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多多的存在合理性及低价可能性经济学分析

2020-07-12王朝阳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

消费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电商微信

王朝阳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

当今社会以时代快速的更替为主旋律,各种手机软件层出不穷。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短短三年跃居AppStore第二位,不可小觑,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奇迹。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对其销售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质疑,低成本拉新和品控成难点给这个新兴的孩子又会带来什么机遇挑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拼多多又会是昙花一现的经典代言人。本文通过经济学分析认为拼多多的存在具有合理性,营销上具有优势,同时其降低成本的C2M模式和规模效应使得其低价具有可能性。

一、拼多多经营模式

拼多多APP是一个2015年创建的基本上以手机登录移动终端APP形式出现的网络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拼多多的移动终端进入销售页面。同时,拼多多已经联合微信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样可以购买商品。[1]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其总裁黄铮在众多电商平台中探索出的C2M模式。C2M是针对现代产业的定制化、节能化和高智能化的模式。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互联网将不同的生产商紧密连接,依据客户的购买要求,选择供应商和制定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个性化产品。

C2M实现了客到厂的直接联系,除去所有中间流通加价环节,连接制造商,为用户提供超高品质,超低价格,专属的商品。C2M模式还改变了从工厂到用户的传统零售思维,由用户需求来引领生产制造,从电子商务平台订购,用户买多少[2],工厂就生产多少,大幅降低甚至消灭了工厂的库存成本。

二、拼多多现状

自2015年创立,历经三年风雨的拼多多终于“出人头地”以与众不同的销售手段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拼多多能迅速获得海量用户的关键是社交链条和低价——让价格非常低的商品通过用户分享到朋友圈来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一)价格低廉,质量不高

8元的樱花小冰箱,2元的进口车厘子虽让人欢喜,但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倒也不少。不仅有的产品质量不好,还有的订单被取消换成代金券或抽奖券。

另外价格低廉的各种山寨产品横行,例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老干妈),粤利粤(奥利奥),雷碧(雪碧),康帅傅(康师傅)等等。随着各类疑似侵权行为的爆出,拼多多平台商品的品质饱受质疑。

(二)面临的其它问题

中国时代的大潮流的迅速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一个又一个的新事物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旧事物被淘汰,拼多多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APP,其背后又何尝不是危机四伏,C2M新模式的运营虽然为拼多多注入了无限生机,但C2M模式带来的不只是活力,伴随着的更多的是商家目光短浅,贪图小利,有关部门的制度缺失等行为引起的难以掩盖的拼多多价低质差的实质。

三、经济学分析拼多多存在合理性

(一)供需原理

供给是指厂商在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限制下,生产者主动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自主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意愿。

在中国经济水平日趋增长之下,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还有房价攀升,愈来愈多的人沦为房奴。一线城市与下线城市教育的断档,让很多希望子女进入上层社会,出人头地的父母将大量收入投在教育子女上,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二孩又成为了新的经济负担。拼多多提供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商品,缓解了人们的生存压力,它的崛起便不足为奇了。拼多多电商平台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与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相契合。如此可见,拼多多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中低层人民的需求,因此拼多多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二)拼多多——新的营销变革

拼多多总裁黄铮推出新型社交电商模式,探索出别具一格的补缺市场营销战略。拼多多以拼团购买的方式,很好地诠释了Facebook在电商平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不同于京东,阿里巴巴的Google模式,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

不仅如此,拼多多从精准扶贫中发现商机,在售卖过程中省去了中间商,在贫困地区最缺的往往是客源,拼多多恰恰为其发展提供了所需条件,这样的企业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国家的支持。

(三)STP理论与拼多多的融合用户特征

STP是指实行市场细分化,目标化和定位,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内容。

拼多多以著名社交平台微信为传播媒介,利用与腾讯的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微信资源,得益于微信平台提供的银行卡支付功能,微信扫码支付手段和抢红包功能,发展出自己的营销策略,建立自己的广大客户群体。

从市场细分和定位角度,小城中老年人,未必会使用淘宝京东,却大部分会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通过拼团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其圈子内进行网络,然后再利用熟人效应,既达成了赚钱的初衷,又免费为自己的招牌做了广告,可以说一举两得。

