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020-07-09孙楠
孙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逐渐深入,這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模式以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是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由具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文章对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与研究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收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和交流等活动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很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尤其是小学数学,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其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建立的关键时段,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二、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并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七巧板作为引入课堂的工具,将七巧板拼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还原为正方形,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拼凑平行四边形卡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探究,每小组可设置4人,其探究主题为“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裁剪为正方形”“有多少种裁剪方法”。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
(一)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探究式教学使得教师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加看中学生的体验性以及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在情境中学习,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感受更加直观,也更加立体,能够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且活泼好动,经常不受约束,所以想要实现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工作,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处于学习情境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2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不仅要做到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还要为学生创立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教师可以制作各类数字卡片,且数字依次为0到20,再制作两张运算符号卡片,即加号和减号卡片。然后,随机选择两名学生,抽取教师手中顺序混乱的数字卡片和运算符号卡片,将抽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组成数学算式,由这两名学生分别计算该算式。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对两名同学的运算结果进行检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地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文化知识,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最关键的小学阶段,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稍显枯燥,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贪玩不爱学习,其精力旺盛,活泼又好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中,还能够活跃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探究,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回到教育的本真。
我们以“5的乘法口诀”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课堂中设计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设计小兔子回家的游戏:选择5个同学表演小房子,房子上写5的乘法口诀;另外几个同学发一张小兔子卡片,上面写着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游戏开始,比一比哪只小兔子先回到家,胜利者发一根“红萝卜”奖励。这种趣味性的游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熟练记住5的乘法口诀和它对应的算式,加深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教学方式更加丰富,而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当处于游戏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会变得非常强。所以,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就是充分利用人类于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点,有效帮助学生在最好的状态中学习文化知识,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及以学为教的教育目标。
(三)分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与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参与到课堂中,课上也不积极主动发言,有时甚至在课堂“开小差”,这种状态十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顾及所有学生,这就对学生成绩的提升以及日后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分组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避免学生被忽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弥补不足,真正带领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
以“求梯形的面积”一课的学习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先给每个小组提供充分的图片、剪刀、直尺、铅笔、胶棒等材料,然后运用以前学习过的面积计算的知识(例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分组去观察、思考、猜想、验证求计算梯形的面积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验证后,选取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出来,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学习,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带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不爱发言的学生与喜欢发言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喜欢发言的学生带动整个小组内的气氛,从而弥补不爱发言学生的不足,有效活跃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讨论和实践中获取真知。
总而言之,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滨.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 读天下(综合),2019(18):12.
[2]肖英辉. 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 数码设计:下,201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