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平台调查研究

2020-07-09何智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西互联网+

【摘 要】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应用现状,对比实践教学平台与人才需求存在的差异,提出优化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实时性与互动性,增加岗位体验内容设计,全方位多角度融合跨境电子商务环节。

【关键词】“互联网+”  广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52-03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线上支付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并且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跟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

实践教学以专业人才需求目标为出发点,要了解专业实践教学情况,首先需要摸清专业人才需求。笔者在广西最主要的人才招聘主页广西人才网,通过“职位”搜索“国际贸易”得到的数据(截至2020年2月)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需求岗位以营销类为主。数据显示,共有116家企业招聘国际贸易相关岗位员工,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分别来自矿产、化工、电子、日用品等20个行业。招聘的岗位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报关报检、阿里巴巴国际站运营等239个。其中,外贸业务员、国际贸易业务员、国际销售业务员等营销类岗位有160个,阿里巴巴国际站运营、亚马逊专员等跨境电商岗位有35个,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员等单证处理岗位有24个,报关报检岗位共11个,其他岗位9个。

可见,“互联网+”背景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营销方面,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岗位中,出口营销岗位对人才需求最为紧缺;二是跨境电商方面,主要是跨境电商的运营;三是报关及单证处理等岗位,主要是外贸跟单员。上述岗位在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且有着较高的实用性。

(二)能力需求突出跨境电商运营。从能力需求上看,各公司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熟悉单证业务流程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外,首先需要具有开发新客户、维护客户的能力,占能力要求的80%以上。其次需要具有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与外商沟通的能力。再次需要具有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大多数公司除了单证、报关报检等单据处理岗位外,均要求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商或者电子商务能力。在跨境电商中,要求具有能够借助互联网及时获取当前国际贸易市场信息,整理和分析有效信息,以制定营销方案,确保营销效果的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具备一定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

二、广西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现状

(一)依托实践教学软件。国际贸易工作有其特殊性,很难以一家公司接纳过多的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各种实践教学软件实现。比如,步惊云软件公司的iTrade国际贸易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和外贸实务教学平台;世格软件公司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和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厦门亿学软件的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中心平台等。高校应用较多的是世格软件公司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平台,广西有42所高校使用。世格软件公司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平台是模拟对外贸易环境,参与者可作为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不同角色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展寻找业务伙伴、交易的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商务活动,最终达成目标。步惊云软件公司的国际贸易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在广西也有一定的欢迎度,目前,广西有13所高校应用该实践教学平台。

(二)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部分高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高校“请进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邀请国际贸易行业专家或公司高层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里设计、开发、讲授实践课程。二是与企业合作办学,如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新加坡嘉里集团开展的广外—嘉里国际物流实验班。企业在大三下学期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选拔学生参加该实验班,由企业技术人员直接按照公司业务利用公司业务系统平台开展实践锻炼。实验班的学生可直接在企业进行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留任工作。三是将企业培训引入高校,例如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签约,合作共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由阿里巴巴国际站派讲师培训学生跨境电商基本操作技能,达到就业后可以直接使用跨境电商平台的要求。

“走出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毕业实习和课程考察实践。前者主要是和当地大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事业单位,如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有进出口业务的银行、保险公司等进行合作,在讲授相关知识的课程时,组织学生到相应企业或单位开展考察学习。后者则是与一些国际贸易知名企业合作,为企业推荐实习生到企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部门或岗位开展毕业实习。例如,广西财经学院每个学年会派遣学生进驻广西金桥集团见习一周,开展业务专业知识培训、港口作业参观等实践教学。在第七个学期安排学生到深圳跨境电商学院培训学习两周,考核合格之后能够直接与当地外贸企业实现双选就业。

(三)利用专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技能考试。专业技能通过模拟职业背景或行业岗位,考验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体现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目前,广西举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技能競赛有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技能》赛项,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广西赛区选拔赛暨广西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三大赛事。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是模拟国际会展谈判的整个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商务谈判、国际会展等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是模拟国际贸易进出口双方的进出口商品全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商务谈判、出口成本计算、进出口流程等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专业技能竞赛,不仅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而且通过竞赛的模拟进行了实践应用,加深了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专业技能考试主要是外贸单证员考试、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考试、外经贸从业人员考试等专业资格或技能考试。考试主要考查工作中常用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考试加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考试取得一定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证书,以体现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各高校主要是大力鼓励学生自行参加各项专业技能考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三、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人才需求存在的差异

