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路径探究
2020-07-10陈锦帛
陈锦帛
摘要: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是“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急需面对和思考的课题。高校缺乏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社会诚信意识导向不足,学生诚信意识缺失,使得当前高校学生失信现象频发。要通过加强高校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高校学生诚信反馈机制,提升高校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等多方面来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三全育人
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关乎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强调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加强诚信教育贯穿高等教育始终,促进学生严格恪守校纪校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严谨勤学、守纪尚德的良好氛围,开创高校学风建设新局面。
一、当前高校学生诚信问题审视
当前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近一个时期来,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高校诚信环境,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
1.学术学业不端
一些高校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为应付考勤,花钱找人“代课”,考察课报告找人代写,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一些学生在考前通过网络通讯等新手段参与考试作弊,“入会”进考试作弊获取答案,网络寻找“枪手”替考。更有甚者,有学生炫耀靠作弊手段获得的成绩引得其他同学效仿。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付费找人代写论文,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违反了学生基本准则,也严重败坏了高校学风。
2.评奖评优造假
随着高校资助育人政策的日趋完善,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相关资助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资助育人的目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但在实际中,部分学生为了获取相关资助,在其提供的证明材料中刻意减少家庭实际收入,或编造夸大家庭经济困难事由。通过虚假材料所获取的学习生活补助,却被用于不合理消费中,并没有真正的用在学习和基本生活上。还有部分毕业生在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后却不按时还款,既破坏了个人征信,又使得助学贷款“坏账”比例增加。此外,在评选奖学金时有学生因评优资格不达标,夸大、伪造相关荣誉支撑材料和获奖证书,严重破坏评优制度公平公正。这部分学生在获得相关荣誉后,其行为并不符合优秀学生标准,也会对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3.就业信息伪造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趋增多,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在面临毕业季时部分大学生为符合用人单位门槛,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伪造成绩单、伪造荣誉证书、提供虚假实习经历来美化个人履历,个别学生甚至对于国家等级考试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造假,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就业秩序,也触犯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将严重影响学生后期就业择业和个人发展。
二、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高校缺乏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
许多高校并未建立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未把诚信教育与“三全育人”相结合。目前多数高校仅在考前对学生进行诚信主题教育,其说理方式较为单一,学生不参与其中,说服力较弱。而要求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论文的独创性声明等,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签订,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约束力仍不够。针对有诚信缺失行为的学生,一些高校基于学生就业率、升学率的考虑,允许学生通过奖励荣誉来“撤销”之前的失信记录和处分,对学生诚信缺失的惩处决心仍不够。
2.社会诚信导向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价值观和文化思潮充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当前我国虽已建立初步的诚信体系,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诚信征信机制不够完善。大学生的一些失信行为还未纳入征信体系中,监管有缺失、惩处力度小、失信成本小,这也导致许多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敢于冒险侥幸,失信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风气。
3.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缺失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大学生要成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仍有许多高校学子急功近利,重自身“智育”而轻“德育”,未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95后大学生接受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增强,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也随之加大。网络媒体中充斥着考试作弊、论文代写、证书造假等各种不良信息,高校学生辨别能力较弱,个人诚信意识不坚定,易做出失信甚至违法行为。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路径探究
1.加强高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
高校要落实诚信教育,就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加强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贯穿学生教育管理始终。辅导员、任课教师应利用课堂、班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提高诚信意识,利用网络平台弘扬诚信意识,将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结合辩论赛、情景剧等创新形式强调诚信意识,提高学生自觉性。对于学生的失信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将相关违纪文件记入学生诚信档案,不袒护。对于诚信缺失学生要进行合理惩治,根据相关文件取消相应评优资格。此外,要深入了解学生违纪动机,因材施教,将批评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诚信意识。
2.健全高校学生诚信反馈机制
诚信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部分学生无法甄别诚信与否的边界,因此高校除了要开展常态化诚信教育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诚信反馈机制,帮助大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规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行为偏差。同时应健全高校学生的诚信评价机制,将诚信纳入学生入党考核、评奖评优、资助申请等方面的必备考量条件之一,使学生重视诚信教育,遵守诚信要求,恪守诚信规则。
3.提升高校学生自身诚信意识
高校教育者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深挖诚信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要求,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要自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宣传诚信思想,用实践行为引导学生恪守诚信规范。同时要加诚信情感教育,在与失信学生交流时,既让其认识到失信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也应使其有“浪子回头”的希望,从内心增强对诚信的敬畏和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欣然.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
[2]张静.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6).
[3]李敏.“知行合一”思想观照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