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0-07-09陈霞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摘要】肢体语言是语言表达日常情绪的首要动作,与语言教学结合形成完善的教学传递氛围。动作是一种人类对于内心世界情感抒发的方式之一,在校园音乐合唱教学中,运用肢體语言去表现音乐作品的灵魂,肢体动作能够更好地使视听者深刻理解乐曲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19-02

【本文著录格式】陈霞.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20,05(10):119-120.

我们在进行大合唱的教学时,如果只通过单一的口头语言去表述音乐作品会使学生对音乐理解得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分解的肢体动作去表现被演奏曲目的精髓,变抽象为具象,深化学习者对于词曲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所以,肢体语言的艺术成为了合唱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肢体语言可以承载音乐艺术想要表达的语境意义和情感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艺术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习者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培育音乐节奏感、匹配度等审美情趣。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客观知识及理论文化的素养培养不足,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跨越度。各个年龄段同学的接受能力、领悟度不同,所以在小学的音乐合唱教学中,指导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征,通过通俗易懂的肢体动作来帮助他们记忆或者是理解音乐表演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领会所学知识。音乐是用语言表达的艺术,由声带长期保持不同频率震动所展示出来的音调。音乐与其他传统的教育课程不一样,表现得较为抽象化,学习者没有办法通过直观的模像感受,尤其是在大型合唱类型的活动中就需要指挥者运用肢体语言传递意图辅助理解。

学生思维基本还未成型,也较为简单,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和感官度较为敏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少,外界思维环境对他们的可塑性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小学阶段就成为培养全面发展“完整的人”的初始期。在小学合唱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与学生有一个良性的互动,除了语言沟通传达意识之外,更多的通过肢体语言来深入刻画音乐艺术的内涵,肢体语言艺术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层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加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合唱教学的感悟。

一、简析合唱教学中肢体语言表现的重要性

肢体动作是一种人们通过动作传递情感的形式之一,肢体动作又被称为身体语言,这类型语言表达方式人们由头、手、眼、口、足部等身体各部位展示,在中国最早的原始时期,当时没有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人们只能通过肢体进行沟通和交流,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肢体动作的表现力都是沟通交流显现的张合力[1]。而在小学合唱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动作体感来传达信息,比如高音、节奏、旋律、音调、强弱等指挥节,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教学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作为一名指挥合唱的小学老师,需要牢牢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对于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形象、有趣地教学,只有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度、生动性才能使得小学生集中思维跟随教师指引的脚步完成对音乐合唱艺术的理解,所以,肢体语言表达动作对于理解内涵表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肢体动作传递在合唱教学的解读分析

(一)有目的的合唱教学培训、锻炼能够提升学习者对音调的识别

团体合唱艺术教学,乐理知识与实践教学是将肢体语言更加清晰的解读和完善,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对音调记忆的不擅长性或者记忆遗忘,或者由于小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全,对于音乐的旋律记忆不够准确,而在合唱中一个学生出错,就会对合唱质量带来千差万别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肯定要加入动作来传达形象思维,比如,手势高低代表一位同学应该是高音,再或者一个表情代表另一边同学应当是哪一种音调。不仅仅指挥者的上身动作,还可以塑造面部表情动作来加强学习者对音乐科学内涵的理解和记忆。

(二)“指挥棒”在合唱教学中对音节调节的意义展示

在合唱表演中,指挥人员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角色,指挥人员每一个手势的不同都代表了不同的音调调节,每个手势都具有差异性,在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此类方法传授音乐、音感,比如在手势变化中,根据手势的变化速度表达音调的高低变化速度,在这类教学法不同的手势以及手势的不同高度表达do,re,mi,fa,so,la,ti七个不同的音高,这种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准把握的正确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合唱过程的音准理解[2]。

(三)通过肢体动作提升学习者在合唱团体的音感气息

在合唱中,歌曲演唱的好坏取决于对气息度的掌握,合唱对于气息的调节要求相当高,由于小学生对气息调节的把握度不够,对于气息的调节控制力不强,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会合理地用气,所以就需要指挥者强化动作语言指导气息合理调节,从而使整个合唱完美落幕。

