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与学术英语能力培养

2020-07-10朱妮娅傅晓燕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验班学术英语教学

朱妮娅,傅晓燕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一、引 言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体系下,中学英语教学已经完成了语言技能的基本训练。大学英语教学若仍在强调基本语言技能的提升,那么这种低层次语言技能训练不会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在我国通常被纳入高级英语课程,参与者需要通过四六级,或者处于硕士生及以上阶段(杨惠中等2015)。大学英语与学术英语之间缺乏学术素质逐步培养环节现状,使我国学生在高级英语学习阶段无法胜任学术角色,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学术英语能力总体欠佳,能用英语熟练开展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少得可怜”(蔡基刚,2016:10),最终使我国学术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方面,都严重受到学术英语水平弱的制约(王晶晶等 2016)。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用新生学术角色过渡方案,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学术素质,使其在高级英语阶段更容易适应学术角色,深化学术能力。同时,将学术元素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也能为我国大学英语改革提供新的教学参考模式。本研究将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运用于大学新闻英语课堂,以考察大学生基本学术英语能力在这种教学中得以培养之有效性。

二、概念界定及综述

(一)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

输出假说1985年由Swain提出。输出因其能引发注意而促进语言习得(Swain & Lapkin 1995, 1998),且以输出为目标能促使二语学习者注意到自己的语言问题,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输入有明确需求(Swain 2005),产生强烈学习动机。文秋芳(2008)基于Swain的理论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驱动有助于盘活学习者在过去英语学习中积累的“惰性知识”,提升学生汲取新语言知识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技能教学法更能满足学生应用语言的需要,从而更能产生实效。研究者发现,凸显度是影响注意力度的关键(Schmidt 1990;Swain 1995)。如复杂加工层次的凸显能引起学习者注意到目标形式,并进行认知比较,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促进其对语言形式掌握(Rosa等,1999)。有难度的目标因其复杂凸显的结构更容易引起学习者注意,且凸显度与目标任务难度成正比,因此难度大的目标任务可以带来更强的注意(Uggen 2012),更能保证习得效果。聚焦输出任务是指必须使用特定语言形式或技能策略输出任务。以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用于学术能力培养,具有较大难度。教学实验证明,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机会,让其使用新获得的技巧策略处理其感兴趣的话题,使其在输入加工中兼顾语言形式的同时,关注意义,具有很强的即时效应,容易触发成就感,从而驱动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投入任务,形成良性循环(黄燕,2016)。

(二)学术英语能力

学术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整理文献、生成与厘定概念、提出学术命题并设计研究过程等能力(肖川,胡乐乐2006)。学术英语能力是一种具体的学术语类能力,指认在约定俗成的社会情境下和在一定的专业学科文化相关的语篇实践中运用英语处理事务,达到交际之目的能力(庞继贤,叶宁 2009)。

我国大学英语对于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术英语课程来实现。EAP的概念1974年首次出现于英国一次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上,随后迅速盛行(单胜江 2012)。研究者强调,EAP教学是应学习者特定目的与特殊需求而开设,常与某一学科相关(Richards 2000)。在探索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道路上,我国教学者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趋势催生了对于迅速发展的交际法教学继而对于专用英语(ESP)教学研究,EAP作为专用英语的重要分支也开始在我国兴起。专家指出,以学术英语为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能让教师享有更大独创空间;使学生获得符合自己切身需要的学习方法和指导,双方积极性都得到增长(杨惠中 2018)。同时,从生态视角观之,生态系统只有在与外界保持能量、信息等的传递与交流的开放状态下,才具有活力并不断发展(金玉梅 2009)。与传统语言教学相比,以任务输出为特点的学术英语教学更能有效保证学习内容及信息处于传递与交流的开放状态,为学生提供应用机会使其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培养跨文化能力及学术能力。从而改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难以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现状。EAP的效用在于其具有很强针对性,能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Dudley-Evans等1998),因此将外语学习同学科内容学习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Dupuy 2000)。

我国大学英语实现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转型是新世纪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蔡基刚(2016)指出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水平基本达到中级,适合接受学术英语教学。关于EAP的应用目标,蔡基刚强调其即时性,认为EAP是为学生当下正在进行的专业学习服务的,如用英语查阅专业文献、听讲座和讲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文秋芳(2013)则提出我们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国际交流式中国学术人才应具备以下4方面能力:能用英语阅读并阐述相关学科前沿发展;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并在国际学术界发表;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能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综上所述,强凸显度的输出任务促进二语习得的作用及EAP对于二语习得效果的加强作用,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认可。我国研究者对EAP提出了具体教学目标,说明在我国开展EAP教学时机已经成熟,这种教学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基于Uggen难度凸显注意学说,在新闻英语课堂开展输出任务型教学,并将国际学术人才四大能力纳入考量范围,考察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学术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作用。旨在探求大学英语作为初级英语与高级英语之间过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初级学术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实验研究

(一)研究准备

下文尝试为我国“学业过渡期”(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王志茹等 2015)提供过渡性学术英语教学,培养其学术意识及基本学术能力。基于文秋芳(2013)提出的国际性人才4项学术能力,笔者试拟绕4项学术能力及4项初级学术能力(如表1所示)展开以下教学研究。

