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邺城佛教造像造型分析
2020-07-09陆玲玲
陆玲玲
摘 要:佛教自印度产生之时,便具备了多种造型样式,就目前在中国发现的造像形式来看,有石窟造像,独立造像,组合造像,造像碑以及背屏式等多种形式的佛教造像。河北临漳地区出土的东魏至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主要有背光式造像、独立造像和龙树背屏式造像,这一时期出土的造像材质主要以白石为主,样式延续前朝的基础上,在背屏样式上做出了细微改变,背屏多为尖楣型,边缘图案多为忍冬纹和火焰纹,佛像面部丰腴,肉髻饱满,袈裟既有通肩样式也有褒衣博带样式,衣纹的刻画简单流畅,体现了这一时期整体的审美风格趋向。这一时期的雕刻逐渐忽略服饰衣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身体及佛像的神情形制上,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拥有简约的衣饰,但是脸部神情的刻画细致入微。
关键词:邺城;佛教造像;造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形式传入华夏,与华夏文明在人生观、伦理观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佛教的传播之初,佛教便力求变现出与本土传统思想文化相互贯通,并且做出与中国传统世俗观相一致的改变,以求得自身能够更好在汉地的传播及发展。
河北省临漳县,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太行山东麓,曾经为北齐时代的中心,古称邺城。五世纪中叶以后,这里成为佛教艺术中心,《洛阳伽蓝记》记载:“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北齐之时,邺城汇聚了大量高僧名匠,佛事活动也日益频繁。自1983年开始,地区文物部门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佛教造型,其精良的材质,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验证了古都邺城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文化的极大繁荣。自1958年起,在临漳地区便有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残片被陆续发现,其中大规模的出土是在2012年,由中国社科院和河北省考古所联合考古发现的大量佛教造型及残片,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这批佛教造像跨越了北魏到唐代,其中以东魏北齐时期的造像水量为最多。造像材质大多以白石为主,少量青石,其种类之繁多,工艺之精湛,充分证明了邺城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及其佛教在当时的受众程度之广泛。北齐皇帝高洋曾言:“今以国占者分为三分,谓供国、自用、以及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将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投入到佛教中,可见当时佛教在北齐之盛事,这也是后期出土大量佛教造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佛教自印度产生之时,便具备了多种造型样式,就目前在中国发现的造像形式来看,有石窟造像,独立造像,组合造像,造像碑以及背屏式等多种形式的佛教造像。河北临漳地区出土的东魏至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主要有背光式造像、独立造像和龙树背屏式造像,这一时期出土的造像材质主要以白石为主,样式延续前朝的基础上,在背屏样式上做出了细微改变,背屏多为尖楣型,边缘图案多为忍冬纹和火焰纹,佛像面部丰腴,肉髻饱满,袈裟既有通肩样式也有褒衣博带样式,衣纹的刻画简单流畅,体现了这一时期整体的审美风格趋向。这一时期的雕刻逐渐忽略服饰衣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身体及佛像的神情形制上,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拥有简约的衣饰,但是脸部神情的刻画细致入微。
在天保末年以后,邺城地区的佛教造像样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其龙树背屏式的造像特征,不仅是工艺上的极大改进,更是形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龙树背屏样式在于运用雕刻镂空的工艺将佛教故事中的菩提树雕刻成背龛,衬托在佛像的背面,左右雙株互相缠绕的菩提树被层层精心雕刻,有飞龙、舍利塔以及化佛故事画等内容形式,其制作工艺之精湛,内容之丰富,更加衬托出佛教造像的神圣和生动。
邺城地区出土的佛教造像样式在延续了东魏造像基础上,慢慢在发生着一些嬗变,到北齐中后期流行的“龙树背屏”样式的出现,标志着邺城风格的形成。北齐“龙树背龛”的复杂雕刻工艺是建立在东魏以来的白石雕刻工艺之上,左右两侧双菩提树造型源自东魏的太子思惟图像,并结合了印度笈多王朝的造型影响。这种龙树背屏的佛教造像并非只在河北临漳地区出现,在河北曲阳,山西太原也曾出现过类似造像样式的佛教造像,但是在数量上以邺城为首,由此可见,在东魏北齐时,出现了“龙树背屏”样式,并慢慢流行开来,对北齐以邺城为中心的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将佛像,神龛,菩提树,镂空雕刻手法相结合的邺城新样式。
这一时期出土的单体佛造像比较背屏样式的造像数量较少,且残缺,单体圆雕为青石材质,表面有残存彩绘痕迹,衣纹垂直流畅,紧贴躯体,突出了造像的形体美特征,可见当时的工艺不仅在于精湛的雕刻,还施以绚丽的色彩,我们至今能够看到当日佛像的光彩夺目。
综上所述,河北邺城佛教造像风格的形成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邺城风格佛教造像具有时代特征。东魏北齐,不长的历史时间内,出土如此数量具多的佛教造像,可见当时佛教之盛行,宗教的盛行无外乎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力强盛,再就是自上而下的消极避世,从历史的进程中来观看这一时期的社会现状应该是属于后者,佛教的出现是自上而下的心灵慰藉的重要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审美动态。
二、虽然这一时期出土的造像数量众多,但是在规模上却无力与云冈、龙门石窟那样大型的石窟造像相匹敌,可见当时国力政权的不断衰弱。但是成熟的造型工艺势必要传承发展,便在后期的东魏北齐继续流传,虽然工艺精湛,但是规模已大不如以前。
三、邺城样式出现的时间较为短暂。东魏北齐短暂的历史时期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后,在577年北齐灭亡之后,随之而来的灭佛运动,使得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僧众在灭佛运动中遭到流放,寺庙塔舍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邺城样式便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中淡化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