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踝撞击综合征MRI和CT诊断价值分析

2020-07-10黄勃王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后踝预测值关节镜

黄勃,王志

1.广西骨伤医院放射科,广西南宁530012;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湖南郴州423000

前言

后踝撞击综合征作为关节撞击综合征之一,主要是由踝关节骨结构和软组织间相互挤压、撞击等造成的一系列慢性疼痛,临床表现有踝关节后方疼痛、胀痛等,且在做下蹲、跳跃及芭蕾舞演员足尖点地时疼痛明显[1-2]。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作为后踝撞击综合征常见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除去撞击后出现的增生组织及距后三角骨,同时松解拇长屈肌腱,进而对踝喉部区域进行减压,但手术效果受术前诊断影响较大[3]。影像学检查作为骨科常见辅助诊断方式,主要包括X 线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X 线检查方便快捷,但检查图像为重叠影像,且对肌肉、软组织等分辨率较低,在细小骨折诊断中误诊及漏诊率均较高[4]。CT 检查图像清晰且分辨率高,扫描无间隔时间,能大大缩短患者扫描时间,同时快速容积扫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病灶检出率[5]。MRI 诊断时间较长,但对软组织、肌肉、韧带及神经等分辨率较高,在关节内骨折中应用价值较高[6]。基于此,本研究对后踝撞击综合征MRI 和CT 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广西骨伤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疑似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18~55 岁,平均(34.76±10.33)岁;患侧:左踝37例,右踝43例;疾病情况:慢性损伤31例,急性损伤49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相关文献[7]中后踝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有明确踝关节外伤史,且经关节镜下治疗确诊是否为后踝撞击综合征;(2)均符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指征,且无手术相关禁忌证;(3)年龄为18~65岁,性别不限,且均为单侧患病;(4)术前均实施CT、MRI 检查,且无检查禁忌证;(5)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诊断为非后踝撞击综合征;(2)影像学图像模糊,有伪影干扰;(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4)有精神病史,有幽闭恐惧症等影响检查心理疾病;(5)伴有急性感染等。

1.2 方法

1.2.1 CT 检查受试者入组后实施CT 检查,检查仪器为日本东芝64 排螺旋CT,患者扫描范围为踝关节损伤线上缘至外踝下约0.5 cm处,并在胫骨平行横断面实施平扫。扫描参数设定:电压120 kV,电流90~110 mA,层厚3 mm,重建间隔1.5 mm,螺距1.0~1.5,并在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传至对应工作站进行处理。

1.2.2 MRI 检查受试者入组后实施MRI 检查,检查仪器为万东0.5T MRI 扫描仪及配套体线圈。开机,匀场,摆体位,扫定位像,定位,扫描。T1WI 矢状位:TE 为16 ms,TR 为470 ms;STIR 矢状位:TE 23 ms,TR 3 578 ms;STIR冠状位:TE 23 ms,TR 3 600 ms;STIR 轴位:TE 23 ms,TR 3 600 ms,矩阵为256×210,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0.5 mm,FOV 为220 mm×200 mm。

1.3 观察指标

所有图像资料均由2 名以上高年资影像学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分析,并对有异议图像进行协商,待结论一致后予以采纳。观察CT 和MRI 对后踝撞击综合征诊断情况,并对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及诊断效能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取双人不交流录入EXCEL 表格,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两组间采取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检测均为双侧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对比MRI 和CT 诊断后踝撞击综合征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比较诊断结果一致性(Kappa 值),当Kappa>0.4 则两种诊断方式存在一致性,Kappa>0.7 则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较好。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后踝撞击综合征诊断情况分析

80例患者中经关节镜确诊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70例(87.50%),其中CT诊断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51例(63.75%),MRI诊断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65例(81.25%),两种方式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4,P=0.013)。

2.2 两种检查方式对后踝撞击综合征诊断效能及一致性分析

两组检查方式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其中MRI 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优于CT(P<0.05)。CT 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4),MRI 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见表1。

3 讨论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作为骨科常见且高发疾病之一,主要是因患者在距离运动过程中,导致的踝关节周围骨或软组织相互碰撞、积压等产生的疼痛反应[8]。临床主要表现为踝关节慢性疼痛,活动过程中疼痛加剧[9]。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根据发病部位可分别为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和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其中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也被称为“足球踝”,主要指背屈过程造成的胫距关节前缘挤压,高发于足球运动员,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则被称为距骨挤压综合症,主要指在跖屈过程中导致的胫骨后方和跟骨挤压[10-11]。后踝关节撞击综合作为临床功能性障碍之一,疾病是由跖屈终末过程中胫骨和踝关节后方结构挤压所致[12]。临床表现主要有跖屈受限,且在足背屈时后踝疼痛明显增加,或膝关节呈90°屈曲足部在自然状态下突然过度跖屈时,后踝部出现明显疼痛[13]。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后踝撞击综合征诊断效能及一致性分析Tab.1 Efficiencies and consistencies of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ankle joint impingement syndrome

后踝撞击综合征首诊主要通过临床病史、症状、体征等,关节镜作为后踝关节撞击综合“金标准”能有效判断患者损伤情况,但其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价值有限,故影像学辅助检查显得尤为重要[14]。后踝关节撞击综合早期多采用X 线检查,其检查费用低、速度快且范围广,可在第一时间判断患者骨折情况,但对肌肉、软组织等区分度低,无法准确判断细微骨折情况[15]。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CT和MRI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诊断之中[16]。CT主要是将X光分层穿过人体,并在特定工作站进行二次成像,其检查速度快、多层扫描、空间分辨能力较强,可实施横断面检查,在骨性问题评估中优势明显,但检查过程中辐射相对较高,且对密度变化不大部位成像效果有限,存在一定漏诊[17]。近年有研究证实,MRI 已被广泛应用于骨骼肌肉障碍早期诊断之中,其检查根据核磁共振原理实施扫描,通过人体在外置磁场中发出的电磁波进行图像呈现,检查过程无辐射,可清晰显示不同组织结构,在软组织成像中优势明显,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18]。

本研究对后踝关节撞击综合患者CT 和MRI 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诊断方式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相当,但MRI 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诊断一致性均高于CT,这与黎加识等[19]研究结果类似。后踝关节撞击综合主要包括骨性改变和软组织改变,CT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无法准确判断病灶情况,MRI 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通过全方位、多序列成像手段,可有限提高诊断准确率[20]。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实施MRI 检查能清晰显示关节解剖细节,有效评估患者肌肉、韧带组织损伤情况,探查撞击后造成软组织及骨异常现象,同时发现伴随瞬时潜在疼痛原因,临床评估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后踝撞击综合征使用MRI 诊断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一致性均优于CT 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后踝预测值关节镜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后踝骨折的生生物力学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