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2017-01-07阚大学吕连菊
阚大学+吕连菊
摘 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较弱,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相应问题。文章从课程师资、教学、考核、反馈四方面分析了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设计该专业本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客观上迫切需要有大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从连续多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来看,经贸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量是较大的。但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看,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岗位实际需要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师教学过程中轻实践,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且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毕业的,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多少机会体验外贸业务环境或参与实际操作,甚至从未接触过真正的外贸合同、信用证、提单等单证,因此,难以培养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强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鉴于这种情况,显然需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一、实践课程师资
目前各本科高校缺乏外贸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调研发现,95%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学历较高,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实际外贸业务操作经历。虽然各高校有工程实践锻炼,但多是流于形式,这些高学历教师并没有相应的外贸行业实践,因此,在讲授相关外贸实践课程时偏重于书本,难以结合实际业务进行相应拓展,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学生外贸实战能力。
二、实践课程教学
调研中发现,目前所有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很重视实践课程教学,但是83%的实践课程教学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把实践课程教学落到实处,且几乎所有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主要通过各种国际贸易软件模拟实训,以学生做题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学生在实践教学软件上操作,教师难以监管与指导,学生在操作时并不会很认真,使得校内课程实训效果不佳。同样,调研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理想,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一般本科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大多流于形式,通常只是参观外贸企业、海关、港口、码头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有的高校是带学生去上述企事业单位听外贸实际业务讲座,很少有高校能让学生去上述单位真正参与外贸相关实践业务的开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等广州高校则利用广交会锻炼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把实践课程教学落到实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践课程考核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部分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实践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仍采用传统方式,就是对平时签到、软件系统做题和提交实验报告三者赋予相应比例,折合成学生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做题和撰写实验报告上,因此,不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外贸实操能力。
四、实践课程教学反馈
调研发现,各高校均有实践课程教学反馈环节,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反馈意见,由于众多客观原因,难以落实。如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课程,外贸企业、海关、港口、码头等企事业单位不可能一次性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专业数十人的实践,且很多实践环节涉及商业秘密或者其他需要保密性的内容。因此,导致部分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难以真正落实,无法培养学生外贸实践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伟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16-218.
[2]庞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2015(4):84.
[3]陈晓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5(22):69-70.
[4]凡俊.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335-336.
[5]霍媛媛.如何做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工作[J].财经界,2016(24):12.
[6]傅远佳,朱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