不断地强化。最后利用“摘果子”“拍球”“跷跷板”等音乐游戏,形象的体验并表现这两个音的高低位置,为后面的二线谱学习做铺垫。这样的学习一切以体验为基准,在体验之中逐步渗透音乐知识,没有硬性的规定,只有愉快的游戏、感性的体验。虽然音乐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但是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新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同时,它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了梯度渐进的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教师教学创造了丰富的艺术空间。

三、“新体系”教育思维观念之转变

新体系以三大教学法为基础,洋为中用,糅合了各类教学法的优势,并编创出新的一套教学模式。虽然模式不应成为音乐教师授课的标准,但此处的“模式”也不仅仅是“模式”,它是一种动态的“范式”,仅供参考但并未限制教师思路,给教师的资源开发仍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实践是新体系的外显,而课标与音乐教育观念是新体系的内核与支撑,想要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不能不关注音乐的表现要素、情绪情感、题材形式、风格流派,有了音乐积累和音乐体验,学生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表现与创造。

回顾与反思二年级教材《小雪花》,也许笔者当时只是上了一节音乐表演课,对于具体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和音乐本身相关的好像涉及不多,反而是对季节变化的关注占了大部分。虽然孩子们在笔者设计的季节游戏里乐此不疲,歌曲的完成度也较高,但音乐教育的目的当然不仅包括兴趣的调动与激发,还需要兼顾音乐与相关文化,正如课标强调,音乐的审美、兴趣的培养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综上所述,新体系最核心的不仅包括实践活动的创设,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②的观点也是渗入教学设计中的。

另一不足就在于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更多,而生成的部分有待提高。叶澜教授也曾说道,一节好课一定是一节不完美、有待改进的课。但实际上,一味追求完美对音乐教学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教学亦然!在追求完美的时候,我们容易忽略了对教材特性、对学生学情、对学生即时影响等相关内容,不容易以长远的眼光纵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甚至承上启下的结合教材来进行音乐课程的梳理,也就会导致只考虑音乐外在的形、没有关注到内在的味,有形无味,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此可见,新体系导向下的课堂创设才是“色香味”齐全,既有形、更有味,看着养眼、听着津津有味。

对于记忆歌词,新体系自有其独特的方法:图片标序、联想联觉、擦背记忆等有效的手段来巩固对歌词的当堂记忆,每一次的重复都是变换进行的,而不是索然无味的机械式重复,这样的教学如同嚼蜡,索然无味。音乐教育就像是一道菜,歌词导入就像是头道菜,歌词记住了,就可以开始音乐正餐:歌曲演唱。当然教唱过程也是色香味俱全的,形式多样:每人一个木块进行传递唱的音乐游戏,在老师横拍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学生整齐划一的进行传递,伴随着的有节奏的哒哒声,会有一种震撼韵律从耳边、从心里穿过,振奋人心、让人惊叹!之后慢慢地加入歌唱,直到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为了制造音乐游戏的戏剧性,老师会在中途突然说一个词“hop”所有人快速整齐的换手传递,熟练后在进行即时换词游戏。每人手上的木块贴的图片是不一样的,可以将第二段歌词进行替换着演唱,考验学生反应和注意力。最后进阶到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围圈进行以上游戏:集体唱和个人唱交替进行。

音乐正餐吃完了,最后该是饭后甜点了,也就是难点的巩固环节。当出现十六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等难点,老师用自身稍带夸张的演唱就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唱好,因为这是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作为知识技能学习的教材,不需要过分夸大这里的两个休止符的学习。正如新体系的演唱强调“三情”,即演唱时面部有表情、声音有感情、语言有感情。新体系授课对老师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它非常强调情感体验,以情为先,由内而外有表情的歌唱,引导学生,不是外在的表现。

关于新体系教材,承上启下是新体系教材一贯秉承的原则,因为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音乐经验库,只有通过重复、变化重复等形式才能快速有效地建立。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能在老师的情境描述中,用不同的情绪和眼神构想音乐图景,此时歌词画面在他们的眼前浮现,变化重复中歌词已被学生记住,能合着老师的演唱轻轻哼出,脚上的步伐也变得缓慢,大部分同学还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教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素材,它的重点是对四分休止符知识的再现记忆和听记节奏、唱名的书写,这个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加深,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音乐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最终学会情绪表达。③

四、“新体系”之思——“不是结语的结语”

综上所述,新体系一节完整的课例就是由若干个有趣又有关联的素材组合起来的,它的教学形式多样,采用步步递进、层层叠加的样式,整个教学氛围开放又有序,教法重复中有变化,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兴趣点始终保持在相应的位置。正如一道大餐一样主次分明、口感丰富,回味无穷。新体系就是拥有这样的魅力,让我们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也促使我们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更好地音乐信息传达。纵观多年的学习与实践,可谓一眼千年,终生难忘。结识新体系是笔者的福气、相伴新体系是笔者的运气。传承新体系则是我们每一个享受过新体系恩惠的音乐教育者的义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①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②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③探索中国特色素质型音乐教育体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1).

猜你喜欢

新体系体系教材
教材精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用心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新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