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7-12李文莲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娄底办学体系

李文莲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国家层面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这意味着职业教育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职业院校的竞争也从过去的生源竞争转化为办学内涵竞争,办学内涵提升主要依赖于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及其执行。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成为当前地方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制度体系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地方高职院校都是由各地的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成,在建校初始阶段,地方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办学条件建设与办学规模扩张上,制度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针对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建设与地方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明显不相适应,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教育部于2015年出台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提升管理水平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要加快学校章程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1]可见,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和跨越发展,就必须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来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竞争力。

(二)制度体系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一样必须依靠办学质量来获得社会认可。提升办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围绕办学质量建设系统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是地方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新时期的不二选择。只有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办学才能有“章”可循,学生发展才会有“章”可依,人才培养质量才会有“章”保障。

(三)制度体系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精神的重要举措

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性”,表明高职教育属于大学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是有明显区别的,它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地方高职院校都脱胎于中专学校,高职院校的发展总是带有明显中职院校印痕,有时甚至以中职管理思维来评价高职院校发展。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在短暂的发展历史中,地方高职院校难以形成自身的独特品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师生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培养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势、理想信念等,是学校师生共同的意识形态。”[2]地方高职院校虽然在章程建设中明确了各自的“大学精神”,但这种精神还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并没有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价值共识。完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精神共识,进而促进独特大学文化的形成。

二、地方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建章立制逐渐引起了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视,特别是章程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评估,推进地方高职院校把制度体系建设摆在了突出重要位置。受各种因素影响,地方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制度设计不系统

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办学历史不长,对于升格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数仍然习惯于运用中专治理模式去进行制度设计,往往导致“水土不服”,与高职教育发展不协调,制度反而束缚学校的发展。也有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则大胆拿来,直接将本科院校的制度体系挪作己用,这种直接拿来套用的制度,也存在先天缺陷,其设计理念是基于本科教育的,没有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比如,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都应该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如果简单沿用中专学校或挪用本科院校的制度,就会对高职教育形成一种误导,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制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章程建设与实施后,地方高职院校意识到制度设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学校制度设计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制度体系不健全

地方高职院校并不是不重视制度,而是面对全新的高职教育管理,没有现成的制度体系可供借鉴,完全必须依靠自己探索实践,往往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制度设计,制度部门化倾向十分明显,全局性、系统性不强,这种制度设计理念,导致制度之间衔接不紧密,甚至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学生管理制度,其着眼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并没有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视角进行制度设计,导致制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学校的管理效能。

(三)制度文化不浓厚

“制度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长期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3]大学制度文化是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逐渐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是由制度所确定的规则、规范以及价值取向所构成的文化自觉。由于地方高职院校的制度体系不很完善,加之制度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更新,由学校制度所凝成的共同价值观及文化认同倾向还不明显,学校制度文化相对比较薄弱。

三、完善地方高职院校制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章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地方高职院校也在章程建设与实施中强化了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章程实施的专项督导评估,对于推进地方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娄底职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在制度体系构建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实践与探索,为其他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具体实践范式。

(一)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实现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制度设计,这是地方高职院校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根本制度。娄底职院在总结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以及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并严格按规则执行,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健全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

校院两级管理是激发办学活力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娄底职院大胆创新,坚持以群建院,系统构建设置11个二级学院,并通过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权,运用绩效考核手段推进校院两级管理职权落地,初步形成了事权相宜、权责一致、运行顺畅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办学活力明显提升。

(三)健全完善学术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治理的总要求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学术权与行政权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协调合作,这有利于教授治学的实现。娄底职院组建了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学校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学术咨询、学术评价与学术审议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以上学术委员会会议,实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互协调与相互支撑。

(四)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娄底职院设立了19个分工会,其中机关分工会下设9个工会小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并在总结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构建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谋划、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格局。

(五)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参与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是深化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有效举措,也是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娄底职院依据《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成立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积极发挥理事会在学校治理中密切联系社会、扩大民主决策、争取社会支持、完善社会监督的作用。同时,利用职教集团与校友会平台,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及校友资源,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六)建立健全法治工作机制

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办学行为、办学规范正处于探索优化阶段,坚持依法治校,就能事半功倍。娄底职院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工作,成立了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法治办公室,长期聘请法律顾问,为学校外部业务活动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合法性、风险预测及对策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意见,委托代理诉讼、仲裁及其他非诉讼活动,服务学校依法办学。同时,还制定了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在国家强化法治建设的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高校制度是学校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结合特定时代语境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治理规则。“高校制度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基本维度,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高校所拥有的承载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体系。”[4]地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并通过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师生言行的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以章程为遵循,围绕章程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猜你喜欢

娄底办学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湖南娄底:热闹后的阵阵寒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