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

2020-07-09陈雪娇高洁

北方音乐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奥尔夫

陈雪娇 高洁

【摘要】存在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而音乐存在的问题研究是音乐美学研究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奥尔夫曾经说过:“原本性永远是基础,这个基础的性质不以时间而变动,原本性永远意味着新的开始。所以,在这个世界散播的就是原本性这一观念本身。本文首先介绍了何谓原本性音乐,接着论述了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及”原本性音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进行哲理性思考,寻求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真正有价值意义之处。

【关键词】乐本体;奥尔夫;原本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130-02

【本文著录格式】陈雪娇,高洁.论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J].北方音乐,2020,06(11):130-131,248.

一、音乐的原本性定义

何谓原本性?原本性是指简单而又质朴,单纯而又自然清澈,但能够诉诸心灵、反映内心的形式,这种形式最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那么,何谓原本性的音乐?

首先,音乐就来自于生活和群众,跟人们的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音乐的创作的灵感也源自于生活和工作,是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媒介。不同特点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层次和情感需求,一方面能够用来传授知识以及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够用来组织集体劳动和记录历史变迁等。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民歌或者说劳动号子等,包括了很多地区以及民族的生活礼仪或祭祀甚至爱情、交际等方面都会选择歌舞的形式进行庆祝或纪念。

因此,原本性音乐就是这样一种音乐:它能表达灵魂的情感,让人追随和释放情感。人们不仅是听众,而且是参与者。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跟随,其余语言以及动作和舞蹈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音乐中得到的一种体验。原本性音乐不是舞台艺术,也不是表演,其是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的桥梁,是真情的流露。

其次,就音乐本身而言,原本性音乐不是一种型的形式,也不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它只是一些与节奏、声音和旋律有关的音乐的基本材料。例如,它可以代表一个民族音乐风格的节奏,也可以代表一个地区音乐风格的音阶趋势。这些基础材料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使用一次又一次的重塑,一方面在学生的感受中,最终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对于高质量的使用,其主要是指:原曲虽然简单,可能只是一个固定的调子,但并不单调;虽然简单,但可能只是一个短旋律,但并不粗糙;不笨拙,可以任意粗糙,但是需要進行塑造和构思,这样即使曲调非常简单,也能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是自然的、生动的,流畅和美丽的时候,唱歌或感动,只有这样,才会使音乐具有趣味性和效果。然而,这样的效果和兴趣很难被任意拼凑的旋律所取代。所以,那些认为在教育的领域中,原本性的音乐是低级或者是肤浅幼稚的是这种错误的关键,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奥尔夫体系的教学。

对于奥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来说,其真正地坚持了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儿童的创造性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其教育性的原则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注重强调音乐和心灵之间的沟通。其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具有感受音乐的能力的,任何孩子都有一定的音乐感。所以,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在音乐的学习中寻找乐趣,快乐成长。

(2)对学习的过程给予关注,认为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游戏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进行指引,通过一步步的指引使孩子爱上音乐,愿意参与其中,真正地感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和策划,使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音乐,如唱歌、玩耍,以达到除了音乐能力之外培养创造力和主动性的目的,不断地让孩子们在动作、表演等方面进行尝试、加工、设计、探索和实施。

(3)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他说儿童舞台是想象力和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我们需要抓住可以鼓励儿童的机会,这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在这个阶段特意培养他,损失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儿童原本性音乐教育是激发儿童智慧的源泉。

(4)奥夫没有要求甚至反对人们一步一步地按照他的教材教书,而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发展自己,这给了老师很大的自由。但是,这也隐藏了诸多风险。一种风险正如奥夫所指出的:“缺乏扎实的专业训练,对这套材料的风格、可能性和目的无条件的熟悉”;还有一个危险,就是藉由这种自由和创造性,从而根本没有对基本概念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甚至根本没有加以利用,只不过是为我们自己的教学贴上“创造性地”发展“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标签,而这似乎将奥尔夫教学降维成一种只要领会就可以随意去做的一种活动形式。

综上来看,原本性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单纯的音乐形式,原本性音乐将语言、舞蹈和戏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艺术形式要求人们要参与到音乐中,不仅是一个听众,更应该是一个参者与和演奏者;从音乐形式上 而言,原本性音乐并不看重大型的曲式结构,而关注到小型的序列形式,即小型的回旋曲形式。从音乐文化层面来看,原本性音乐最贴近自然,只有参与其中才可获得直观的感性体验。

二、音乐存在方式的“三要素”理论与“原本性音乐”存在的相互关系

所谓音乐存在方式的“三要素”理论,主要是把音乐看作是行为以及形态和意识的三种存在。音乐存在问题实质上是对自律轮音乐美学观念的反思,确立“乐”本体的主导地位;其次,对音乐本体存在方式的认识回归至音乐本体,反映了将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视为一种参与行为,包括了理解、想象、创造以及多样化的情绪感受等心理活动的整合。而原本性音乐的存在及其特征实质上在"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纠缠而形成。

