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教师使用快课意愿的路径研究

2020-07-09邓启云阳美林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邓启云 阳美林

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运用快课制作微课、慕课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关注。而提高快课使用的意愿,探求其提升的路径,对于更好地建设与实施高校在线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TPB为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中介模型研究发现:一般技术和学校政策对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视频技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学校政策和视频技术在一般技术对意愿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学校支持条件和学校政策在视频技术对意愿的关系中也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根据中介链式模型提升意愿的路径,须追求极简技术并弱化科研、教学奖励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快课;行为意愿;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2-0022-05

一、引言

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一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高等教育是传递与创新知识的重要基地,高校开放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广泛地运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学,引发了教育发展的“革命”。快捷式数字化学习开发技术,简称快课,成为推动“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

相关研究表明,快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观点:①快课是一种技术,主要是微视频制作技术,可支持翻转课堂、慕课的开展。[1-4]②快课是一种基于快速模板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技术。[5-7] 两种观点都承认快课不是一个具体软件的名称,而是一系列简单有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的模板软件统称。对两种观点的分析,须厘清多媒体课件和视频两者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的“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大可小,小的多媒体课件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大的涉及一门课程。[8]可见,微课(针对一个知识点)、慕课(针对一门课程)都可以称之为“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和慕课的视频技术也属于多媒体课件技术的一种。本文采用第二种观点,即快课是指课件制作技术,其核心为视频技术,是对一系列简单有效的制作课件的模板软件的统称,具有操作简单、开发周期短等特点,适合普通教学和自主开发。[9]所以掌握快课是推动“互联网+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有的快课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快课与翻转课堂、慕课等概念的关系;[2][6][10]第二,运用快课如何实现微课与慕课的制作[4][5],而对于快课技术的现状和影响因子没有涉及。本研究主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提高“教学使用快课意愿”的影响因子,并探究提高行为意愿的实现路径。

二、理论依据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 TPB)是Ajzen于1991年提出的,主要用来预测和解释人类的行为,行为意愿会直接影响行为,而影响行为意愿的因素有三个:①行为态度,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主要测量个人对快课技術的评价。②主观规范,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主要测量学校给予个体的压力与支持。③感知行为控制,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主要测量快课技术水平。三个变量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11] TPB已被证实具有行为研究的解释力和预测力。[12]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理论基础,采取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四个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自变量和使用快课意愿一个因变量。

三、量表的设计

1.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星平台,利用QQ、微信等平台进行传播,调查对象为高校教师,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共收回问卷179份,有效率是100%。

2.数据处理

本文用SPSS 25.0及其宏程序Process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的相关和回归分析;Process的模型6检验链式中介效应,Bootstrap重复抽样5000次,获得估计偏差校正95%的CI,区间不包含0,检验水准α=0.05。[13]

3.量表信度效度分析

量表根据变量进行题项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即很不同意为1、较不同意为2、一般为3、较同意为4、完全同意为5。量表的克隆巴赫 Alpha 为0.922,KMO值为0.812(p<0.001),值大于0.6,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直接斜交法,各题项负荷值均大于0.6,提取大于1的因子,在载荷0.4的标准下,各题项无双因素载荷。因子大于1的为6个,其中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都包含了两个因子。对题项进行分析发现,主观规范中第一个因子可归纳为学校政策支持,题目为学校层面强调价值,鼓励与要求使用。第二个因子归纳为学校的条件支持,包括提供网络、资源、硬件设施等;感知行为控制方面第一个因子可命名为一般技术,主要为图像、视频的获取以及办公软件与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二个因子可命名为视频技术,主要为录屏、视频处理、动画制作等技术。问卷的结构符合理论,说明问卷的建构效度较高。问卷的总体情况见表1。各因子的Alpha系数都大于0.7,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高,即问卷的信度较高。

4.研究假设

根据TPB理论,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三者会影响行为意愿,快课技术水平越高,学校政策越支持,条件和态度越好,越认可快课的作用,行为意愿会越强烈。所以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①一般技术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②视频技术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③政策支持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④条件支持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⑤行为态度能正向影响行为意愿。

四、研究结果

1.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描述统计显示,五项指标均值均在3~4之间,态度均值为4.36,说明教师们对快课的认可度较高,喜欢快课,认同重要,但或许因为大家都认同快课的重要性,导致态度与其他项都不存在相关性,而其他五项之间均显著相关(见表2)。

2.“使用快课意愿”影响因子分析

根据TPB理论,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行为规范、行为态度能影响行为意愿。本文将使用快课意愿作为因变量,一般技术、视频技术、政策支持、条件支持和态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P值小于0.001,调整后R方为0.2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系数见表3。

