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因素的探讨与对策分析

2020-07-10张训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探讨

摘  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大部分是流于形式,对学生锻炼身体、调节身心的实际效果不大,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提出要加大重视、加强管理,改变形式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价值;探讨

进入新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生活方式在持续改变,青少年健康状况却在不断下降,国家教育部门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积极运动的相应政策,在此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的历史由来

上个世纪 90 年代,很多学校对学校体育改革进行尝试,焦点集中到传统的课间操活动上。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方式,进入 21世纪以来,大课间体育活动被提升到课程的层面;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普及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一般是利用上午或下午的一次课间休息时间,时间为 25-40 分钟,平均达到 30 分钟[1]。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功能,教育部于1999年决定将大课间活动列入课程计划。

2、影響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2.1运动场地、器材不足

当前大课间活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校运动场地不足,运动环境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了爱好和课间活动不匹配,减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体育教师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根据学校的运动场地、运动器材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和安排,以场地条件、运动器材不足为借口,被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

2.2 大课间创新不足

部分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不能根据学校的现有场地和运动器材及学校的传统习惯进行合理地安适;不能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进行安排,加上学生活动空间不足,学生一到大课间必须到指定的位置活动,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每天重复做一样的动作练习,自己的爱好得不到满足,兴趣很快消失,甚至产生厌倦。

2.4以操代大课间体育活动

部分学校为了减少复杂的组织,不引起学生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很多学校基本上都采用了集体“跑操”,或以各种操为主要锻炼手段。但在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如果一直进行“操”的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学生又是被动参与,更不要说兴趣的培养。这样的大课间,除了活动时间和运动量的改变外,与传统课间操几乎没有区别.

2.5组织与实施力度不足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只停留在简单地模仿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求全员参与,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经常无奈的按着学校要求安排。教师对其理解不够深入,不能主动引导学生规范性地进行活动,同时由于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复杂,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了教师的惰性;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合理评价的标准,学生活动的效果不能正确的表现出来,没有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

3.1要有领导的重视

在影响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各种软硬件都和学校领导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学校领导在一项新兴活动中能起到非常关键作用,领导在政策、行动上的支持,会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它会激起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3.2变换形式,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

过去的课间操活动是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不能使学生根据运动兴趣全方位的锻炼,不利于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同活动形式可分年级、班级、项目、场地交叉进行,各种形式可以天、周或月为周期进行变换,这样既可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活动形式,又能兼顾中小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提高练习兴趣。

3.3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要提高体育教育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大课间活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多方位的要求,故要加强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进行交流。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让同学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加强,在生活中培养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4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工作,班主任直接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凝聚作用、约束作用。班主任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有约束学生的作用,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是无形的号令{2}。班主任通过集体教育让学生自我约束,产生一种顺从心理,有利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组织管理。

3.5拓展活动空间,合理安排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是决定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学校的器材可以添置,但场地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改造。所以在大课间的设计中,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让小场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大课间活动具有吸引力。大课间场地的划分要结合班级、年级来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资源,保证学生的运动兴趣。

3.6制定量化细则,适时评价和监控

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积极进行评价与管理,要制定大课间的管理制度,让大课间平稳有序地进行。对学生的活动质量、集合速度等进行要求,确保大课间的正常化。同时制定大课间的评价机制和评分细则。在评价中将大课间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制定大课间的表彰奖励制度,发挥大课间的评价作用,推动大课间逐步走向正轨。

3.7制定应急机制,确保运动安全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大课间是学校的一项大型活动,每天都进行,所以要制定大课间的应急预案,事先对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一些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对集合过程中的拥挤、活动过程中的损伤、学生之间的摩擦要及时预防和化解,对一些特殊体质的学生要及时询问、及时做好记录,予以适当安排。

结语:

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的改善有着比体育教学更优越的条件,其时空的广延性与灵活性,运动内容、形式与方法的主体能动性,为了提高学生活动时的积极性,就要先满足学生们的活动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男生、女生爱好不一样等问题都要考虑到位,活动方案要不断地修改调整,直到做到最好。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音乐选择、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 号 [S].2007-5-4.

[2]  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 . 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1):28-30.

[3]  曲宗湖 . 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 [N]. 中国教育报,2001-6-23(03).

作者简介:张训,男,1988.2,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篮球教育。

猜你喜欢

大课间体育活动探讨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