表1 国际性人才4项学术能力(文秋芳 2013)及4项初级学术能力(笔者试拟)

(二)研究假设

与一般输出任务型教学相比:

1.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学术意识和习惯;

2.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术英语能力。

(三)实验对象

为研究者2016、17级两届共4(2*2)个新闻英语选修课班级,分别选取其中一个设为对照班(N=33;N=35),各分成8组;分别选取另一个设为实验班(N=36;N=31),各分成8组。各班学生均来自学校十几个不同专业,基本可以代表学校整体情况。两届学生年龄相仿,知识层面一致,英语水平相当。

(四)研究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五分量表及开放式设问)以获得对学生学术意识及学术习惯发展情况的了解;通过对学生作品在“四项初级学术能力”上的反映获得学生学术能力培养情况;同时辅以访谈及教学观察,力保研究结果信度和效度。

(五)研究使用材料

所选材料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其中电子读物用于快速浏览,而纸质读物用于精细阅读。

1.新闻网站考虑到学生兴趣和水平,选取网站如下:www.listeningexpress.com (CNN专为美国高中生设置的新闻视频网站),www.theguardian.com/uk(英国卫报); www.washingtonpost.com(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及www.chinadaily.com.cn(中国日报)。

2.纸质21世纪英文报这是《中国日报》面向中国大学生群体发行的英文报刊,分为文化、热点新闻、校园、英语考级、未来职场等板块,能提供热点信息,具有生活相关性、趣味性及高度实用性。其中首版 “buzz(杂谈)”是同学们需要学习制作的板块。

(六)实验过程

两次实验教学各历时16周。前13周,两个班学生就新闻选题选材、新闻报刊写作、新闻口语报告及小组分工合作等方面的策略与技巧进行学习,并进行输出任务实践。在实验班进行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在对照班进行一般输出任务型教学。最后两周在两个班发布制作英文小报(模仿21世纪英文报buzz板块)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运用所学策略技巧。最后一周各组基于小报进行口头报告并上交小报,作为实验结果考核对象。

现以 “关注功能词”这一学习策略为例,说明实验班学生所执行的聚焦型输出任务与对照班执行的一般输出任务之间区别。

“关注功能词”是指提醒学生对阅读文章中起重要作用的词汇进行关注,并通过使用词汇复述原文方法检验关注的有效性学习策略(朱妮娅 2016)。学生通过首次复述中出现的不足而增强对重要阅读内容的有效关注,再次复述时会更深入文本,显著提高复述质量。正如Swain(1995)所说,输出能激发学习者对自身现有的语言资源进行分析,从而注意到目标语和中介语之间差异。“关注功能词”是实验班和对照班都要学习的策略,但只要求实验班学生运用这一学习策略。举例说明如下:写读报日记是两个班学生的每周作业,用以提高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和新闻写作能力。在实验班,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运用“关注功能词”策略,并由学习同伴(比如同桌)监督运用情况。如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检测:“这篇日记有没有对新闻原文提炼出功能词?在日记行文中有没有运用这些功能词?运用这些功能词有没有很好地把原文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等。在试验班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确保这一策略的运用;在对照班只是进行常规的输出任务型教学。

同样,要求实验班学生在做新闻口语PPT报告准备时,也运用到“关注功能词”:对新闻原文进行深读,提炼出功能词。在PPT上只出现图片或这些功能词,具体报告内容经口头讲述,讲述内容含括所选功能词。将口语报告运用功能词情况纳入同伴评分标准,务必使实验班所执行的是聚焦输出型任务。而在对照班只进行非强制运用策略的常规教学。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定量研究结果及分析

课程结束时针对两个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共135份,回收13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9%。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见表2、表3:数字框每项上排为实验班数据,下排为对照班数据)。答卷结果反映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感受,帮助了解学生在学术任务型教学中学术意识及学术习惯培养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表2 2016级学生实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反馈结果 (人数:36/33)

表3 2017级学生实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反馈结果 (人数:30/33)

由两表可以看到,两届实验班学生学习感受基本一致;两届对照班也基本一致。只是对“继续使用策略可能性”这一条17级较16级认可度(本文认可度指比较大及以上的比数,以下行文中同)显著提高(实验班认可度由16级的18.9%上升到了53%;对照班表示不会再使用的同学由16级的60.6%下降到9%),说明学生学习策略意识上升。

任务对学习效果影响方面,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相比,认可度明显低落(少了21%),个别对照班同学甚至觉得没有影响。对这几位同学的个别访谈显示,他们以前接受过任务型教学,并不觉得这一次的教学有何不同。实验班也有个别同学接触过任务教学,但由于本次教学对学习策略的强调使用,使他们认可这次教学的作用。

策略对于任务的指导作用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明显有更积极的反应。实验班认可度为77%;73%,教师观察发现,实验班学生不仅更频繁地使用策略,也更用心地学习策略。证实了Swain(2005)关于输出有助于提升对输入关注度的说法。

