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口译教学优化路径研究
2020-07-12孙涛焦敏
孙 涛 焦 敏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随着中俄两国在多方领域的合作地位加强,中俄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为各个高校的俄语文化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俄语教师应当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其教学问题展开探讨,并积极开展俄语创新教育,以此推动学生俄语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优化高校俄语口译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交际性与实践性原则
交际性与实践性原则主要是指俄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其能够直接通过俄语来进行交际,进而完成思想的交流以及信息的获取。学生应当掌握听、说、读、写这一基本语言能力,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便是将俄语作为一种基本的交际工具,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使用俄语来完成与周围人群的交际,这样一来学生所掌握的俄语知识就能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俄语口译教学时,给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满足现代俄语的相关规范,切忌选择不够标准的教学内容,确保其具备较强的思想性以及科学性[1]。教师所选择的知识量应当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这部分知识熟练地掌握。同时在进行口译教学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对各类知识点进行口译,进而树立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养成高尚的情操以及优良的品质。
(三)与时俱进原则
教师在进行俄语口译教学时,应当理顺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造之间的关系,让俄语口语教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始终保持一个旺盛的生命力。俄语口译教学自身应当遵循与时俱进这一根本原则,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以及各类教学组织工作方面也应当不断地进行更新,以此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俄语口译学习环境。
二、高校俄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问题
就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俄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来看,存在俄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是科班出身的俄语教育工作者并不多,大大限制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再加上大部分俄语口译教学人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教学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自己的经验,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不强,教育理论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诸多原因,造成了俄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期间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由此大学生也很难获得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由于俄语口译是选修课,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选择学习,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自身兴趣,这大大降低了俄语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俄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也只是对简单的词语句型进行考查,考试难度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中,还有一部分的俄语教师是外聘教师,而俄语口译教学的科学建设整体较为滞后,几乎俄语教材都是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高校很难结合自身实际特色开发校本教材,限制了俄语口译教学质量水平。
(二)教学内容问题
1.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就高校俄语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来看,俄语口译教学主要是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得到思维的开发,也就是说,俄语专业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实践操作和语言知识彼此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强化俄语口语以及语法的锻炼,这样才能够在特定的语言场景中加以运用。通过已有的调查数据得知,高校俄语专业通常都是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实施俄语口译课程教学,总课时在六十学时以内。可见,俄语口译课程的课时较短,使得学生没有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练习,相应的口语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俄语专业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在课堂上教师更多采取的是灌输式的形式,使得师生互动情况较少,交流成效微乎其微,学生在一节课中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口语能力还是得不到全方位的提升,很难达到俄语口译训练的目的。
2.理想俄语口译教学教材缺乏。科学合理的俄语教材是保证俄语口译教学成效的基础,然而各个高校基本上都采用拿来主义,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和学习需求,制定完善的俄语教材。近年来,国内教育部门编写的俄语教材大多以技能培训为主,很多俄语口译教学设计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多俄语教师表示,虽然教材配有声像资料,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却很少运用,操作性不强,教材的真实性也不够高,学生和教师对于教材的满意程度较低,进而会衍生出更多的教学问题。例如,俄语翻译技巧过于简单,相应的案例数量不足,或者是俄语教材与俄语口译教学特点不相符,难度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等。
(三)教学方法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俄语口译教学方式显得较为单一,在课堂中无法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并且教师所讲授的俄语口译教学内容显得较为冗杂,直接导致了整个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枯燥,缺乏应有的活力。在俄语课堂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沿用了传统的俄语理论知识讲授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则在台下逐字逐句地翻译,这一过程显得较为机械化,师生交互性不强,并且会让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到俄语,仅仅是流于表面,不能够真正掌握科学的俄语交流技巧及翻译方式。同时部分俄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照本宣科现象,他们往往会将教材中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并未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领会。实质上俄语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质,故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收获知识,掌握相应的技巧。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口译教学改革策略
(一)培养一支专业的俄语教师队伍
因为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当前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这也就导致了当前国内的俄语专业人才较为匮乏。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中国与俄罗斯在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这也给高校俄语口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各大高校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培养一支专业的俄语教师队伍。在聘用俄语专业教师时,应当严格遵循自主性以及开放性这一根本原则,不单单是从应届毕业生中进行选拔,也应当给予社会中有着丰富俄语口译教学经验的人才相应的机会,诸如在俄罗斯生活与工作了多年,具备较高俄语水平的归国人员应当重点考虑,并且也应当全面评价其综合素养以及基本品德,保证其能够具备优秀的师德。针对长期从事中俄翻译的工作人员,高校也可以为其抛出橄榄枝,让其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到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到最为专业的俄语知识。需要注意的是,从事高校俄语口译教学的教师不单单应当在俄语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优良的储备,同时也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实践能力,对于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民族历史文化、人际交往方式以及问题解决方式等都应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俄语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有效开拓学生的眼界,这对于学生后续步入社会大有裨益。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俄语口译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学校,社会即学校,缺乏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2]”故而在“一带一路”这一背景之下,高校俄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仅承担着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责任,还应当有效拉近学生和俄语知识之间的距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得以增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立一个具备一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选择具备一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效突出俄语口译教学的时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俄语水平。第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将俄语中富含俄罗斯历史文化或风土人情的词语进行重点讲授,以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形式把这类词语所蕴含的内涵或背景故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尝试着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与我国风土人情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运用所掌握的俄语知识来进行复述。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显得较为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且所学习的内容也具备较强的生活化,和实际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俄语口译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就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采取分层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的俄语素养得以提升
在“一带一路”这一背景之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流显得更为频繁,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同时对于俄语人才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俄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采用分层探究这一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各不相同的俄语学习基础,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探究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设计出适合其自身的教学引导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教学资源来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进行探究[3]。例如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语言天赋,在俄语学习方面显得较为得心应手,教师就应当适当增加其学习难度,让其尝试着利用自身的俄语基础来翻译《套中人》《在人间》《战争与和平》这类脍炙人口的俄语作品;部分学生在学习俄语时举步维艰,但他们对于俄罗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爱好体育的学生可能对俄罗斯著名球星扎戈耶夫、基里连科等较为熟悉,爱好地理的学生则对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符拉迪沃斯托克等较为热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兴趣爱好,让学生从了解其俄语译名开始循序渐进,进而对俄语产生一定的兴趣,为后续的俄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对高校俄语口译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也可以采取分层评价这一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表现超过这一标准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针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唤醒其自信心,从而让后续的俄语口译教学显得更具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日趋深入,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频繁,社会有着不断增长的俄语人才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俄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时代发展特征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优化学生的教学体验,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俄语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