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优质课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调查研究*

2020-07-12马思敏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优质课读后文本

马思敏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现今,国内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普遍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其中,读后活动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重要过程[1],是最为关键却通常不为师生重视的环节。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质课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质量,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借鉴的地方。本研究通过观察全国第十三届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中的22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堂,旨在了解当前国内初中英语优质课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在注重观察分析初中优质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的同时,还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能力的培养,进而对初中英语教师改进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因此,本研究通过观摩优质课研究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环节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现状概述

国外学者大多聚焦英语阅读整体教学的活动设计及研究,鲜少有学者聚焦英语阅读课后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情况。现阶段,国外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相关研究更突出活动的有效性以及怎样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同时还强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的研究在数量上要多一些,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形式也较为单一。当前,国内学者对英语阅读课后活动的研究有以下局限性:一是研究对象分布不均,选取范围较为狭小。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段,对初中学段的研究甚少。二是研究方法不足。对读后活动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表层,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展开研究。三是研究多围绕活动设计本身展开,未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没有顾及初中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状况,未从学情角度出发,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输入“优质课”的关键词后,笔者发现对于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之课后活动的研究很少,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入手,从读后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读后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建议或策略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读后活动相对于其他基础外语教学类研究主题来说,尚未引起外语教学研究者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认为针对初中阶段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研究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二、初中英语优质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的特点

1.读后活动的时间、数量及类型

在对全国第十三届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中的22位英语教师阅读课堂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3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大部分教师读后活动阶段的节奏掌握较好、内容充实、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及展示自己的成果,时间控制在7至10分钟。但部分教师对读后活动分配的时间较短,少数教师没有精准地把握课堂节奏的安排,只宣布了读后活动的名称,未留有充足的时间实施活动。

教师对读后活动设计的数量集中在一至两个,读后活动的设计类型丰富多样,对学生的说和演都有一定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且具有创新性,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都有一定的培养。读后活动设计的类型以直接提问为主,大部分教师结合课堂内容提出了what和how的问题。部分教师设计了归纳文章主旨大意、梳理文章框架结构、基于话题的讨论、读后续写、角色扮演等读后活动。在处理归纳文章主旨大意、梳理文章框架结构这一两类读后活动时,教师能帮助学生建立脚手架,比如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的归纳总结。在处理角色扮演这一读后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形体姿态语言表情有一定的要求,体现了对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总的来说,全国第十三届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中,教师的读后活动设计以文本拓展性输出为主。

2.读后活动与阅读文本主题的相关度

在读后活动阶段,教师既要考虑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读后活动的主题与新阅读的文本主题相一致[2]。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活动设计都基于文体类型和文本结构,设计精细,没有停留在形式层面,与阅读文本主题的相关度较高。教师活动的设计在基于阅读文本主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培养、思维方面进行了挑战和训练。比如在处理故事类文本时,引导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学习碰撞,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品思想对话、与人物对话,让学生提出对文本质疑的地方。活动的设计与文本主题相契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读后活动与读前、读中活动的衔接度

总体而言,大部分的读后活动的设计与读前、读中活动的衔接度较高,体现了内容上的层层深入,教学梯度的提升。但部分教师对文本内容挖掘不足,比如在处理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这一文本内容时,教师花费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学生熟悉的中国卡通形象,活动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但活动设计读前、读中活动的衔接性不强,对课文本身的内容挖掘深度不够,没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此外,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反而适得其反。事实上,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且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初中英语优质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的实施效果

1.读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

本次优质课的现场由几组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不同组的学生水平不等。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现场参与度较高,能及时对教师的课堂内容予以一定的反馈,水平稍好的学生在展示成果时落落大方、口语流利、思路清晰,展示的内容更为完整。但由于是全英文授课,也存在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跟上课堂节奏,回答时内容重复,无法构成完整句子的情况。总的来讲,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且在小组互动环节,能够与其他同学深入讨论、协作默契,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现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都较好,氛围融洽。读后活动的实施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技巧,比如小组活动开展时对学生角色的分工。尤其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这一课,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时,将自己制作的月饼赠予学生,将现场的氛围推到了高潮且紧紧围绕文化展开拓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读后活动中学生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的一致性

语言输出主要是读和写,解决what和how两个维度的东西,大部分教师会在内容层面给学生很多的启发。但也存在无法确定学生的语言输出与输入是否一致的情况,比如在进行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一课的读后阶段时,教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机器人。然而本节课并非科技课,不是考查学生对机器人认识的深度,本意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旨在让学生在描述机器人时运用功能语言。事实上,本活动的设计无法判断学生用本节课教师教授的语言设计机器人还是用学生已有的语言讲授机器人,如果是后者,则失去了本节课教学的意义。本活动的设计无法判断学生语言学习的现状,无法考查学生是否将语言和内容的学习融合在一起,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3.读后活动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关联度

在读后活动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后,将话题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达到处理文本的第三个层次——Text-to-Me,让学生走出课本,以文本中提倡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取向、情感态度[3]。但在处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文本时,部分教师的活动设计比较牵强,并未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比如在进行The story of Xi Wang这一课的读后阶段时,教师询问学生会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大熊猫,活动旨在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可以帮助熊猫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保护大熊猫。但是由于该活动的设计离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超出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学生不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部分学生无法为保护大熊猫去做具体的有意义的事,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经验回答,只能凭空臆想,所回答的内容不是学生实际生活能做的,而是认为自己能做的。与之相比,同样是与保护熊猫相关主题的文本,教师在开展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课程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熊猫最近发展现状的小短文,建立起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有依据的进行问题的回答,该活动的设计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相关联。

四、结语

读后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读后活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4]。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活动的设计应更为精细。通过对全国第十三届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中的22位英语教师阅读课堂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认识到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思考且在今后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重视。例如在学生水平一般的情况下,教师的活动设计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脚手架,可在学生思考问题或开展小组讨论前为学生介绍常见的语言句型或通过头脑风暴给学生予以一定的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更多的初中英语教师能够重视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猜你喜欢

优质课读后文本
关于举办“第18 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纪念中国中等师范学校诞生120 周年”的通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乡土生活与精神重建——贺享雍《拯救》读后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花丛觅诗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