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中渗透科技小制作之我见

2020-07-09李青松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兴趣

摘    要:为了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笔者尝试把科技小制作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的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实践活动;科技制作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科技小制作原因分析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初中起点,并且物理知识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的学生群体。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乐观积极,面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和驱动力。然而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了解到他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精力专注度和时间利用率上还多少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有: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导致理论学习效率较低; 有的学生虽物理理论学习没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对课上内容进行及时的练习和巩固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是对客观世界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知,问题提出、猜想探究、逻辑判断、抽象推理、归纳概括和实验验证等构成物理学习的主要过程,这些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历的过程是获取物理知识的必经之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合理掌控课堂的进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不达。为此,笔者认为如果在课堂教中渗透科技小制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中“玩”,寄“玩”于任务,以制作任务作为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必将改变在物理学习中部分学生的被动学习现象,从而有效地助推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技小制作的具体实施

教师想要发挥好科技小制作在物理教学中的进阶提效作用,关键在具体实施阶段如何掌控课堂,也就是如何把科技小制作与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理论学习成为课堂实践的基础,把课堂实践变成理论学习的任务,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案的组织和设计当中应该把握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精心备课,准备相应教学器材

抓好备课环节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利保障。教师应在熟知课程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把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联系起来。教师在综合分析、制定课程的教学方案后,应当有效匹配每一次课的理论知识和对应的制作实践,让课堂科学小制作成为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平衡趣谈》这节课的课前备课中,为了说明稳定平衡的含义,即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物体所受的合计或力矩再次让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现象称为稳定平衡。概念中合力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理解学生们很快理解,但是在力矩让物体恢复平衡的理解由于是课程的难点,学生应该不易理解,为此我创设了不倒翁的课堂小制作,告知学生上课前需要准备好的材料。另外笔者课前预先做好了一个比较精致的蛋壳不倒翁,在课上教师给学生演示蛋壳不倒翁、再加上图示和理论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制作不倒翁之后,学生们理解平衡理论会相对容易些。

2.课中认真落实,理论讲解和科技小制作相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把理論知识转化为科技小制作的实践能力,同时以科技小制作作为任务驱动督促形成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时创设恰到好处的科技小制作。制作的内容要难易适中,不论是材料还是制作工具的准备都要简便易行,学生能准备的由他们自己准备,学生不容易准备的由老师负责协调。物质条件准备妥当是课中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时间的分配上也要做合理的规划,小制作的时间不宜太早也不要太晚。一定要在确保常规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辅助添加科技小制作。小制作是学生深刻领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应用,切不可只顾照猫画虎的制作而影响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转动惯性》的教学中添加简易陀螺的制作可以辅助学生巩固对转动惯性中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不易变化的理解。

3.课后及时巩固,知识复习与作品体验相融合,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除了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的布置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针对课堂所讲述物理理论知识制作作品的课后作业,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比如在教师课上讲完物体转动惯性后,学生可通过自制陀螺并反复演示、操作,观察是不是转动起来的陀螺轴的方向不易变化,转动速度的大小不易改变。只要学生认真实践都能够在反复观摩中进一步理解教师关于转动惯性的讲解,对待科学学习的热情也会油然而生。

三、物理教学中渗透科技小制作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辅以科技小制作的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课堂教学结构,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立山.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研究 [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青松(1978—),河北唐山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兴趣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