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利·墨菲在中国的传统宫殿式建筑作品解读

2020-07-12山东建筑大学250100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墨菲轴线规划

(山东建筑大学 250100)

“宫殿式”建筑主要来自对中国传统建筑形态的模仿,建筑师常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大屋顶加载于西方建筑体量之上,保留中国传统屋面的优美曲线,更以新材料及技术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大殿轮廓约略模仿出来。在建筑形式上模仿清代宫衙式样,在结构及平面上借鉴西方古典建筑的装饰细节,在门窗构造及比例多以西方传统建筑为主,建筑的围栏则以传统中国建筑样式为主。由此呈现出西方建筑机能完全能与中国传统建筑妥协,融合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建筑师外出求学尚未学成,我国的建筑形式主要由西方传教士参与设计的这一特殊时期里,亨利·墨菲(Henry K.Murphy)是该时期的典型代表,他是当时中国“古典建筑复兴思潮”的先锋人物。墨菲1877年出身于美国,1914年5月来到中国,1928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顾问,负责南京城市规划项目,并主持编制了《首度计划》的相关内容。墨菲在中国的设计作品较多,完成了如福建协和大学、长沙雅礼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燕京大学、岭南大学等诸多教会大学的设计规划任务。

一、作品解读

1.教会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

亨利·墨菲在中国的建筑规划方案不仅展现了流行于美国的“Mall”式校园规划,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群规划模式,两个特殊思想来源的交汇碰撞铸就了墨菲时期的诸多闻名的中西合璧建筑。美国“Mall”式校园规划特点是校园由三面建筑围合、中央开敞式矩形草坪而构成,一条短边处布置校园的核心建筑;其它建筑沿两个长边有序展开,形成中轴对称的空间;草坪的另一短边开敞。具有开敞、简明、庄严、整体空间可沿轴线不断生长的特性。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群规划模式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空间序列,不同层次的院落沿对称中轴线依次展开,产生起承转合的空间层次,以主次轴线的转折来实现空间的转换。1

湖南长沙雅礼大学是墨菲的第一件中国作品,此前墨菲对中国没有任何实践经历,设计方案也是在美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其设计构思可想而知,其并未脱离美国“Mall”式校园规划。鉴于当时的很多西方建筑师只模仿中国式大屋顶,却忽略了承重功能的斗拱结构,因此校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雅礼大学是更加彻底的中国化教会大学,明确了“在保留中国建筑遗产的基础之上将现代社会的建筑理念融入其中”2的建筑风格。墨菲认为过去那些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新建筑结合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设计者只是在西方式样的体量内勉强做中国式摆设及隔间,这种做法很难使建筑免除外来特质,因而他主张应彻底从外观中国化。雅礼大学为东西轴线围合式的建筑布局,采用传统中式歇山式大屋顶。为了将中式传统建筑结构模仿的更地道,墨菲在保留传统木结构、柱子、花格窗等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同时,都使用西方先进材料工艺进行了替换,将钢筋水泥结构体系、混凝土、铁件铸造等技术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划建设中,推进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材料工艺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但依然没有处理好大屋顶与西式平面之间的关系,略显生硬。墨菲对教学楼的设计与格里森辅仁大学的设计相比,更注重了功能的实用性,为改善通风,提高内部空间的实用性,墨菲在庑殿顶上开了五扇老虎天窗,但是其整体的建筑形态难免有些方枘圆凿了。

2.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1919年开始建造,墨菲认为南京夏季气候比冬季气候更舒适,因此将选址定位到一处平坦的空地,三面环山,为遮挡冬季寒风,同时也避免了山地的特殊地形。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一条连接东西、窄而长的轴线,位于山坡上的四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是轴线的终点,中轴线将建筑平面对称分隔,抛弃了围合式的美国“Mall”校园规划,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多进院落沿轴线分布的规划方法。金陵女子大学的女生宿舍位于最西侧,连廊连接四栋宿舍,建筑形式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的合院形式,具有明显风格突破的则是其内部景观设计,最后的一进院落更甚,将中国庭院的缩影呈现的淋漓尽致,此设计真正呈现了他“彻底化”的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亨利·墨菲在进行此设计时曾对故宫实地详细考察数次,并绘制了大量手绘图。金陵女子大学规划完整复制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实现了“宫殿式”建筑式样,完成了传统复兴风格校园规划思想的最初设计。

