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杨荫浏
2020-07-09周立洁
【摘要】杨荫浏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音乐学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了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乐律学、古谱学、传统音乐研究、民族音乐理论、乐种学、乐器学、语言音乐学、戏曲、曲艺学等多学科门类,堪称音乐学界的一代宗师,尤其在民间音乐保护、音乐史研究、乐律学研究、机构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杨荫浏;民间音乐;音乐史;律学;机构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234-02
【本文著录格式】周立洁.一代宗师杨荫浏——谈杨荫浏对中国音乐学的贡献[J].北方音乐,2020,06(11):234-235.
杨荫浏(1899-1984年),江苏无锡人,当代音乐学家,擅长笛、琵琶,主要著述有《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音乐史纲》《国乐概论》等,在中国的音乐史、论、乐律、音韵、古谱研究、乐器改革、传统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民间音乐保护、音乐史研究、乐律学研究、机构建设四个方面来论述杨荫浏对中国音乐学所做的突出贡献。
一、对民间音乐的抢救和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注“家门口的田野”,重视家乡民间音乐的抢救和保护。与西方民族音乐学者不同的是,中国民族音乐学者那双敏感的眼睛和那对敏锐的耳朵更善于关注“家门口的田野”,这与西方民族音乐学者善于用“局外人”“客位”的身份去研究他文化有所不同。中国民族音乐学者往往由于其“局内人”和“文化持有人”的身份,而更敏锐地看到“他者”看不到的音乐事项,听懂“他者”听不懂的音乐,体会到“他者”体会不到的音乐背后所阐释的文化内涵。杨荫浏先生正是“生于斯、长于斯,经过专业训练之后把目光投于斯的民族音乐學者”。
杨荫浏先生对民间音乐做的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对阿炳音乐的抢救和保护。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许有人不知道杨荫浏是谁,但几乎没有人没听过阿炳和《二泉映月》,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对《二泉映月》做出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首需要跪着听的音乐”。那么,让这首民族音乐《二泉映月》成为世界音乐的人,正是杨荫浏先生。可以说,没有杨荫浏,我们今天就听不到《二泉映月》,听不到《听松》《寒春风曲》,也听不到琵琶曲《龙船》《昭君出塞》和《大浪淘沙》。也正是杨荫浏对家乡民间音乐的敏感,这些深藏于民间的优秀音乐才扬眉吐气,得到了应有的“礼遇”,才释放出了新的生命光辉。
杨荫浏是江苏无锡人,他对家乡民间音乐的另一关注点便是苏南吹打。杨荫浏对苏南吹打历时几十年的考察和研究,于1980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十番锣鼓》一书。据乔建中先生考察,杨荫浏先生早在 1922年,就手抄了阚献之道士所示的十番锣鼓谱抄本《十八六四二》等七首,1941 年就已经有了此书的雏形,当时题为《锣鼓谱》,并在手抄本《锣鼓谱》中有言:“二十五年夏,假期还乡,请道教友人阚献之、邬峻峰、朱勤甫、王云坡诸君,为之广罗十番锣鼓抄本……。二十六年夏,复请道家友人数位,”可见,杨先生在几十年间坚持对家乡民间音乐进行持续的跟踪、采访、研究,才有了最早研究苏南吹打的《十番锣鼓》一书,同时也体现了杨荫浏对学问严谨治学的态度。
杨荫浏除了关注家乡的民间音乐外,还对中国其他地方的乐种进行调查研究。一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天津曲艺做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同时对定县(定州市)子位村笙管乐进行录音、记谱,写有《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油印版);二是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进行调查研究,并亲自抄录,写有《智化寺京音乐》(油印版)珍贵文献;三是赴西安采访“西安鼓乐”,写有《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油印版);四是率队对湖南44个县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民间音乐采访,获得40 余小时的音响资料、大量文字记录和乐器,杨荫浏重点考察研究了浏阳地区的祭孔音乐,写了《湖南音乐普查报告》,对后来学者研究湖南音乐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是中国音乐史研究上的一座丰碑
杨荫浏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体现在两本著作上,分别是1943年写完、1952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纲》和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史稿》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学习音乐学学生的必读书目,其中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运用了大量的资料,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如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乐律学等多个学科。虽然后来学者也有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却难有超越《史稿》的著作。
我们说,杨荫浏的音乐史是“有音乐的音乐史”,相比其他同类著作,如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金文达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等,《史稿》中有大量的谱例,有天韵社的谱子,有昆曲,这都源于杨荫浏少年时在天韵社打下的基本功。杨荫浏10来岁在天韵社跟吴婉清学习,能够背诵90多套昆曲,一套有10个曲牌的话,就是900个调子,这是多么庞大的体量,现在应该很难有人等掌握数量如此多的曲子了。《史稿》中的大量谱例,都来自于杨荫浏所背诵过的昆曲,杨荫浏晚年曾说过:“会唱90套昆曲,可以明白音乐史上的很多问题”。从《史稿》的附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曲例索引84例,谱例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反映音乐的历史发展,是音乐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真正做到了“有音乐的音乐史”。
