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不能不说“留白”
2020-07-09徐忠浩
摘 要:本文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提出留白对激发学生阅读好奇的引导作用,结合文本解读特征,围绕语篇内容拓展延伸,从自我质疑、学案导读、揣摩意图、话题探究和随笔补白等方面阐述留白的导向意义。探讨留白在文本解读中活用,是增强学生阅读自觉性与创造力的重要尝试,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空白;质疑;探讨
任何语言文字的解读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都是学生对话语篇和作者的必然需要。我国的汉语本身就是博大精深,需要阅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和体味。为此,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触:从探求言语本身存在的价值出发,探讨“言”和“意”,达到言意合一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必然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引导中多给学生足够自我品读和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针对各自的理解去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从这点出发,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懂得“渔”法传授,让他们在奔向诗和远方中发现靓丽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一、 自我圈读找疑:融入语篇
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话语篇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摇篮。从语言认知信息转换的角度分析,教师多留给学生自我圈读找疑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在主动找疑中深化理解,远比教师的讲解更有趣味,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自我圈读找疑能够在聚焦文本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多维度感触,利于其在真正融入语篇中获得更多深层次感思,形成丰富感触。
学生在自我圈读找疑中獲得感知其实便是其对话语篇和深度理解的开端,能充分体现“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初衷。教师从这点出发,可多鼓励学生以圈划阅读的方式找出自己的理解难处和不足,如,在《白杨礼赞》阅读指导中,可尝试此法。教师不妨针对作者提出的“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很多同学面对这样的问题,结合文本提出的白杨树外形及内在特征,能主动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很多同学在“那就是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引导下,针对“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中主动梳理相关的问题,能够从相应的词汇中深入查找相关内容。很多同学在这样的话题引导下能结合语篇内容,从托物言志的角度主动深入构思,能够围绕白杨树的特征进行了有针对性叙述,也就能从中找出作者要赞美白杨树的理由,自然就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有了更多的感知触发点。
教师在指点学生自我圈读理解的时候,可建议学生针对各自感触和发现,主动从语篇中找出疑难,并能运用不同的符号予以圈划。教师可结合学生在圈划中发现疑难问题,可在他们存有疑问的时候抛设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针对自身的理解大胆地从文本中说出自己的理解设想,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探读机会。
二、 学案预设问题:查找漏缺
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创设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在导读中聚焦核心要点予以深入探知,是学生查漏补缺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教师以导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研读,能给学生无限的构思,无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案预设问题能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前提下获得深思机会,利于其在真正查漏补缺中催生探读的好奇心。
教师通过学案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知,能够给学生足够自我深思机会,如,在《春》的阅读引导中,可尝试此法。教师可结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不妨设置如下的思考题目:你喜欢春天吗?你如果描述春天会从哪几个方面阐述?面对生机盎然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启发?很显然,这样由浅入深的阅读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激情和好奇,更能便于他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初步整体感知印象。很多同学从春风、春雨、春花的角度主动说出了自己的感想,能够围绕语篇中提出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来主动倾诉自己的感思认知。很多同学在主动完成导学案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学生可借助学案导读来查找自己的空白,能在有效融入语境中体味作者表达设想,能主动查找问题。学生以学案导读的方式找出文本中重点,能形成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能有的放矢地找出自己阅读理解中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问题,多建议他们从问题探究的思维和方法出发,畅谈自己的破解策略。
三、 揣摩作者意图:理清初衷
学生原汁原味地理解欣赏文本的有效方法就是从作者的表达意图中找出相应的切入点,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感思途径。教师多有意引导学生对话作者,因为作者作为课文的创造者,最有发言权,需要聆听其真实心理意图。这种想法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予以关注的,需要教师能有针对性予以引导。
