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与战略对策研究
2020-07-10张政利
张政利
摘要: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与辽宁省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融合离不开新型的职业农民。研究结果显示,新型的职业经营主体农民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之间的联合发展与协作,创新了传统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的模式,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由此,本文简要总结了新型的职业农民在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的成长过程中和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优势在新型农业产业主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及启示。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职业农民
新型的职业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未来和发展希望。依据目前我国农业部的文件和有关政策规定,新型的职业农民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家庭种养农场、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其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企业等新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体的企业领办者、创办者,是有一定的文化、懂生产技术、会组织经营的新型现代化职业技术农民的队伍,并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新型职业农民发挥的作用
(1)示范作用。通过系统的培养,完成学业的义县农民和技术员在大学毕业返乡后,可以将在果树职业学校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术立刻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形成三个特色产业带动,即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促进"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的发展,把新的技术、新农业品种和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和理念直接带到了乡村,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推动作用。阜蒙县实施新型农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模式,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推动了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进一步更新了文化观念、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农民科技创新文化素质。阜蒙县树莓特派团为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知识和科技创新意识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举办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班5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5人次,发放科学技术知识宣传资料3000份,极大程度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掌握科学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科学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该县建平地区红树莓特色产业的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职业农民发挥的具体成效
(1)积极推动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合与协作
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更是推动贫穷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贫穷人口的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有效路径。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扶贫事业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更强调贫穷地区的产业帮扶要因地制宜,契合当地扶贫的需要、更要适应国家的总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近10年来,培养了大批的农民工职业技术员,他们在企业和农村的生产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
(2)创新了特色优势农业产品的市场销售和生产模式
本文深入农村一线进行访谈调研、调查问卷,与贫困户、低保户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被动式帮扶脱贫到主动式自我产业脱贫,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同时也使得产业能够长效发展,使贫困户不会再陷入脱了返,返了又脱的恶性的循环之中,使其通过产业稳定发展实现长效增收,实现由“救济式”向“开发式”扶贫方向的转变。凌源市通过特色农业项目的实施,引进了国家示范优质绿色抗病蔬菜新品种4个、花卉新品种10个,推广新品种栽培技术11项。每年举办农业培训班10次,培训凌源市农民600人,培养凌源市基层蔬菜科技工作骨干10人,科技人员定期到蔬菜生产现场进行技術指导300人次,指导凌源市农民3000人次。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职业农民发挥的发展态势
目前,产业扶贫主要是指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运用市场为导向,合理运用工业发展和经济利益,并将其作为一种手段,促使贫困地区进行发展、提高贫穷户的收入来源。从单一的产业向科技扶贫特色优势产业链延伸。
新型农民职业扶贫促使农民在立足于促进自身经济收入可持续性增加的同时多立足于产业一方推动特色扶贫优势农业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辽宁地区贫困县围绕区域十大优势农业科技扶贫特色和主导产业科技扶贫进行了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布局整合了科技扶贫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扶贫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产业脱贫的技术支撑引领和作用,初步形成和建立了覆盖15个重点贫困县的农业科技扶贫服务网络和体系,创新了科技扶贫服务模式,延展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链,建立健全了科技和精准扶贫的服务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造“长线+短线”产业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除了发展长线产业之外,也要着力发展短线增收快的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以长促稳的发展格局,为职业农民努力打造“长期能脱贫、短期能增收”的脱贫致富的立体产业。聘请各领域专家深人细致的指导合作社工作,组织地区致富能手、本地区能人以及主导优势产业合作社社长外出学习参观,力求服务能力强、经营规模大、农户收人高、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当地贫困地区人口实现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李卫朝.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以乡村振兴为视角的考察[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9+32.
[2]张雅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借鉴与选择[J].理论月刊,2019(02):126-131.
基金项目:
该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18EA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