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乡糕团与米食文化

2020-07-09仲富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酒酿糯米粉稻米

仲富兰

江南人以稻米为主食,相传神农氏是最早发明、制造农具和教农民耕作的人,至今江南各地仍然有许多主祀神农氏的庙宇,那尊神像的最大特征,就是神农氏右手握着稻穗。汉代王充《论衡》里说:“民始食谷,榖如播种,耕土以为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榖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为也。”

1961年上海考古学者第一次发掘崧泽遗址时,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炭化稻谷,并且经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鉴定为轴、梗两个不同品种,是人工培植的稻谷,这6000年前的一把稻谷的出土,被称为“上海第一稻”,也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是从考古学的视角来证实江南稻米,要是换一个视角,从民俗学角度来考察,江南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做社”,就是祭祀主持一方人畜平安的土地神,各地的春社仪式上酬神演戏,唱社书、演社戏,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春社仪式的供桌上一般都离不开一碗盛得满尖尖的“佛饭”,这个细节,其实是向世人传递着一种江南稻米情结的原始信息。

水稻浑身都是宝,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稻谷的壳是动物重要的饲料来源,稻草可以编成草绳、草鞋、蓑衣、草席和草帽,古代很多房子都用稻草盖屋顶,因此,古人历来有“惜谷”的民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传诵古今。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代有“五谷”之说,如《周礼夏官职方氏》云:“谷宜五种”。汉代郑玄注:“五种,黍、稷、菽(豆)、麦、稻也。”明谢肇淛《五杂俎》曰:“五谷者,稻、黍、稷、麦、菽也。”此外亦有九谷六米和六谷、八谷、九谷、百谷之说。均是对主要粮食作物的总称和概称。历代传颂的《三字经》写道:“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稻”为六谷之首。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江南自古水网纵横,特别适应稻作文化,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食用糕团的生活方式。早在春秋时,便有了关于糕团的历史传说。如苏州糕团以糯米粉和粳米粉为主,用豆沙、萝卜丝、玫瑰、芝麻、百果等作为馅料,通过蒸、煮、煎、炸、烤等方式制作而成,色香味形俱佳,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各种各样的“水乡糕团”,其实就是江南人稻米情结的一种衍生物,也是江南人细品农业时代悠长岁月的点心。春天的节日,江南各地是用糕团来标志和记载,“水乡糕团”正是对江南人的馈赠,恰如流传在平湖的《十二月节令》所记录的:“正月里,闹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里,眼亮糕;四月四,神仙糕;五月五,小脚粽子箬叶包;六月六,大红西瓜颜色俏;七月七,巧果两头翘;八月八,月饼小纸包;九月九,重阳糕;十月十,新米圆团新米糕;十一月,白糖圆子桂花浇;十二月,糖蕈糖元宝,吃仔就滚倒。”此外,农家都喜欢用新糯米酿制米酒,平湖农家酿酒称“做酒”,苏州传统特产酒酿,是用熟的糯米饭加酒药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苏州人还会用酒酿为料,制作酒酿丸子、酒酿饼等,成为春分节气最好的时令美食,这都是稻作文化的遗留与印记。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江南家家户户以隔年的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故称“撑腰糕”。时人诗云:“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苏州的老字号的糕团店出售的撑腰糕则是江南地区一种典型糕点,只有春天才会有,即用糯米粉制作成橢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再撒上一层桂花,好看又好吃。至于清明节的标志食品青团,则是整个江浙沪地区清明节令食品,草长莺飞的时节,人们割来一丛丛野生在河岸、沟渠、田埂边的草,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捣烂,拧出青汁,用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糅合,点浆配方,馅以果糖,揉成糕团上笼蒸熟。刚出笼的青团绿如碧玉,油亮似翡翠,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

稻米情结是江南水乡文化的源头,我看,水乡糕团值得今人去发掘、传承与和弘扬,因为揉搓水乡糕团成形的,不仅有乡民的喜悦,还有信仰、风俗、时令、人文和地域的记忆与故事。

猜你喜欢

酒酿糯米粉稻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切糕秘笈
草莓大福
酒酿可以丰胸
酒酿王
酒酿王
酒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