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控研究

2020-07-09余瑶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

余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作为当前社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员集中、思想环境自由,又为广大群众所关注,一旦有校园突发事件发生,便很容易引起公众热议。因此,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的对象。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由于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传播媒介也不断涌现,信息的传播模式从以前传统的单向直线“传播与接受”模式转变为了多方向的“互动交流”模式,受众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实现受众间的相互交流、多维沟通。受众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定向搜索,发布、传播或者使用所查询到的信息。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隐匿性与自主自由性,信息内容包罗万象,各种不同文化类型、价值观念的思想意识与表达均存在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也可能会存在庸俗不堪。在无束缚的情形下,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出真实状态,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这是新媒体能够引领思潮、为社会服务的良好表现,但是反过来,由于在网络上可以匿名,躲在屏幕后,言论可以不负责,会使得新媒体成为扩展社会不良风气、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帮凶。

由于高校属于人口密集地,思想环境又比较轻松和自由,学生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频率高,接受能力强,新媒体使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范围变广,但是,由于大学生们仍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他们三观还未成形,缺乏社会阅历、思想较为片面,年轻气盛,易冲动,对于一些偶发事件会做出较为激进的反映,如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聚会游行,在网络上发表激进言论,或者转载未经官方核实的信息,断章取义,一叶障目,导致在舆论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事实被歪曲、舆论恶化的倾向。如若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未能及时对事件进行公开回应或者合理处理,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各种猜测质疑产生。这可能会产生网络舆情失实现象,使得校园突发事件朝着不利于校园稳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及突发事件的发展失控,可能会导致高校形象受损,甚至还会产生人员伤亡等恶劣后果。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会发展到网络舆情阶段,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高校进行舆情管控的主要工作人员是以学校宣传部门为主体、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缺乏搭配合理、专业融合的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工作体系。其次,突发事件发生突然、发酵过程短、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给予高校作出反应、拿出应对措施的时间短,不能占据舆论主导权。再次,新媒体时期,网络信息传播飞速,网络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很多平台,公众通过便捷式移动终端便可以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接收,通过网络发布和发表个人意见。教育关系到家家户户,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高热度话题,当达到一定量的关注度和评论,经过网络转发、舆论发酵,可能会产生一定引导性。最后,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还不够规范,缺乏预防意识及可执行度高的引导预案。而且还有部分高校采取“高压式”的传统方式来应对,采取封锁消息、禁止言論、删除评论等强硬处理方式,亦或是任之放之,认为小舆论不会引起网络舆情,忽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传播速度。这些应对方式极易再次激化公众与高校间的矛盾,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埋下种子。

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民主有效的突发事件舆情管控方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时,借助新媒体对事件进行及时回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地处理应对,对已发生的事实在经过快速合理的调查基础上,主动承认已发生的事实并及时澄清谣言,对事件的处理及发展进行跟踪发布,回复公众质疑,做到有理有据,真实有效,及时化解舆情危机,占领网络舆论新高地,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树立高效能负责、有担当、有作为的良好形象,既满足了公众的基本知情权,遏制了网络舆情朝着不良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公信力,同时也维护了校园形象。

在突发事件处理完毕之后,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好制度建设,成立舆情防控部门,设立舆情防控制度,搭建互动良好的网络宣传平台,注意榜样和典型的树立,做好网络言论把关人,加大对舆情工作的投入和工作技术装备设施等配备的投入,培训一批专业的舆情管控人员,设立舆情分析系统,借助大数据平台,分析和预测舆情走向协助高校舆情管控工作。对获取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时要“去伪存真”,使用高效率的工作办法深入剖析收集到的舆情信息,做出科学的预测;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舆情信息根据需要进行高效分类、提炼、重组信息等,而后把分析后的信息按照重要紧急程度分为不同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增强官方网络平台的网络公信力及透明度,树立高校负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形象。在日常教育中,增加法制教育,教育学生辨别谣言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发布不实言论、断章取义的后果,以及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作为当前各种思想和不同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担负着培养人的重责的高校更应利用好各种网络资源、各类媒介平台,对于校内外的舆情动态进行有效把握,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良好的防控管理,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澎涛,陈俊明.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 79-81.

[2]陈强,王雅蕾,王国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泛化现象研究[J].情报杂志,2011,(5): 6-9.

[3]刘清生.网络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 ,(33): 46-47.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新媒体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