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7-12王维谦赵俪芃

消费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认可度成绩单第二课堂

王维谦 赵俪芃

1.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和政府在总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整合和推广第二课堂的重要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共青团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经过试点之后,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一、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现状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生认可度不够。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只有57.3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存在的价值的必要。他们的主要理由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施行,首先方便了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拓宽了大学生的眼界。其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毕业学分和评奖评优相绑定,学生们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积累学分,利于顺利毕业和评定奖学金。第三,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专业技能。最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评价体系,与第一课堂评价体系一同成为了用人单位的考核标准,有利于毕业求职。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大众认可度不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理论上满足了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可以在学生就业时出具一份大学期间第二课堂参与评价报告,用人单位可以凭借学业成绩和报告判断其工作能力。学校作为第三方在学生求职时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成绩证明,在学生、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的联系平台。但目前,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第二课堂”知之甚少,认可度很小。

(三)“第二课堂”数据管理系统存在不足。目前,高校在管理平台和技术上还存在困难。首先,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单独的系统,导致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受到平台的限制;很多高校直接使用“到梦空间”系统,这样就很难避免系统复杂,操作困难的问题[1]。其次,高校共青团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技术队伍来专门管理运行平台,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通过操作平台来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安排活动计划,记录活动过程,评价成绩绩效等行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由于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二、高校“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大多数高校的评估机制中,第一课堂的考试成绩权重最大,而第二课堂没有适当的认可和转换机制。仅仅把第二课堂作为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未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系统的教育功能,因此学生的应用率和接受度不高,导致许多师生仍保持“唯学习成绩”的思维方式。

(二)社会认可度低。“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信任,社会认可度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讲,“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仍然只是一个半成品,并不是完善成熟的体制机制,缺乏适当的过程评价体系,成果认知和转换机制,以及成熟的试验操作模型和里程碑式的成就。

(三)操作系统不够成熟。第二课堂没有实现课程化,项目化和系统化的操作。大多数学生为了毕业要求去积累学分或由于学院要求被迫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被动参与的消极心态下,学生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获取专业知识或综合技能,强制参与又无法从中真正成长,无疑成为了“应试教育”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另一种形式上的体现,这也许偏离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初衷。

三、优化高校“第二课堂”实践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对“第二课堂”的保障。学校应该从政策制度、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硬件支持等四个层面保障“第二课堂”实施。在整个学校树立起第二课堂课程思维,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重视起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拓展作用并根据各学校制度废改立工作的整体安排,制定第二课堂的系列文件制度。同时应构建专兼结合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完善第二课堂导师聘任管理、考核激励办法。加大第二课堂经费投入,从经费上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积极整合校内资源,从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等方面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协调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紧密相连,各有分工,共同促进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第一课堂理论实践的具体化。第一课堂着眼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重在“精”,而第二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全方位协同发展,重在“全”,只有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三)优化课程体系,建构第二课堂课程模块。“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课程系统分为七个类别: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和技术专长[2]。秉承分层分阶段的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来设计不同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同时将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划分为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板块,课程学分设置要坚持“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程学分评价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侧重、倾斜与强化,即大一强调学校教育,大二强调职业教育,大三强调社会教育[3]。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侧重、倾斜与强化,做到素质教育的精准对接。

猜你喜欢

认可度成绩单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成绩单的妙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
糟糕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