教师多引导学生从揣摩作者的意图出发,有意预设相关空白,定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教师可针对作者的表达意图予以提示,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不妨引导学生从作者老舍的角度深入思考探究。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可建议学生对话作者:你会怎样向作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很显然,学生从自己的感想中多深入揣摩,多从作者的表达意图中丰富自己的感思,也就是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有效切入点。很多同学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作者语言组织运用、修辞手法表现和行文构思安排等角度主动说出了自己的设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能在有效参与文章解读中获得有针对性理解感知,形成多样化感触认知,利于其打开主动表达的思维和思路。
学生多从作者的构思角度深入揣摩,不仅为获得原汁原味理解提供必要的载体,更为真正融入语篇理解提供了必要的遵循。教师多引导学生从作者理解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多给他们足够的自我揣摩机会,定能使得文本富有吸引力,能给学生更多畅言己见的机会,也是对作者表达二次解读的升华。
四、 开放话题探究:各抒己见
留白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探究问题不断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教师多给学生创设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话题,有意预设相关话题,定能使得文本富有深度。教师多给学生创设具有开放性话题,利于其在不断深入探究过程中形成敏锐语言感知,产生主动表达的冲动与激情。
教师多以任务式话题引导为切入点,多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尝试探究机会,定会有不一样精彩发现。教师可结合语篇学习内容,多给学生足够的探知解读机会,如,在《紫藤萝瀑布》的阅读引导中,可尝试此法。教师可结合文本中提出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不妨建议学生思考:你见到这样的紫藤萝,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同学以由此及彼联想的方法想到自己就是紫藤萝花的一朵,想到了自己要不辜负春光的感想。在学生对紫藤萝花有了更为真切的感知体验后,教师不妨建议学生深思:一切景語皆情语,倘若你遭受到了挫折,你看到眼前的景色会有怎样的感慨?很显然,教师从托物言志的角度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和作者的感言进行比较,鼓励他们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话题和信息。很多同学也为此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感想,忘掉过去,活在当下;花儿都懂得绽放自己的精彩,我们更应该向其学习……
教师在创设相应的思考话题的时候,可针对语篇中表达内容,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意见,多给他们相应指点。结合创设的话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发现多提出相关构思,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多提出自己的理解,帮助他们提升主动探究空白的技能和技巧水平。
五、 随笔抒写顿悟:升华感思
留白是为了给学生思考留有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跳起来摘果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仅仅是学生对话语篇的一种灵感和顿悟,更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旷神怡之感。教师不妨多建议学生以随笔的方式主动抒写自己的顿悟,多给他们补白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聚焦语篇核心要点的基础上产生多样化感触认知。
无论怎样的留白,都应该遵循原汁原味和多姿多彩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享有足够的自我感知体验。教师可结合语篇表达内容,从延伸内涵意义的角度出发,多组织学生深入体味其中内涵的意义,如,在《最后一次讲演》阅读引导中,不妨运用此法。这是一篇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演讲,让人心潮澎湃。教师可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妨预设这样的思考话题:假如你就在现场聆听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同学从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思想出发,围绕闻一多的不屈不挠精神主动写出了“国人当学闻先生,做有骨气的中国人”;有的同学则是从民族的脊梁出发,认为闻一多就是当代的脊梁,值得为他点赞和骄傲的中国人,值得学习;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肯定会现场提问,请教闻一多先生为何能以视死如归的决心为中国人讲真话,说真言,等等。很多同学在主动表达倾诉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思,能结合自己的整体感知差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给语篇阅读理解提供了多样化表达运用思维方法。
教师多引导学生以聚焦语篇表达核心要点的方式深化理解,多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感思认知提出设想,定能使得文本绽放精彩光芒。教师可建议学生针对各自的理解差异,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感思认知提出有针对性观点,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揣摩和主动构思,定能使得文本富有深度和广度,切实增强其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教师多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我留白探知解读机会,多引导他们从空白处深入查找疑惑,能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教师多以开放性、层次性和多元化问题留白为切入点,多鼓励学生在深入语篇中发现问题,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文本之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醍醐灌顶之感。越是有深度和广度的文本,越需要教师多给学生创设留白话题,让他们在真正融入语境中获得不一样的感知体验。
作者简介:
徐忠浩,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启明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