由表3可知一般技术和学校政策支持对意愿有正向支持作用,视频技术对意愿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态度与学校条件支持不具有预测性。其验证了假设①③,而假设④⑤不成立,统计结果完全违背了假设②。

(1)一般技术强、学校政策支持强时,行为意愿更强烈。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均已意识到快课的重要性,教育应结合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的同时也应抓住机遇,在网络平台中充分展现自己。所以,一般技术水平越强的教师,学习快课的意愿越强,想充分利用快课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会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

(2)视频技术越强,行为意愿越差。对于已初步掌握视频技术的教师,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视频技术均值是3.27),只能实现简单的功能,难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对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教学资源意愿不强,想实现理想的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能不愿在教学上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3)态度与条件支持方面。首先,教师大都认可快课的作用,也愿意学习快课,教师间无明显差异,导致态度对行为意愿无预测作用。其次,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办公条件的改善,高校已逐步完善基本设施,教师自身的信息化设备较齐全,所以条件支持对行为意愿的预测作用也不显著。

关于如何提高行为意愿,本文将从五个因子的關系入手,进一步展开分析。

3.提高“使用快课意愿”的路径——基于中介模型

根据快课的定义,视频技术为快课技术的核心技术,让掌握一般技术的教师主动学习视频技术,提高行为意愿,再将一般技术和视频技术共同运用于教学中,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视频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行为意愿,因为高视频技术水平能使教师有能力实现微课和慕课的制作,影响行为意愿,并能为行为意愿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下面,笔者将从一般技术与视频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因子之间的关系:

(1)一般技术至行为意愿的路径:学校政策和视频技术的中介效应

以行为意愿为因变量,一般技术为自变量,学校政策和视频技术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和表4):一般技术→行为意愿的直接效应为 0.1843,一般技术→政策支持→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251)×(0.2147)= 0.0483,一般技术→视频技术→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893)×(-0.2363)= 0.0684,一般技术→政策支持→视频技术→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251)×(-0.1787)×(-0.2363)= 0.0095。因此,总的中介效应为0.0483+0.0684+0.0095=0.1262,总效应为0.1262+0.1843=0.3105。该模型总中介效应为0.1262÷0.3105=40.64%。4条路径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视频技术至行为意愿的路径:条件支持和政策支持对行为的中介效应

以行为意愿为因变量,视频技术为自变量,条件支持和政策支持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和表5):视频技术→行为意愿的直接效应为 -0.2669,视频技术→条件支持→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087)×(0.2070)=- 0.0432,视频技术→政策支持→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072)×(0.1950)= -0.0404,视频技术→条件支持→政策支持→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为(-0.2087)×(0.2233) ×(0.1950)=-0.0091。因此,总的中介效应为(-0.0432)+(-0.0404)+(-0.0091)=-0.0927,总效应为(-0.2669)+(-0.0927)=-0.3596。该模型总中介效应为(-0.0927)÷(-0.3596)=25.78%。4条路径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路径分析

第一,一般技术既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意愿,也可以通过学校政策和复杂技术共同影响。具体来看,学校政策可能对视频技术的掌握有重要影响,如学校政策要求各学院制作多少门网络课程,在政策的强制推动下,部分教师会更好地学习一般技术和视频技术。所以在政策的推动和视频技术的支持下,开发网络课程的行为意愿能得到提高。

第二,视频技术既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意愿,也可以通过学校条件支持和政策共同影响。视频技术是反向影响学校行为意愿的,学校条件支持和学校政策的强制实施,对行为意愿也具有反向作用。

由此可见,要提高行为意愿需要思考两种方案:其一,可从学校政策入手,因为学校政策对于一般技术至视频技术、一般技术至行为意愿、复杂技术至行为意愿均有中介作用。其二,从视频技术入手,视频技术既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意愿,也可以在一般技术至行为意愿中具有中介作用,但呈负向影响。

五、结论和讨论

根据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人会趋向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投入。在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会选择同样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即在多项学校政策强制推动下,教师可能更愿意投入科研;教师还可选择减少投入,[14]即运用原有的技术方案,解决现实教学中的问题。

1.政策能促使教师投入,提高行为意愿,但教学政策作用有限

政策执行受制度的制约。制度的“强制性”,可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强制达成,但政策执行也凝聚着执行者的价值倾向。[15]作为政策的承受者,教师受教学制度的制约,会遵守各项制度与政策。团体依靠其管理者努力推行团体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采取调节制度,以保障团体制度的运行。[16]教师处于学校这个团体中,学校团体由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推行教学科研管理相关政策,结合制度强制作用,增加如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等调节制度,以更好地保证教学科研制度的实施。教师作为个体成员,需遵守各部门的制度和政策,行为取向决定于部门制度、政策之间的比较。

