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20-07-09郑蕾
郑蕾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语言学习意识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语言的朗读能力,文章对过去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研究,希望通过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合理培养和稳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探讨
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他认为生命是教育的起源,生命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生命的终身性决定教育的终身性,生命的连续性决定了整个教育过程,生命总是包含着教育。终身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求知欲和学习习惯。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陶行知先生深入阐述了小学语言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师培训,建立了完整的农村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汉语书本知识,而且要使他们掌握汉语的相关常识,具备汉语的各种综合素质。朗读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诗歌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自己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讲”和“问”
对于小学而言,上课时间40分钟,学生朗读时间不超过5分钟,课堂朗读往往是匆匆而过,效果自然可以想象。例如,在文本的整体意识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拼音读准文字发音并朗读文本。与此同时,他们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在朗读时进行思考。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朗读课文,因为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朗读,所以课文中丰富的知识、优美的词句和情感学生是无法感受的,学生的思想必然受到阻碍。
2.目标不明确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的朗读目标是“学会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文本”。然而,由于普通话在刚入校的学生中存在不规范的发音现象,许多教师错误地将朗读教学视为发音朗读。为了正确朗读,学生需要将文本分成单个词语或多个词语,忽略引导学生全面朗读该片段的内涵、文本的魅力以及语言的内涵美。
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荷叶圆圆》结尾有这么一句:“小朋友戴上荷叶,红润润的脸蛋儿,藏在绿油油的荷叶下,比荷花还美呢!”如果教师只是纠正发音,不纠正朗读的停顿,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朗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朗读语文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发展。
另外,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A读完学生B接着读,男同学读完女同学接着读,没有提前预习试读,这种朗读只是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被动朗读,没有意图,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正确及时的评估可以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偏差,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会对朗读后的学生进行评价。一般在学生朗读后,教师经常使用简单和模糊的评估词“朗读得好”“很流利”“朗读得很有感情”,或者“你还没有读出感情”“你朗读得太糟糕了”等,这不仅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评价学生的朗读”,而且这种评价方式在学生朗读方面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朗读形式多样化
作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熟悉自己使用的教材,许多教师缺乏朗读课的提前准备。因此,要做好教学备课,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朗读形式,防止学生厌倦朗读。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来创设让学生酝酿情绪的特定情境。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黄山松》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科书旁边的黄山松树图片的基础上创建情境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不仅会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也会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而且,教科书中的每一课都有相应的情节。教师可根据情节设计朗读风格。例如,在《快乐王子》一书中,教师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某种情况下大声朗读和享受过程。这种方法使学生模仿角色的语言,并欣赏作品以及理解文本。
2.制定朗读教学目标
朗读的目的和要求应在朗读前明确说明。低年级教学要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大声朗读,加强语言积累,加强对汉语技能的训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描绘的形象美和意境美,产生与作者的情绪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朗读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朗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需要正确、流利和有情感地朗读文本。发音是正确和清晰的,句点和逗号是停顿的意思。根据“语言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发音、态度、流畅、行动、全面理解等几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设计:
(1)声音清晰,态度认真。
(2)朗读准字音,通读句子,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停顿,并根据相关词语表达情感。
(3)能读出课文的整体感情基调。
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相同的朗读对象在不同的朗读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直到最终达到目标为止。只有确定了适当的目标,学生的朗读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3.给予具体的朗读教学指导与评价
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朗读的目标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新课程”提出的“正确流利”“情感朗读”。在目前关于小学朗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更加感情化地朗读”,但是关于如何朗读得更好和有更多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读,在朗读过程中提示学生哪些是句子,哪些单词需要重点读,哪些地方可以读得快一些,哪里有点难读。但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并运用自己的丰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术情况和教材,使用具体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评估具体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朗读内容,合理评价朗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和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加强基础知识,理解课文主题的思想。丰富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可以不断地提高其综合学习水平。朗读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它能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2]黄宏桂.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45.
[3]程旭.浅谈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J].名师在线,2018(3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