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大学生冰雪赛事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2020-07-12赵光泽李鑫力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冰雪雕塑赛事

赵光泽 李鑫力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合作学习起源于美国60年代,掀起了教育方式的革新,是当代典型的教育理论,影响着高校教学与实践环节[1]。全国大学生冰雪雕赛事致力于构筑冰雪文化特色,推广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挖掘大学生创新潜能。冰雪赛事的“合作学习”能够推动《冰雪艺术与文化》课程的传播,丰富北方冰雪艺术与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促进大学生冰雪艺术与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

大学生冰雪赛事的“合作学习”是同学们借助《冰雪艺术与文化》通识课程理论,结合冰雪赛事的实践环节,跨专业跨学科自发组建团队共同完成冰雪赛事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消化《冰雪艺术与文化》课程理论的同时,借助大学生冰雪赛事实践过程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与创新能力,助力冰雪艺术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冰雪赛事前期的合作学习

(一)校内不同专业间的合作学习

冰雪雕赛事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和各个专业,机会均等的前提下也造成了比赛队伍良莠不齐,专业多样的客观事实。因此如何发挥各个专业的专业特点与优势,合作学习就成了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冰雪艺术与文化》全校通识课即是在这种背景和需求下开设。“合作学习”理念与实践对冰雪赛事中冰雪雕作品艺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艺术并重,道器兼修。

雕塑专业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合作学习:雕塑邻域专业划分与侧重有所不同。主要的专业方向分别是:石雕方向;木雕方向;陶艺雕塑方向;金属雕塑方向和综合材料雕塑创作方向。石雕与木雕的雕塑语言是在固有材料上进行的减法创作与制作,而陶艺与金属雕塑是利用材料进行的加法创作与制作,石雕与木雕更接近雪雕或冰雕的设计与制作,因此即使是雕塑专业的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雕塑专业与设计专业之间的合作学习:雕塑与设计的专业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与设计的根本区别。艺术的服务对象是本体,而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客体。雕塑创作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受限制的展开冰雪雕的创作,而设计师会综合诸多限制要素进行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冰雪雕设计[2]。针对冰雪赛事的创作切入点不同,取长补短、合作学习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语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表达是雕塑专业的主要表达手段与优势所在,而设计专业更多专注于定向性与功能性的表达。冰雪雕作品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还需具有大众性的功能解读,这也构成了二者之间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雕塑专业与设计专业间“合作学习”,创意方式、语言表达和技术表现上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方可在冰雪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艺术与工科之间的合作学习:创造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跨界学习,更有利于冰雪赛事的创作与制作。工科主要培养目标侧重技术和工艺,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科学生在参与冰雪赛事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更专注于数学、物理、结构力学的考量。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理性思维方式,有助于冰雪雕设计与制作在结构与力学环节思考。艺术设计专业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工科的理性思维间的合作学习是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艺术加工科也是在大学生冰雪赛事中较为普遍的组队方式之一。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的经验与学生创新点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大学生冰雪赛事过程中主要角色是指导比赛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挖掘学生的创意思维,在激励与评价过程中解决他们遇到的创作与制作难题。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合作学习”方式整合梳理,排除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诸多问题。

各国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历年的大学生冰雪赛事中,多个国家组成的参赛小组层出不穷,各国学生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特点尤为突出。地域文化差异与交融是合作学习的养料,也让大学生冰雪赛事作品呈现了多样的文化风貌。

(二)学生与冰雪行业的合作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生冰雪赛事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向冰雪行业学习尤为重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包含诸多方面。冰雪行业规模不断上涨,冰雪行业向专业化全方位发展,冰雪产业呈现出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的态势,冰雪文化触动世界各国的交流与繁荣。冰雪小镇,冰雪乐园,冰雪嘉年华的经营开始多元化,配套设施与服务更加优质完善。冰雪行业先进的造雪设备,琳琅满目的冰雪制作工具,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繁荣。大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地了解冰雪行业的发展与现状,掌握制作雪坯的过程,制作雪雕的工艺流程等。大学生通过和冰雪行业“合作学习”的方式快速地融入勃勃生机的冰雪文化氛围中来,为参与大学生冰雪赛事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