四、低价可能性分析

(一)成本收益

C2M“客对厂”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社区SNS平台以及B2C平台模式上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3]我国许多企业都面临中间商装差价的现状,在交易流通过程中,生产商的出厂价格最为低廉,商品出厂价与销售价往往天差地别。拼多多借此机会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客厂直接对话,降低了成本,是经营模式上的一次创新。

(二)熟人经济——规模效应

组团购买方式,不仅作为一个消费新手段,更重要的是减免了商家在流通环节中因不熟悉消费者的爱好,而造成的原材料和劳动资源的浪费。据调查显示,我国虽为能源大国,但人口总量占全球六分之一,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球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由于我国生产模式难以与发达国家媲美,资源利用率也极低,拼多多电商平台迎合了我国的资源短缺现状。

作为消费新手段,拼多多以拼团的方式,迫使消费者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大力宣传不费一丝力气,就为广大民众所周知,这也为平台节约了宣传费用。

另外一次性大规模生产,对于流水线作业尤为关键,如是因几十件商品而发动未免太过大题小做,拼多多对于商家来说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五、SWOT分析与监管

(一)优势(S)

从客源上看,拼多多一上市,就与腾讯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在近几年兴起的微信平台,及其微信支付,红包等方式,发展了众多客源,并且也开创了拼团消费的方式,一时间可谓风生水起。

从宣传模式上看,利用拼团消费迫使消费者在其关系圈内,大肆宣传,达到吸引消费者扩大影响力的目的。

(二)劣势(W)

近期,拼多多假货横行,导致大众对该平台是否以低价“欺骗”消费者骗其购买与消费者期望并不相符的商品提出质疑。“进口车厘子2元一件”、“红心火龙果19.9元一件”、“5.2元团购四周鲜花”等屡见不鲜。

拼多多的拼单邀请多是在微信群里由熟人发送,一方面产品名不副实,另一方面感觉被熟人欺骗,这样的事例发生多了,难免让民众对拼多多的品质和模式造成怀疑。

众所周知,在中国一件好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引起众多类似事物的兴起,而如果不进步那么今日的辉煌往往成为昙花一现,拼多多充分利用C2M模式,微信支付手段,微信朋友圈,规模效应,流动性偏向心理造就今日辉煌,成功的模式一旦暴露,相似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若拼多多不抓紧时间改变现状,大好局面能否维持还要两说。

(三)机遇(O)

虽有劣势但还是有可以挽回的余地,若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不法商家的管制,拼多多平台的前途还是无限光明的。

有了前期的宣传与铺垫,拼多多在前进的路上将会更加谨慎小心,相信吸取教训后的拼多多将会更上一层楼。

(四)威胁(T)

1.双巨头之下的小鲜肉

京东,阿里巴巴是拥有深厚根基的颇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客源,不仅如此,京东阿里巴巴今年在各地不断以智能手段吸引着顾客。在两大强者的攻势下,靠低端上位的主流媒体的抨击下“小鲜肉”拼多多能否幸存也是其需要面临的一个威胁。

2.漏洞百出的管理机制

2018年6月,上海公安网安部门调查发现,“拼多多”商城存在出售开刃刀、伪基站设备、伪假摩托车车牌等违法违规商品的情况。2018年7月,央视评拼多多涉嫌售假[4]。

对此,拼多多虽在其官方微博公开回应称,对此高度重视,紧急排查,并启动全面、系统清理,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情节严重的店铺已被列入平台“黑名单”,但是可以看出其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洞。

六、建议

(一)加强质量监管严查商家

以低价闯出一片天地,但问题随之暴露,层出不穷的盗版商家,使其信誉陷入了尴尬境地,而如何在低价与优质之间找到平衡点尤为关键,由此,借鉴其他电商平台的管理体制与自身相融合,而不是僵硬的生搬硬套,才是王道。

(二)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商家入门标准

相关部门制定入门标准,可以在合作协议中注明合理行为和违规行为,用以规范商家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最终形成的局面往往并非是最理想化的,这时就需要政府的适当参与,促使人们选择的最佳方案可以形成各方都最满意的纳什均衡状态。

(三)完善投诉机构

“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监管方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管,同时也要能正确识别顾客的反馈,以免顾客滥用权利,引发更大的混乱。

七、总结

拼多多凭借新颖的社交电商模式和迎合大众的经营理念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天下。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拼多多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也带来了诸如假货等问题,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并且政府要加强监管,只有这样才符合经济学的最终目的---使人们生活更加幸福。

猜你喜欢

电商微信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