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0-07-09聂冬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是意识到了学生综合能力培育的重要性,面对时代飞速的发展以及对于新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科目外,还有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音乐等科目,但是通过观察艺术类科目的上课情况,可以发现虽然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但是仍然存在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等问题。本文将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应该如何调整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并使用体态律动教学的方法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可行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 ;素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205-02
【本文著录格式】聂冬梅.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5(10):205-206.
音乐是世界发展至今的优秀文化,其中不仅包括了中国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等,还包括了国外的爵士、蓝调、乡村、蓝草、摇滚、节奏布鲁斯、拉格泰姆、嘻哈等,这些音乐为人类的文明画作填上了浓墨重彩的颜色。音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小学音乐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观察生活、接触生活,甚至还能通过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将来更加深入的音乐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重新强调了音乐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在设置方面以唱和听为主,学生坐在位置上动嘴就可以,缺少身体其他部位的参与,一开始学生还会保证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弃学、厌学心理,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二是创新性不足。小学音乐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单向性灌输式教学的方法,即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加上缺少乐器的参与,无法激起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三是教师专业素养跟不上素质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仍然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语言表达、用词方面缺少个性,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为了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从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出发,我们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法,并深化了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融合。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是被世界公认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也是达尔克罗兹音乐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被引进我国,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概念深化,我国音乐教育学者根据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的特点逐步将其应用到了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当中。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追求的是一种更加轻松的音乐欣赏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人可以调动全身的所有感官、肌肉参与到音乐欣赏当中,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情感、韵律等部分,并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表达[1]。
在跟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避免了身体所带给精神的压力,学生可以改变在课堂上拘谨的坐姿,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身体的感觉,随着音乐做动作。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体态律动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动作,对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中应用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首音乐子不同的学生耳朵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虽然体态律动教学法提及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的引导只是让学生认识到了体态律动的趣味性,具体如何表现还需要依靠学生自己掌握。在教师给予的广阔表现空间当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动动手、动动脚,还进行了动作的组合,形成一段“舞蹈”[2]。
(二)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体态律动”顾名思义就是让身体动起来,强调身体动作对音乐的表现,实际上身体在活动过程中会不自覺地表露出学生内心对音乐的真实情感。例如在欣赏欢快的音乐时,有的学生会挥动手臂,有的学生则会跺脚,还有的学生会转圈。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人类一种真实、直观的反应,而体态律动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相关表现能力。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首歌曲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有的时候还有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所以,学生无法独自用身体完成歌曲的表演,这时就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分析、安排、练习、合作等步骤,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演”[3]。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沟通和交流,彼此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也进一步理解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精神。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观察能力强等特点,但是小学生也有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缺点,所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音乐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体态律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音乐课堂的固化教学模式,为音乐课堂引进了身体这一创新元素,学生的身体不再与听觉分开,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4]。
三、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中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态律动教学法营造了一种活泼的音乐教学氛围,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过于单调,而体态律动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能大大降低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负担,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例如在欣赏《走走停停》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都站起来,并在书桌之间的走廊中站着,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走停停,经过简单的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首歌曲背后的节奏,这时教师可以安排一场小组之间的竞赛,看一看那个小组走得最整齐,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其他同学再走动的时候敲一敲桌面,这样就能完全调动整个班级的活力,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魅力,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5]。
(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表现能力
体态律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只有嘴巴和耳朵参与的限制,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节奏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扮演一种动物,并自己设计动作等,组成一段简单“舞蹈”。学生在设计动作的时候必然会想到模仿动物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提升了观察能力,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虽然各自负责的部分不同,但是最后需要组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商量、思考,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6]。
2.创造能力
传统音乐教学课堂中模仿学习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神提升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但是从侧面看业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只知道一味地模仿,压抑了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天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更多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表情进行结合。例如在学习《表情歌》的时候,因为学生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并且不同的学生表现同一种表情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向自己的同桌表演一下随着歌曲变化自己有那些表情,可以看到学生讲生气、快乐、委屈等表情表演得惟妙惟肖、生灵活动,甚至还有学生想到了用手指辅助表情的表达,非常有趣味性[7]。
(三)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认识
音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忽视对音准的专项教学,这主要是因为音准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普遍“听不懂”,也不想听,為了改变学生的惰性思维,可以突破上课地点的限制,让学生在上课前带着音乐课本到操场上、舞蹈房等地方,先让学生熟悉旋律,然后再带着学生边走边唱。这种新颖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改变了音准教学枯燥的难题。
(四)完善学生情绪表达能力
情绪表达是一个人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在情绪表达方面有所欠缺,为了改变学生孤僻等消极性格,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动作,教师在引导时可以让学生在四分音的时候下蹲或者拍手,在八分音的时候跳跃[8]。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应用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塑造活泼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教师要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角色转变认知,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另外,学校在制定小学音乐教学方针时,也要考虑到体态律动教学在形成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走进小学语文、小学英语的课堂当中,并逐步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形成学校特色,构建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徐冰.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57-858.
[2]尤利波.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3]蔡丽群.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9(7):100.
[4]李桂梅.论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3):154.
[5]单希.声势律动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6]向超.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02.
[7]郭月明.“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62-163.
[8]周欣.达尔克罗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7.
作者简介:聂冬梅(1975—),女,山东淄博周村,本科,中级,研究方向: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