任务及策略的使用对于参与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在实验班得到的认可度高达80%,在对照班也得到较大认可(约49%)。说明对小组任务的合理安排,使同学们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任务执行过程中,而对所学技巧的强制使用更激发了实验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对于学术能力的提高,实验班认可率约为80%;而对照班约为21.5%。表明实验班学生对于自己学术能力的提升有更大自信。

以上数据及其分析显示:“学业过渡期”学生在教师侧重不同教学法的影响下对教学的反馈显著不同,表明其学术态度、学术思维和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整体而言,实验班同学通过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具备了更强的学术意识和更积极的学术思考习惯。说明强制运用所学策略及语言技能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观察及教学日志反思结果及其分析

教师通过对小报的考察及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国际性学术人才4项初级表现情况如下:

1.初级文献处理能力

在此表现为选题及选材方面能力。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选题更符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如“AI, Friend or Foe”这一标题中AI(人工智能)为热点新闻,有文献可查,与现实相关,且标题具有争议性。而对照班所选题在文献和现实性方面尚有不足,如有一组选择以柳岩事件引入闹伴娘主题,却在文献上无处下手,小报行文明显是学生自己对中文小道消息的翻译。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地道英语的学习。

在处理材料能力方面,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策略使用意识更强,该班各组会就主题收集不同来源的新闻材料,进行整合编辑,形成整体感。而对照班一些组组员各自选材进行报告,缺乏整体性。可见,聚焦性任务教学对同学们处理材料方面促进作用比较大。

2.基本学术写作能力

前13周两个班学习21世纪报buzz板块的新闻特色词汇、特定行文结构及句法使用方面,从两个班小报所使用的语言来看,对照班问题很普遍,比如语言混用,结构缺损等,缺损最多的环节是新闻末端的争议性问题。经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组认为题目能体现争议性就自行省略了文末争议性话题。实验班各组报纸出现的错误较少,很少有文末环节缺损现象。看来教师在平时课堂对实验班提出过类似问题整改,纠正了不规范行为,对学生的学术写作质量起到了提升作用。

3.初级口头报告能力

两个班在口头报告能力方面表现差别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策略使用方面实验班的PPT普遍制作简洁醒目,如讲到“overcapacity(产能过剩)”这一主题时,出现在PPT上的只有数据、图片和关键词,这样让听者的注意力有放置点,且报告者讲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效果很好。而对照班不少组仍将原文放在PPT上照念,导致报告无重点,口头讲述无力,效果差强人意。

其二是报告主题感方面整体上,实验班的口头报告主题支撑感更强,团队精神也更强,更容易有创意性展示。比如有一组讲到“Do College Students need so many compulsory courses?”这一主题,他们分工讲述国外选修课状况、中国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并对在华留学生进行采访获取别样观点,丰富研究层次。对照班学生也有一些访谈录像,创意展示,但有不少组口头报告主题感欠缺,甚至各讲各话。

教师发现,实验班有些学生在口语报告中开始表现出学术思维雏形,比如他们会主动提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改善方式,体现了教师聚焦教学让一些容易受到启发的学生的学术思维习惯有了质的飞跃。

4.基本交流合作能力

交流合作能力在任务执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运用,如任务的准备或展示中,同伴互评互查中。教师观察发现,由于对实验班严格要求,各组团队感更强,课堂上更积极主动,课后组员的接触也更频繁密切,尤其在小报制作过程中,实验班很多组频繁使用网络社交平台QQ群等进行联络沟通、商量问题等。说明严格的要求促使学生在执行各项任务时更投入更用心。

除了以上四方面考察,两个班的小报还体现出同学们较强的模仿范本和电子排版能力。很多小组在执行任务中拍摄了采访视频,包括对国外人士发起的采访,充分展示了学术外语能力的内涵:在社会情境中利用恰当的语言来做事,达到交际目的。

综上所述,实验针对学术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是输出任务型教学,使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术意识及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对于各项输出任务的执行,相比对照班,实验班同学有更强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实验班同学在小报和口头报告上体现的选题选材能力、学术写作能力、口头报告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四方面有更明显提升,他们开始具备学术性思考习惯。因此,本研究假设得到证实:与一般输出任务型教学相比,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学术习惯;也更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五、结 语

本研究通过实验教学证明:输出任务教学法以聚焦形式开展,并与学术基本素质培养目标相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的学术意识和能力得到预想的提升。通用英语主导派代表王守仁(2013)认为,大学通用英语关注他国和本国优秀传统与文化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等综合性知识,大学新生必须继续学习。笔者非常赞成这种观点,而如何使这种继续学习更有成效,是大学英语教学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学业过渡期”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而自主能力弱的特点(王志茹等 2015),我们可以考虑利用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将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相结合,以严格要求及有效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完成输出任务的思维与习惯,构成最有益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本实验教学面向选修课班级,研究时间有限,学生的学术思维及习惯无法很好地被内化升华而发展稳定下来。因此后续教学研究可以针对常规大学英语课堂展开,扩大受益群体范围,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内化学术思维及习惯。甚至可以探讨如何利用聚焦输出任务型教学建设系统的学术英语课程新模式,帮助我国高校“学术过渡期”大学生夯实学术基础,使他们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国际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实验班学术英语教学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