在同样的制度环境下,教师存在不同意向的制度解释,会向科研制度倾斜。在不同制度规则化的“竞争”中,教师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教师将会选择更易获得成功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教师会选择在科研领域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已成为高校群体中的“共识”。相对于教学,无论从评价制度还是奖惩制度,科研都具有优势。一方面,以数据为依据的评价,便于实施。另一方面,科研奖励措施依数据实施,奖励明确,在同样的精力投入的情况下,科研产出高于教学产出,且评价与奖惩直接关系教师的利益与成长。即在同一团体中,两种不同的制度下,存在不同的奖惩反馈的调节机制,教师的理性选择,会更趋于科研。

教师投入科研也是政策执行者的意愿。在双一流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评价指标也偏向于科研,为争取更多的资源,各高校加大科研的投入与奖励,只要教师在不违背教学制度的前提下,相对于教学,教师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会提高高校的地位,高校的政策执行者,根据学校整体的利益,会理性建构学校的整体价值倾向,所以对科研奖励的倾斜,高校是默许甚至是鼓励的。即只要不违背教学制度和相关政策,高校更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综上所述,应从政策的角度增强教师的行为意愿,在同一管理体系下,弱化两套制度的奖励差异,才能使教学政策更好、更有效地贯彻。

2.视频技术仍旧过于复杂

一方面,因为奖励政策的不平衡,导致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意愿不强烈。另一方面,数据反映一般技术对行为意愿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可通过政策和视频技术的中介作用进行正向预测,说明教师将技术转化成行为的意愿是显著的,但复杂的视频技术会阻碍行为意愿的转化。原因调查显示,83.80%的教师认为因自身的技术水平原因,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根据赫伯特·亚·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是有限理性的:第一,只考虑部分选择而不是所有选择;第二,人们对选择按循序成对的方式进行;第三,依照满意的原则。[14]

教师面对技术难题大部分的选择为:首先是选择用原来的方法或尝试投入精力学习新的技术的方法;然后对比原来方法和未尝试过的新方法进行选择;最后教师可能会降低目标,在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替代效果的方案,达到自己满意的原则。教师在面临问题时,希望用最熟悉且投入最少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所以,让教师主动选择新的方式,必须是极简的技术,又能实现理想的效果,而快课的理念便是简单有效的模板软件的集合。[7]

视频技术与行为意愿负相关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这种简单模式化的技术方案,但没有成为教师决策过程的备选项,所以在学校层面,整合快课模板方案开展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其行为意愿。第二,现有的系列视频技术方案中,教师仍难以达到技术层面的要求,所以让视频技术极简、模式化,并能让教师快速掌握,可能會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弱化教学和科研奖励制度的差异,寻求极简快课的技术方案,能提升快课的使用意愿。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王冰一,刘京鲁.微课在高校之应用:从概念到制作技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14(3):175-187.

[2]吕妃,罗彩凤,徐剑鸥,等.基于快课技术及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21):62-64.

[3]余英龙,张桂力.基于快课理念的慕课视频技术解决方案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2):27-28.

[4]李昕光,王红梅,邓红星,等.基于核心知识点的“交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6):54-55.

[5]李昕光,王红梅,崔淑华.基于快课的“汽车评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12-13.

[6]董亚则,王涛,王国春,等.基于翻转课堂的数据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5):82-85.

[7]孙光辉.基于快课技术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J].辽宁教育,2017(15):46-47.

[8]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5):74-77+81.

[9]杨萍,何玲,王运武.快课、微课、MOOC及SPOC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1):8-14.

[10]龚萍.教师职业发展新路径:微课—慕课—翻课—快课—创课[J].教育信息技术,2016(12):59-62.

[11]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2):341-352.

[12]Zemore S.E, Ajzen I.Predicting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completion  using  a  new  sca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2014,64(2):174-182.

[13]HAYES A F.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J]. J Educ Meas,2013,51(3):335-337.

[14]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3.

[15][德]韦伯著,杭聪译.社会学基本概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94.

[16]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框架[J].现代教育管理,2010(7):36-39.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计划行为理论
上海市居民新能源汽车出行行为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和PWM整合模型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向预测的研究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
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锦州市居民家庭固体废弃物循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奢侈品意愿的研究陆施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