三、肢体语言在合唱表演中的作用

(一)肢体语言有助于诠释作品

音乐表演是一种可以升华、感染、情感宣泄的主要传递方式之一,而在音乐表演中,包括身体、手势、面部表情等等这些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演唱者展现思想情感,在众多合唱作品中,指挥者的律动幅度有助于提高演唱者的激情,带动现场氛围,增加歌曲的理解和动感,从而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给现场的观众。而在合唱中指挥者也需要对歌曲的作品风格、意境相适应,这样肢体语言与歌唱者完美结合,才能将曲目的内涵和意义表现出来,让观众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二)情感通过指挥者肢体动作表达更为清晰

在以往的小学合唱中,教师主要通过单一的示范演唱诠释作品,这种方法不足以让学生在作品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內涵,不能让学生在作品中得到情感共鸣。小学生在情感认知中正处于发展萌芽阶段,对于抽象的音乐情感难以得到直观的了解,所以就需要借助肢体语言,应用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音乐的节奏、快慢,引导学生将单一的听觉变为视觉的感知,从单一变为多元化,更加快速、贴合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教师在合唱示范中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作品中的事物,让学习者在乐曲魅力中更加开放、愉悦地享受艺术气息的熏陶,加深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深度,使作品展示余音绕梁。

(三)肢体语言有助于突出合唱中的重难点

由于合唱不同于其他音乐形式,所以在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协调配合各个声部之间的重点和非重点,提高合唱表演的效果。在通常意义中,教师会用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重点和内涵,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失去对音乐的趣味性,弱化了合唱教学的要求,影响作品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所以在进行合唱教学中就需要和学生建立肢体语言的联系,使学生和老师增加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肢体指挥调动音乐作品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各个声部之间合作配合完美,引导孩子们突破形式,提升对于音乐魅力的自我感知力,能够快速作出反应。

(四)肢体语言有助于呈现音乐艺术的美感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是人们对于情感的内在呼应,所以,在合唱中必须要激发合唱者和观众的共鸣,这样就强调了指挥者必须要从中之间作出和谐的快速反应。在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引学生领略各类视听作品的审美特征,理解所含的艺术价值,才能在欣赏美、追求美的感情中强化合唱的表演兴趣。在教学合唱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语言艺术和肢体艺术的表达关系,并在教学中为学生传达肢体语言带来的艺术魅力,激发合唱者的内心感受,深刻体会音乐所呈现的艺术美感,利用肢体艺术不断给学生强调重低音记号,打破合唱固有的刻板形象,引导学生通过声调高低理解、强化歌词记忆,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朝气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魅力。

四、总结

肢体语言是内心感受所变化体现出的感官动作,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种肢体语言的教学方式也同样对于教学氛围的改善能起到相当大的帮助。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学生的智力发育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就需要教师根据肢体语言的表现将音乐作品的阐释和理解表达给学生,使孩子们对音乐艺术感知激发出学习兴趣,这样也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肢体语言在合唱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形式的表达本就抽象,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才能将抽象的音乐形式变为具象、明了的艺术形式,使合唱者和观众之间感受到强有力的共鸣,增强音乐艺术的感染力,更好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只有通过肢体语言的有效配合才能让学生从对音乐的感知、抽象化的情感中体会作品,为学生塑造生动、易于理解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易于理解的艺术形象使音乐成为学生和观众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从而传递艺术熏陶的魅力,提升音乐的形象。

在教学合唱中,设计肢体动作也可以达成师生交流的默契,利于用肢体语言传递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运用面部、手势、眼神等配合,强化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于教师的互动中增加默契,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实质意义传授予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感知力和自信心,在某些场景和上课环境中肢体动作的表达更加具有评价激励的显现作用。肢体语言的相互传递,师生间的互动价值情感被激发,教师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学生的真实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发现合唱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自我改进,用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诠释音乐作品。

在小学合唱表演中,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突破音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习者感知鉴赏力和音乐和信力,所以,小学合唱教学中应当注重肢体语言应用,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明确、直观地理解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合唱音乐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莉莎.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分析[J].青春岁月,2017(18).

[2]李平.浅议舞蹈表演中的肢体与情感[J].魅力中国, 2017(11).

作者简介:陈霞,女,汉族,江苏丹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