从行为层面来看,“原先的音乐与动作以及舞蹈和语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不是单独的音乐,在原先的音乐中每个人应该是参与者和演奏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听众。奥尔夫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儿童天性,其强调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应当只是被动的听众,这样的行为方式不仅简单易行、不受人为束缚,与儿童的天性也是非常类似的,是孩子们的朋友,在这里就明确了音乐活动中的自娱行和自我参与的作用。奥尔夫反对的是社会分工参与而导致的音乐会式、他娱性的音乐行为方式,这种音乐教育模式不利于儿童教学。反观原本性音乐教育,既不是舞台艺术,也不能够将其看作是表演,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者的一种真情流露。

不仅如此,原本性音乐不仅需要参与行为,还有操作行為——即兴演奏。奥尔夫认为,原本性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完全以即兴式的教学出发是卓越的岀发点。

就形态层面来看,奥尔夫对原本性音乐中所采取的音乐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另外也包括了其具体的音节以及旋律的特征等。然而,奥尔夫强调各国的语言、音乐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习惯及爱好都有所不同,所以,必然形成具有本国本民族特点的音乐教材和曲目,故而在世界通行的并非其所编写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而是编写教材的观念。奥尔夫强调了将音乐、语言'动作融为一体,但是,音乐本身的训练没有得到重视,重视的是整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来带动听觉训练,进而有效地实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就音乐的物化形态来看,节奏型乐器在奥尔夫教学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但乐器的使用与乐曲形态的构成挂钩。奥尔夫曾这样评价,并非我们在进行即兴演奏,而是发声的乐器在进行即兴演奏。在进行即兴演奏教学时,动用音乐形态能够对音乐起到支持作用,正如奥尔夫本身所强调的那样,创造一些固定音型将尽可能多的乐器包括进去,这对于即兴演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意识层面来看,音乐是心灵艺术的一种,与人们审美意识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更为看重的是教育演奏中音乐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奥尔夫本人认为这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奥尔夫强调音乐教育中需要主动培养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内心岀发来完成这种交流,他曾这样说道:“音乐从人自身开始,教学也是如此”。不是说将手指放在哪个位置,或者使用哪一个和弦,而是要做到自身的宁静,倾听自己的声音,对音乐的准备,倾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而这些才是最根本的。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不应当停留于音乐课,在游戏的时候就是音乐的出发点。人们要让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要让孩子真正的爱上音乐、爱上演奏,而远离一切阻碍即兴的元素。

奥尔夫从人类的教育角度出发,强调在人类的发展中儿童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分析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想象力。

三、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反思

奥尔夫本人似乎从来没有把音乐视为一种职业,而是用音乐来寻找人类心灵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已经或者即将丧失。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这种原本性音乐教育。事实上,奥尔夫想要做的是将工具理性以及道德理性、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想之间进行统一。其所提倡的“如何不使人的心灵走向荒芜”理论,正是能够解决人们生活问题的重要理论。对于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来说,其主要是想在教育的角度解决上述的问题,同时,其也非常关注理性与感性树的和谐成长,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对于人的培养上有着独到的特点,尤其是在创造力以及创造欲的培养上。如果熟悉奥尔夫的生平时就会有更多的思考。长期以来,在高校的学生培养系统的评价上,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另外其想象力也很差。纵观国内的教学系统,虽然我们极其排斥那种读死书的情况,但实在缺乏真正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本质的方法。根据奥尔夫的理解,人类具有创造性,尤其是在幼儿园时的游戏活动中体现得最明显。奥尔夫认为,需要对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本性进行引导,这是形成强烈创造性欲望的关键。

总之,在对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的研究中,一方面,要对其精神的实质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将其在音乐教育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另一方 面,我们不应拘泥于规则,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实践,在中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奥尔夫版本音乐教育体系。在语言、动作和器乐相结合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器乐教学,对节奏重于旋律的要点进行领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使人们的音乐教学水平在根本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倩芳.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2):109-113.

[2]魏晓.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及存在方式问题硏究——从“乐”本体音乐美学谈起[J].当代音乐,2016(14):88-89.

[3]黄馨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剖析[J].戏剧之家,2016(14):228.

[4]李莉.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精髓的中国文化解读——返璞归真:身体的解放与心灵的创生[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4):123-127.

[5]张小芳浅谈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J].音乐时空,2014(06):135-136.

[6]刘然.试析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J].内蒙古艺术,2012(2):18-20.

[7]何璐.奥尔夫教学的本土化实践[D].星海音乐学院, 2009.

[8]李淑.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众文艺(理论),2008(4):71-72.

[9]谭秀丽.原本性: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哲学沉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2-13.

[10]胡炬.论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61-62.

[11]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20-21.

作者简介:陈雪娇(1997—),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奥尔夫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高校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教学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教学校的推广阻力与对策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在音乐治疗中的渗透
奥尔夫教学法原理再释义
浅析奥尔夫音乐律动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职钢琴教学实践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