二、冰雪雕制作与展示过程中的“合作学习”

(一)团队内部的合作学习

大学生冰雪赛事各个学校的组队方式不尽相同,但普遍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组合方式,这样的小组组建是取长补短“合作学习”的关键。“传、帮、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促进了大学生冰雪赛事冰雪雕艺术作品的品质提升。团队内部不同专业的同学也按照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特长分工协作,合作学习。研究生突出的专业特点是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并重,技能与技巧远远高出本科生,大量的冰雪艺术实践也积累了足够的赛事经验。本科生专业方向不同,年级不同对冰雪艺术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也各不相同。这样的组合促成了“合作学习”的机缘,在设计与制作冰雪雕作品的同时,提升了冰雪作品的品质,也为大学生雪雕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做好了技术储备。

(二)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学习

大学生冰雪赛事各个团队的文化背景不同,理念表达也各有侧重;各个团队空间表现手法与雕刻技法有所不同;团队配合与具体分工有所不同。因此,想要提高冰雪赛事的团队专业水平,团队与团队之间在赛事过程的“合作学习”更为重要。合作学习逐渐在团队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赛事新风貌。

三、冰雪赛事总结中的合作学习

冰雪赛事总结中的“合作学习”,依据冰雪雕作品评审标准的五个侧重点来具体实施。

(一)不同国家与地域文化间的“合作学习”

大学生冰雪赛事参赛队伍来自各个国家,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泰国、英国等国家,针对冰雪雕作品评审标准的五个侧重点来看,各个国家的参赛学生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欧美国家的学生在选题与立意、创意与创新这两个方面相对突出。日本、俄罗斯的学生在技能与技巧方面更加成熟。中国、泰国学生冰雪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加饱满厚重。总结中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文化与地域特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世界冰雪赛事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校冬季特色品牌文化活动间的“合作学习”

以黑龙江省的三所高校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冰雪节已成功举办三届,注重冰雪校园景观连贯性与游览体验性。七大板块间相互渗透,更具互动性、参与性与娱乐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冰雪节主要包括:国际大学生冰雕大赛、国际冰雪建筑建造大赛、雪构建造竞赛、冰雪趣味运动会、研究生冰雪学术论坛、冰雪摄影大赛、冰雪嘉年华、特色美食展等系列活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以精心构筑冰雪文化,塑造特色校园景观为理念,旨在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吃苦耐劳与团队精神,挖掘大学生创新潜能。通过比赛加强大学生雪雕艺术的学习与交流,陶冶情操,促进雪雕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校园冰雪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冰创青春,雪绘东林”主题冰雪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实施“树人工程”,在营造冰雪文化氛围、推进大学生“三走”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了校园雪雕大赛,冰雪摄影大赛,冰雪文化节Logo设计大赛,冰上运动会和滑雪圈奔跑接力赛等校园冰雪文化活动。

三所高校之间的“合作学习”推动了黑龙江省冬季校园文化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三足鼎立,大放异彩的校园冰雪文化盛世。

四、多元化“合作学习”对冰雪赛事的促进作用

多元化“合作学习”借助冰雪讲座、沙龙、会议、论坛、媒体、互联网等方式,促进冰雪艺术与文化的繁荣,推动冰雪赛事的发展。

冰雪讲座是快速了解行业发展的学习途径。主讲人汇集了冰雪文化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等。他们的讲座内容不仅是对冰雪艺术本身的诠释,也是对未来冰雪发展方向的导引。讲座涉及冰雪产业、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赛事,冰雪经济等角度的深入解读。

冰雪论坛助力中国冰雪乃至国际冰雪文化发展,弘扬冰雪文化并扩大冰雪的影响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国各界应抓住冬奥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冰雪文化知名品牌,搭建国内外冰雪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文化的建设中并作出更大的贡献。冰雪文化发展论坛为中国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推动中国冰雪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冰雪文化的发展。

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步入了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这也改变了冰雪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模式与途径,使得冰雪艺术与文化的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与快速。借助有效的大数据和互联网,“合作学习”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国际冰雪文化的相互融合。

猜你喜欢

冰雪雕塑赛事
本月赛事
巨型雕塑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的破烂雕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雕塑类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