三、在乐律学方面发现了中国音乐实践的三律并存
杨荫浏的第三个重要贡献是他对乐律学的深入研究。杨荫浏1981年6月29日回顾他从事音乐史研究历程时说:“《中国音乐史纲》着重解决了一个乐律问题。”《史纲》全书共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乐律学成就48种,其涵盖面之广远远超过以前的音乐史著作,这是杨荫浏中年以来研究乐律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
杨荫浏于晚年发表一篇文章《三律考》,他认为,我国存在着三律并存的情况。三分损益律的理论,约出现在公元前第七世纪左右,其实践应该更在其前;纯律的音乐实践,为公元六世纪,但其后从未见有关的理论出现;而平均律的音乐实践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之前,但其理论,则是出现在1584年朱载堉的《律学新说》中。并且杨荫浏认为在我国得音乐实践中,存在异律并用的实例,南朝宋齐时清商乐的平、清、瑟三调中都是琴、笙与琵琶并用,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中也是琴笙与琵琶并用,琴上所用的应是纯律,笙上所用应是三分损益律,但琵琶与阮上所用却是平均律,可见,南北朝隋唐五代时,人们都是将三律并用的。杨荫浏不仅厘清了中国古代律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通过各种音律实践还说明了我国三律并存的实际情况。
四、对音乐机构的建设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以下简称“音乐研究所”)于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筹备,1954 年正式成立,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专门从事音乐研究的机构,杨荫浏作为音乐研究所的第一代学术带头人,在中国音乐学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在过去的六十年间,音乐研究所采录了七千小时的民间音乐音响,收集了三千余件民间乐器,积累了二十万册音乐书谱,编撰了五百余部学术书籍,培养了四百多位博士、硕士,成为中国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重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音乐研究所于1960年赴山西河曲采访当地民歌,在采访之前,采访队伍做了全面的规划,有方案、有分工,这是我国音乐学届首次有了科学采访的意识,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音乐学研究。
在这几十年间,中国音乐研究所出版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具重要影响的有被张振涛先生称为“两弹一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词典》,也有为后世积累了翔实可靠的史料《中国音乐词典》《音乐年鉴》;有被看作中国音乐学标志的期刊《中国音乐学》,还有被称之为音乐学届巨著的《琴曲集成》《中国工尺谱集成》《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音乐研究所对中国音乐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机构建设的重要性所在。
除了以上幾点,杨荫浏还对音乐考古学、语言音乐学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如他于1958年发表在《音乐研究》上的文章《信阳出土春秋编钟的音律》一文,详细论述了信阳出土编钟的时期及音律问题;又如,他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开设语言音乐学课程,发表了《歌曲字调论》《丝弦老调的唱法中所涉及的音韵问题》等文章,并于1983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了《语言音乐学初探》一书,借鉴音韵学、音乐学、古汉语的方法论,对汉语和音乐关系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杨荫浏先生是中国音乐学界的泰斗与丰碑,他在民间音乐、音乐史学、乐律学、音韵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不仅为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后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正是由于杨荫浏先生多年来对学术研究严谨的治学态,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的音乐学”;正是由于他对中国音乐史和传统音乐的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才把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传统音乐研究提升到一门学科的高度。杨荫浏的学生田青先生曾在《杨荫浏全集》序中总结道:“因师在,遂有中国之音乐学也!因师在,遂有乐人之不朽也!因师在,遂有中国音乐长河之灼灼轨迹也!”
参考文献
[1]张振涛.家乡的响器比想象的更响亮-肖文礼《岁时节日体系中的赣南客家仪式音乐研究》序[J].人民音乐,2016(3).
[2]赵倩.音乐史要有音乐,音乐要从实践中来——纪念杨荫浏先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6.
[3]乔建中.杨荫浏先生与十番锣鼓的一段旧缘[J].音乐研究,2004(3).
[4]留生.苏南十番锣鼓研究述评[J].歌海,2017(5).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杨荫浏纪念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474 .
[6]孙玄龄.实践与音乐研究 —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昆曲的使用[J].中国音乐学,2019(4).
[7]刘再生.论“杨黄学派”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J].音乐研究,2017(5).
[8]孔培培.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3(3).
[9]杨荫浏.三律考[J].音乐研究,1982(1).
[10]张振涛.个体表述中的集体记忆[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2).
作者简介:周立洁(1988—),女,汉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