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内涵及价值追求

2020-07-12马婷婷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校训师范学院师范院校

马婷婷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校训是对大学精神高度简洁的概括,是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准,同时也是其办学特色、价值观念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师范院校校训传承和保存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具有鲜明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价值。

一、民族师范院校校训内涵及特点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校训内涵

校训是一所学校对所有学生及老师提出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追求。所以校训是一把标尺,激励和劝勉着所有师生共同传承好校训文化和大学精神、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社会期待而共同奋斗。

从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思想之源来说,其内涵大多都引经据典,根据我国国学典范或者儒家经典,取寓意丰富、意义深远之词而得来。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自强不息”出自《礼记·中庸》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君子应奋发努力,永不停息之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校训“进德修业”出自《周易·乾》,激励师生应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从其形式之源来说,民族师范院校校训一般以“二言八字”和“四言八字”居多,主要呈现对仗格式,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和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采用二言八字句式来拟定的;包括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内的其他四所学校则是采用的四言八字句式。

(二)体现民族性、师范性特点的校训

第一,从民族师范院校的民族性特征来说,民族师范教育主要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习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以及“五个认同”。民族师范院校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刻领会、切实贯彻“五个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其校训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感情。正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训中“和合大美”以及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中“和合”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这也正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个人提出“爱国”的倡导。

第二,从民族师范院校的师范性特征来说,师范教育是培养人德行和能力的活动,人文性和技术性都是其本质特性,培养受教育者满足参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求。相较于一般性师范大学,民族师范教育的人文性和技术性中都包含了突出的民族性特点,如传承民族文化、民族语言等。师范教育以突出教师职业“身正为范”的示范性而彰显其人文性,所以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以“勤学修德,为人师表”为训,体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与时俱进的校训内涵延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办学必须顺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应根据国家需要而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更新,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需要的人才。如此一来,各高校校训在各个时期就承载着不同的时代内涵。

(一)校训文化的自我意识苏醒阶段(1978年至1985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培养“四有”新人。校训文化在改革开放前经历过动乱、迷失自我的浩劫,在这一时期,校训文化在逐步苏醒,在学校中以口号标语等形式存在,作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引领。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内涵除了校训本身希望学生能‘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崇尚学习,有所成就’之外,还被赋予了一层党在新时期寄希望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功树业的理想,有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道德,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文化,最终所育之才是符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

(二)校训文化的自觉阶段(1985年至1999年)

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深刻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思想为高等教育改革规划了行动纲领,明确了高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新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民族师范院校校训主要发挥的功能是引导学生崇德,崇社会主义道德;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以提升自身内在文化修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养成,逐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校训里‘尚美’一词,则正是国家在对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基础上,增加了“美育”要求的最好体现。所以相较于前一时期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内涵,这一时期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内涵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更加饱满,其时代内涵的外延也更加宽广。

(三)校训文化的繁荣阶段(2000年至2011年)

进入21世纪,根据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时期最大的任务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本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时期首次得以确认和落实,如此一来教育目标的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得以统一融合,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都得到重视。所以这一时期民族师范院校开始将校训作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的一把标尺,校训的人文内涵逐渐得以丰富,校训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繁荣发展。

如在这一时期升级成为本科院校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其校训“崇德、博学、敬业、创新”就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崇德”一词的总方向依然是崇尚社会主义道德,“崇德”要求学生们尊师重道,团结同学,尊重差异,注意培养民族情感和维护各民族团结;要求其老师们注重师风师德的养成和保持,平等对待各民族学生,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带领者。“博学”要求其学生博览各民族文化,学习各民族知识,同时也需要广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敬业、创新”则更倾向于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的实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校训文化的开拓创新阶段(2012至今)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培养有德之才也是各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题中应有之意,无论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进德”还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修德”,或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崇德”,抑或是这一时期刚成立的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厚德”,都是希望广大师生以德为基,立德树人。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普及,与民族师范院校的校训呈现相互合作的态势,以校训作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融入民族师范院校的思政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赋予民族师范院校校训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①各民族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要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要求,时代需要青年一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各民族师范院校就要努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创新型人才,其学校校训的核心价值导向也就有了更深刻更高远的时代内涵。

三、新时代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它们有着相通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以及都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以民族师范院校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二者有着相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

民族师范院校校训是对其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新形势下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这三个层面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他们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民族师范院校的校训大部分都是从传统国学典范中找到的灵感,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自强不息”出自《礼记·中庸》,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进德修业”则出自《周易·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始出于十八大,但在所倡导的三个层面上都能找寻到传统文化的身影。自古我国人民就有“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传统文化的基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显而易见。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建设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逐梦路上的两盏明灯,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位青年学子的重大使命。育人为本,德字为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高校教育新篇章的开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着广大人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创新,培育新时代“三有”新人提供了明确的追求方向。民族师范院校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服务于这一发展目标,它们的推陈出新都依赖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这一现实基础。

(二)二者都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一时期,民族师范院校在校训指引下所育之才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生力军是民族师范院校的使命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指引,美好生活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同心勠力。民族师范院校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契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指明了精神方向。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是新时代民族师范院校校训中应有的新时代内涵,民族师范院校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校训,以校训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民族师范院校校训的道德价值,将它们作为广大师生行为处事的理念,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将其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再外化于行。只有这样,培养能够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教育目标才能实现,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扎实的人才基础。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猜你喜欢

校训师范学院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洛阳师范学院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