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中增塑剂的研究现状

2020-07-09孙加刚

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增塑剂研究方向研究现状

摘 要:目前人们对塑料制品日渐敏感,无论是食品包装还是相关的饮食餐具都会涉及塑料和增塑剂,为了让人们对增塑剂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本文对食品中增塑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增塑剂;研究现状;研究方向

1 增塑剂简介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能够以非键和的形式与塑料的高分子聚合基团结合,降低聚合基团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增加塑料制品的塑性和韧性,为此增塑剂在塑料制品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增塑剂与塑料分子基团之间的结合较弱,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从塑料制品中迁出,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食品,进而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1]。

2 增塑剂的毒性

增塑剂是一种环境激素,在人体内具有蓄积性。可以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通过产生假性激素信号从而影响人体内性激素含量。其通过类雌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在小鼠和大鼠的腹腔注射试验中,LD50的剂量较大,表明增塑剂的急性毒性较小。但是增塑剂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还可作用于人体肺部、中枢神经、胃肠道等,甚至与哮喘病相关。由于增塑剂的毒性作用并不明显,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增塑剂的毒性表现在多种方面:在DEHP、DBP和TBAC对牙鲆鳃细胞FG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这3种增塑剂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胚胎毒性,并且具有剂量-时间效应;在较高剂量的DIDP诱导下,小鼠肺组织可以产生过量的ROS,破坏自身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从而造成小鼠的肺部组织损伤;此外,青春期小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改变也可能与较低剂量DEHP有关[2]。增塑剂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达到一定量后才会具体体现,为此应持续关注增塑剂的检测限量。

3 增塑剂相关的法规

我国在增塑剂方面的标准较少,GB 9685-2016中标明了各类增塑剂的添加限量,此外GB 5009-271-2016和GB 31604.30-2016中标明了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测方法。与欧盟和美国相比,我国目前多是增塑剂的检测方法标准,限量标准较少。随着新型增塑剂的出现,如增塑剂类似物等,相关法规方面也需要完善[3]。

4 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张玉才,武婷敏,邓美林等人[4]在增塑剂的检测中用的是GC-MS检测方法,这是目前我国增塑剂检测的主要方法。增塑剂的检测方法优化主要集中在前处理方面,包括对不同萃取剂的优化,常用的萃取剂有丙酮、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等;武婷敏等人还采用超声萃取的方式对萃取方法进行了优化;還可以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进行前处理;微波萃取和快速溶剂萃取等方法是两种效果比较好的检测方法,快速溶剂萃取可以选择不同的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增塑剂前处理方法多样,但是仍未确定一种切实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许多研究人员仍致力于增塑剂的检测方法优化。

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增塑剂的迁移限量和影响因素加大关注,比如怎样抑制增塑剂的迁出,目前我国抑制增塑剂迁移的方法有PVC表面处理和PVC接枝变性,但是既能够有效抑制其转移又能降低成本的方法仍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新型绿色增塑剂,例如柠檬酸三辛酯,但是在绿色增塑剂生产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需要科研人员的进一步努力[4]。

5 结语

传统增塑剂研究已经表明增塑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其作用、途径还需要加大关注。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不完善,食品接触材料的迁移限量以及新兴增塑剂方面仍待补充。增塑剂的治理,无论是抑制增塑剂的迁移还是新兴增塑剂的生产,都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为此,仍需要对增塑剂相关问题开展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陈荣圻.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J].印染助剂,2016,33(2):1-7.

[2]王民生.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4):68-70.

[3]王笑妍,薛燕波,者东梅,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概况及法规标准现状[J].中国塑料,2019,33(6):95-105.

[4]武婷敏,赵莎,盛倩,等.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塑料包装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J].化学分析计量,2019,28(2):94-98.

作者简介:孙加刚(1996—),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

猜你喜欢

增塑剂研究方向研究现状
增塑剂对硅酮密封胶耐老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同辈群体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课堂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增塑剂 让食品更安全
离子迁移谱快速筛查白酒中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