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焦虑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方式的研究综述
2020-07-12周宇晗闫琳琦
周宇晗 王 丹 闫琳琦
0 前言
焦虑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面情绪,已经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常的焦虑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问题并获得责任感[1],但是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就会威胁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等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几乎每一项都是通过考试来作为衡量标准的,从而造成大学生对待考试的惶恐不安,也因此促进了考试焦虑的不良情绪的形成。
1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
1.1 生理表现
处于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躯体及内脏的功能改变,出现骨骼肌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强、汗腺分泌增加、胃肠道平滑肌及膀胱逼尿肌收缩等,表现为肌肉紧张、手脚发抖、心率加速、呼吸急促、手足发冷、出汗、食欲下降、肠胃不适、尿频[2]。这些反应会随着考试的结束而消失,这属于正常的焦虑反应。根据耶克斯- 多德森曲线可得出,如果长时间处于过高的应激水平会令你离开“最佳区域”,从而干扰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思维的运转,使学习效率降低[1]。
1.2 心理表现
过度的焦虑情绪会使大学生消极被动、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把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灾难化[3](P72),面对复杂的知识感觉无能为力,当感觉竞争压力过大时,甚至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敌意,感觉孤立无援。
1.3 行为表现
在生理、心理反应的作用下,随之会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2],比如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坐立不安,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环境,常常受他人的影响无法专注于自己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临近考试期间,晚上难以入睡、失眠多梦;在考试过程中,由于过度的紧张导致思维混乱、手脚发抖,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水平体现在本次考试中;考试后将所记的知识抛之脑后,错误理解考试的意义,并不能做到将知识学以致用。当再次考试来临,为了摆脱这种不良情绪、排除自我烦恼,会导致逃避与回避的行为出现。
2 大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2.1 自我认知偏差
每个人在面对考试时,都会出现特定的心理状态,对于同样的应激源,认知评价不同,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也不同[3](P65)。例如有一些大学生无论面对哪种考试,都迫切地希望自己取得满意的成绩,把“希望”“争取”等同于“必须”,在这种自我施加的巨大压力下,对于考试的认知逐渐出现了偏差,认为考试带来的只有万人过独木桥的恐惧,却忽略了它只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检测方式。在这种过度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的作用下,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低下,掌握的知识与所付出的时间差之千里,最后在考试中这种情绪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考试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出现如释重负的心情,却又反复回想在考试中的种种表现[1]:是否将试卷内容全部完成、信息有无错误等。这样的行为使其产生错误的认知与信念,影响其自信心的重建;还有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过于满足现状,以至于丧失了进取心,在经历了勤学苦读跃龙门的高考阶段,不少大学生为了释放压力,选择整日沉迷于聚会、游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面对刚开始成绩的一落千丈,毫不在意。当临近毕业,了解到考试成绩决定了自己的就业与发展,这时意识到了平日里学习积累内在知识的重要性。此时毕业考试和各种就业考试接踵而来,由于对所学知识欠缺过多导致对考试迷茫与焦虑。根据Speisman、Lazarus、Mordkoff[3](P67)进行的经典应激实验可得出,应激不仅取决于应激事件本身,也取决于个体对其的认知评价。
2.2 外在压力
2.2.1 家庭因素
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等密切相关。[4](P76)
从家庭结构来看,处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心理较其他同学更为敏感,面对考试时情绪会更加不稳定。针对家庭权利的分配,处于传统独裁型家庭中的大学生感觉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全权由父母支配,考试成绩要达到父母心中的理想水平,从而使大学生压力过大,在这种角色分配下,不良情绪也无处宣泄。
从家庭环境来看,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朝向积极的方面发展,面对各种考试带来的压力时,会以更积极乐观地态度去处理。
从家庭功能来看,根据吴敏[5]等研究,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也不同,一些父母由于自己文化程度的限制,难以把握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的结果,忽略了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无疑会促进考试焦虑的形成。
2.2.2 学校因素
在短时间内考试并不会被取缔,目前各大高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将大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大学生必须要把自己的知识在每一场考试中发挥到极致,否则任何的失误都会被放大,从而影响接下来一系列的荣誉评选。并且随着各大高校对于各专业人才的选用,参加各种考核时,参与人数与录用人数有一定差距,这些因素加重了大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6]。
3 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疗法
3.1 认知干预
3.1.1 贝克认知疗法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当大学生存在考试焦虑情绪时,总是认为自己学不会、考不好,从而产生更加消极的情绪,这时运用认知疗法,首先识别出较浅显的错误理念,比如“我这次没有考好,我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再发掘较深层次的错误理念,如“我很失败”“我没有别人聪明”,然后帮助学生深度了解焦虑症的形成过程,改变面对考试产生焦虑情绪的认知,重新建立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其错误的认知进而导致了不良情绪的发生与蔓延。通过询问学生一些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等问题,并观察对于这些事情的具体认知,探寻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
3.2 行为干预
3.2.1 系统脱敏疗法
根据美国学者沃尔普的系统脱敏疗法,逐步的诱导来访者暴露出使自己焦虑的情景,同时进行放松训练,直至反应减弱或者消失。首先教会大学生在处于考试焦虑时的放松方法,比如引导大学生想象愉快的事情,或者想象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平静的环境中,以此来稳定情绪,在考试中如果出现紧张可采用呼吸训练法,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再评估其焦虑等级的建构,根据焦虑等级逐步增加脱敏等级[7-8]。先从低级刺激开始逐步向上递增,如果在刺激过程中出现紧张,应实施放松训练,通过将焦虑情景的反复呈现,大学生将不会对此情景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3.3 综合干预
3.3.1 箱庭疗法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得知人类内心最深处有着被压抑而从没有意识到的一些欲望、想法、意念以及那些本能的冲动等,这些被认定为是无意识、我们自身往往是无法察觉的[9]。尤其是大学生在考试周时,在巨大压力下就会产生焦虑。焦虑初期,我们并不能正确的认知这种情绪的具体表现,也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这时可根据卡尔夫的箱庭疗法来排解学生内心的焦虑,这是一种综合的心理临床技法。让大学生在玩具架上挑选玩具摆放在装有细沙的纸箱子里,随意发挥想象力,通过观察其摆放的形状、空间以及摆放过程中的顺序、言语、表情等加以整合,使大学生用心象来表达深层的无意识,作品完成过程中就是借助心象学原理诉说箱庭故事的过程[10]。在无形之中,具有考试焦虑的大学生通过箱庭制作,从而将自我的焦虑情绪逐渐释放和宣泄出来,以达到自我治愈和对于思绪的整合。箱庭疗法能有效地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情绪,放松其紧张的心态,有利于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
4 总结
在面对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考试时,考试的个体是不变的常量[1],大学生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绪和信念,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当处于考试阶段,针对学校及家庭带来的压力,可以采用一些心理干预方式缓解考试焦虑,尽量将考试焦虑控制在一个最佳区域,并正确的引导这股力量,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