3.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的设计思想起初与金陵女子大学相仿,墨菲也曾拟以主次轴线、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为建筑规划。当墨菲“第一次到燕京大学基地考察时,站在一座小山上极力寻找地形和中轴线之间的联系,他突然看到玉泉山塔,很高兴的说:‘那边就是我想找的端点,我们的轴心线应指向玉泉山上的那座塔。’”3经实地考察后,墨菲发现地形呈不规则“T”型,他放弃了原先的宫殿式空间序列,但仍认为应有一条贯穿校园的主轴线。1920年,燕京大学的设计方案出台,该方案的结构骨架以玉泉山塔顶为对景的东西向轴线,学校主入口在轴线的最西端。墨菲在金陵女子大学规划中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方法,将山景与校园主轴线相呼应,并规划出一条南北向的次轴线,通过主轴与次轴的相互串联,使得校园更加规整。1921年,墨菲完成了更为详尽的方案设计,该方案延续了之前两条轴线的方案设想,并对校园内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合理分配。燕京大学规划的主轴线自西门起为横向三进的内向封闭院落,其后为东西向延伸的中央庭院,轴线的尽端结束于体育场馆。轴线北侧为男生宿舍区,为了增加学生的运动场地,每个宿舍区由3栋建筑围合成小尺度的内广场。这种做法具有较显著的美式校园特点。校园的次轴线由方向和尺度较为自由的建筑组成,以女生宿舍区为主,并与主轴线交汇于中央庭院。在两条轴线的交汇处设计了教堂,教堂造型为攒尖顶的集中式建筑,四出抱厦,面向主入口一侧略长,与教堂常见的坐东朝西的方向一致。墨菲的这种校园中央布置集中式建筑的做法在1919年福建协和大学的校园规划中也曾体现,此做法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西方规划设计特点。

燕京大学校园基地地形较复杂,在水景的处理上,墨菲采用西方广场设计手法,运用几何构图的手段将地形划分。为了凸显中轴线的空间次序,将湖心的小岛设计在中轴线的位置上。这种做法与传统中式建筑群体和园林结合自然地形的景观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西方特点。

作为校园生活必备的水塔,在设计中也安放在与中轴线相适应的位置,一处位于北侧校园之外的南北向轴线北端,作为将来校园发展的一部分。另一处位于东西向轴线上的湖心岛上。无论哪种做法,都将其视为限定空间轴线的重要手段。1922年他在前期方案基础上,将女生宿舍调整为南北朝向,并以宽阔的中央草坪取代了院落式空间,这一富于传统空间意味的校园因此又具有了更多美式校园特征。

二、审美评价

墨菲的传统复兴风格建筑,尝试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现代的混凝土结构与当时先进的建筑设备结合起来,试图找到形式、结构与建筑的最佳结合点。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师都在探索与尝试此类方法,但亨利·墨菲在群体规划中更胜一筹,在建筑形式上的宫殿式表达可谓淋漓尽致。

注释:

1.冯刚.吕博.亨利·墨菲的传统复兴风格大学校园设计思想研究.建筑学报,2016-07.76页.

2.周靓.浅谈亨利·墨菲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影响.陕西教育(高教),2017-5.10-11页.

3.冯刚.吕博.亨利·墨菲的传统复兴风格大学校园设计思想研究.建筑学报,2016-07.78页.

猜你喜欢

墨菲轴线规划
你找的是哪个墨菲
黎笑:用创新引领增长,用专注稳步前行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哪个墨菲
圆柱体轴线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及其可视化研究
“陶”气猪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疏松载流螺线管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