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创设
2020-07-10陈春香
陈春香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开放题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老师的关注。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心里特征和兴趣爱好,有创造性的创设开放性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要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题;能力
为学生创设一系列的开放题,旨在引发学生对数学思考,能帮助学生在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结构重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思维能力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呢?
1条件开放题
在传统练习题中,条件是解答问题必不可少的元素。长期带领学生练习这类型的习题,容易让学生养成思维定势,倘若遇到条件不充足或者条件有余的情况,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极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设计条件开放性题型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条件开放题的条件包含多种,主要有:少用条件、多余条件、比常规少了条件、缺条件(补条件)、图文条件等。条件并非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需要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性进行引申,得出另外一个条件,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1.1条件有余
例题:未来精英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48人,五年级的学生比六年级的学生少8人,四年级的学生是六年级的2倍,五、六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
分析:审题发现,“四年级的学生是六年级的2倍”这个条件有一定的干扰性,想要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问的是“五、六年级的总人数”,那么就可以直接将有关四年级的条件忽略掉,从而高效简洁的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比常规少条件
常规例题中,条件+条件……=答案。但是这类例题中,只给出一个或者较少的条件,但是,给出的条件中,可以找出一些“隐藏条件”,利用这些“隐藏条件”可以引申出一些规则或者规律,对于解题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条件=隐藏条件,条件+隐藏条件=答案。
例题:一块长方形田地,长100米,因为搭建鸡棚的需要,要在这块地上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养鸡,剩下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刚看到这个习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缺少宽度”的疑问,但是,经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篱笆的长度实际就是田地长的2倍。
1.3条件不足
“条件不足”指的是,给出一个已知条件和可能产生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发挥才智,使添加的条件与已知条件、存在的结果构建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宽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着重考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例题:甲车间单日生产2000吨产品( ),乙车间生产产品多少吨?(补充条件,成为一道开放题)
分析:可以从“分数应用题”方向添加,或者从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等方面入手,可以补充:
(1)甲车间生产量是乙车间生产量的1/3;
(2)乙车间生产量是甲车间生产量的3倍;
(3)乙车间生产量比甲车间生产量少300吨;
……
2结论开放题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审题过程中,会针对已经条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论开放题,旨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異,遵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最大化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结论开放题,在解决形式上可有解答式问题、问答式问题、图表式问题在答案方面,可有唯一答案、多种答案、“不存在”答案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部分。
例题:算式96÷6=?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述这个算式。有的学生说:将96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有的学生说:96是6的多少倍?
有的学生则说:96里面有多少个6?还有的学生从除数、被除数和商的角度思考,有的甚至将96看成一系列实物数目,如96个同学、96吨货物等等。这种结论开放题,结论多个,但是规律唯一,对于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有促进作用。
3策略开放题
策略开放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题型,即一题多解。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技巧,还应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例题:现有35苹果,分别分给小红和小明,按数量比3∶2分配,两
个人各能分多少苹果?(用多种方法解答?)
(1)比例法求解:将36个苹果分成3+2=5份,随后求出小明和小红分得的苹果数?
35×3/5=21(个)
35×2/5=14(个)
(2)整数归一方法解:求出每一份的苹果数:35÷(3+2)=7(个),随后再求出小明、小红各分得多少苹果:7×3=21(个),7×2=14(个)
(3)用分数方法解:把36个苹果看成单位“1”,先求出小明分得苹果数:3÷(1+3/2)=14(个),随后在求出小红分得的苹果数:35-14=21(个)
(4)方程求解。
解:设每份苹果为x个,可得算式
3x+2x=35
5x=35
x=7
小红的苹果数:3x=21(个) 小明的苹果数:2x=14(个)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设计开放题,给学生创造发散思维、拓展知识空间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实现自我突破的机会,发展其数学能力,为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