从上述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岗位和能力需求的调查来看,目前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并不完全符合人才实际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最紧缺能力的训练。调查发现,广西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的需求,除专业知识能力外,还有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的能力,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与外商沟通的能力,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等。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基本是围绕基础专业知识而设计,有对外贸整体流程的模拟,有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等单项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单独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模拟,但是几乎很少有课程涉及如何通过互联网搜集客户信息,开发外国客户,以及如何维护老客户。企业最需要的专业人才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原因有三:首先,市场开拓能力不太好固化成任务或工作情景来模拟;其次,维护老客户的能力不容易体现出来;最后,寻找新客户需要较长的时间、由较多的因素来决定,不方便进行衡量。

(二)缺少工作岗位的设计。综观目前各校所使用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大多是按国际贸易工作流程来设计,涵盖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掌握工作整体流程,清楚每个工作环节的工作内容。但是,企业是按岗位招聘,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往往对于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不甚了解。即使现在很多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分角色扮演,但也是基本按流程涉及的角色来分类,如进出口商、海关、银行、税务部门等。很少有实践教学平台是按岗位来设计的。国际贸易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烦琐,例如跟单员,需要从接到订单开始跟踪商品的生产、采购、运输、报关,等等。学生没有体验过这个岗位,往往以为只是和单证打交道,实际上还需要与各部门沟通和协调,需要与客户对接。专业实践教学缺少工作岗位设计,容易造成培养的人才对岗位认知较少,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三)缺少与跨境电子商务的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深刻。而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很少有将国际贸易流程与跨境电子商务相融合的项目。这两者往往是分开的,有一系列的国际贸易流程综合实践,有单独的跨境电子商务模拟和实践教学,但是,融合了两者的实践教学平台较少。步惊云软件公司的iTrade国际贸易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有部分跨境电子商务的内容,也仅是利用B2B网站寻找客户。而后续的支付、报关、物流等环节仍是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线上支付方式、平台物流商等逐渐被企业客户接受,因此除了寻找客户外,其他环节也需要更多融入跨境电子商务元素,以期培养的能力更加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四、优化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议

(一)加强实践教学实时性与互动性。“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需要更加直接和直观地体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因此,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贴近现实环境变化,紧跟行业动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需要及时与行业变化相匹配,能根据最新的发展动态设计场景或项目。理想状态下,平台案例与项目每年都应更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做到试题库的每年更新。

独立的实践操作软件,容易让学生觉得操作单调而乏味。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角色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外贸函电实践教学中建立业务关系函写作这一项目,如果能设计成学生写的信函达到一定分数才会收到对方的回信,不仅更加贴近现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客户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让学生对实践操作更加感兴趣。

(二)增加岗位体验内容设计。针对目前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缺少工作岗位设计的情况,在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时应适当增加岗位体验内容。在实践软件中,除了分进出口商、银行等部门角色外,增加工作岗位分工,由不同登录者扮演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负责不同工作。例如,设置外贸业务员岗位,负责业务开发;设置报关报检员,负责进出口商品报关报检;设置财务主管岗位,负责对外货款结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会计基础课一般只教授普通企业会计,很少有学校开设针对外贸企业的会计及财务管理课程。这样的岗位设计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外贸企业会计与普通企业会计的区别。或者与校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在校外实践基地实行轮岗体验,让实习学生参与到不同岗位进行工作体验,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以及不同工作岗位职责。

(三)全方位多角度融合跨境电子商务环节。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要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将跨境电子商务纳入其中。能利用互联网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也是企业人才需求的能力之一。但是,现在大部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独立的一门实践课或者一个实践环节来设计,并没有与国际贸易流程进行融合。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离不开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流程也会更多地受跨境电商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全方位多角度融合跨境电子商务环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平台。例如,除了跨境电子商务这门实践课外,在综合国际贸易实践模拟软件中增加通过B2B网站寻找客户,接受客户的询盘、发盘、还盘,应用在线支付等环节。在专业技能比赛中增设利用B2B跨境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的赛项等。

【参考文献】

[1]刘佳.“互联网+”背景下國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9(2)

[2]谢涛.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互联网+技术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2017C462);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广西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竞争力研究”(2018KY0714)

【作者简介】何智娟(1982— ),女,广西南宁人,国际关系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物流。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西互联网+
广西广西
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广西尼的呀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校政企多向嵌入合作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当前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