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2020-07-09王湉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喷泉卡尔

【摘要】《喷泉》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卡尔·博姆所创作的钢琴小品,文章先整体分析了《喷泉》的曲式结构,然后分析了该作品演奏特点和演奏注意事项,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使钢琴演奏者能更好的把握这首作品,也为以后学习与弹奏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钢琴小品;喷泉;卡尔·博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98-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湉.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10):98-99.

《喷泉》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卡尔·博姆所创作的钢琴小品,描绘了灵动、优美的喷泉形象,旋律如喷泉般流畅,是一首钢琴抒情小品,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广泛应用,也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希望通过本文对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的分析,能够为钢琴演奏学习者、钢琴教学者和音乐爱好者对于演奏和理解此曲带来启示和帮助。

一、曲式结构分析

《喷泉》这首作品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调性上为G大调,节拍上为2/4拍,再现部是首部的完全再现。

(一)首部

首部为引申型中句的再现单三部曲式。

A乐段(4+4+4+4)为平行材料的二句式乐段,为平行乐段,方整型结构,收拢性结束。A乐段出现乐段的完全重复。从材料上看,主题材料运用左手跳动的八分音符和右手级进的十六分音符来描写喷泉。从织体上看,运用半分解和弦的主调织体;从调性上看,A乐段为G大调,调性单一无转调,第一句主和弦为开放终止,第二句完满终止于G大调主和弦。

B乐段(4+8+4+4)由四个乐句构成,为了情绪需要,第二乐句扩充为八小节,B乐段为复乐段结构,材料来源于A乐段,A乐段开头为上行级进,但B乐段开头为下行级进,并在句尾处采用新材料进行发展;从织体上看,B乐段同样采用半分解和弦的主调织体,与A乐段明显不同的是,B乐段将八分音符填满小节,没有留下八分音符的空拍;从调性上看,B乐段与A乐段形成了调性对比,转调成D大调,现实半终止于D大调的属和弦,B乐段结束时完满终止于D大调的主和弦。

A乐段(4+4),为再现的A乐段紧缩再现,与呈示的A段相比删减了重复部分,在力度上进行对比,材料织体调性上都回归呈示的A段。

(二)中部

中部为呈示型中部,与首部相同,也是再现单三部曲式。

C乐段(4+4+4)是由三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整型结构,收拢性结束。从材料上看,运用与呈示部形成对比的新材料进行发展,右手旋律部分以八分音符跳音的形式藏于内声部。从织体上看,左手伴奏织体继承了呈示部中伴奏织体的写法,调性上转至C大调,调性单一无转调,并完满终止于C大调主和弦。

D乐段(4+6)为两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整型乐段,对比乐段,采用模进的手法创作而成,使音乐结构得到反战,从材料和织体上看仍是继承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和旋律音型和织体;从调性上看,D乐段的上句从a小调的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转至G大调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下句落在C大调的属和弦上属持续发展,为C‘乐段的进入作准备。

C乐段(4+4+4)是为C乐段的变化再现,在保留C乐段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旋律轮廓的基础上,将右手的高声部和中声部两个声部分解,使音乐更具流动性。调性上回归C大调,完满终止于C大调主和弦。

(三)再现部

再现部使首部的完全再现A(4+4)B(4+8+4+4)A(4+4),减少一次A乐段的重复,做了紧缩处理,力度对比上更加强烈,调性回归主调G大调,完满终止于G大调主和弦,最后收拢性结束。

(四)尾声(6)

尾声共6个小节,可分为3+3前后两个部分,调性上仍是主调的G大调,前半部分运用片段化的主题材料,后半部分运用柱式和弦反向进行,整个尾声不断重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有强烈的终止感,巩固调性结束全曲。

总结:该乐曲结构方整,材料集中,使用贯穿全曲的织体结构进行发展。

二、演奏特点分析

在钢琴演奏中需要注意听觉、触觉和视觉的结合。在实际的演奏中首先需要通过听觉、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表达出乐曲的情感。因为情感这个东西是钢琴演奏当中听觉、触觉、视觉协同才能准确地彰显音乐的美。[1]笔者认为在结合了听觉、触觉和视觉结合的基础上,在演奏浪漫时期的作品时需要注意延音踏板的运用。我们可以将延音踏板分为3/4踏板、1/4踏板、1/3踏板、半踏板和全踏板,演奏者可以对踏板的踩踏深度进行控制。根据踏板踩下的时间,可以将延音踏板分为抖动踏板、同步踏板、音后踏板及音前踏板等。[2]在踏板运用时需要以音响效果作为标准。最后还需要一定的音乐内心听觉,在演奏作品之前分析研究钢琴谱面、音符、记号,想象出此作品的音响,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描绘自己心中的音响和脑中的画面,这样才能将自己想象得到的最佳演奏效果传达给听众。只有把握了这些,才能逐渐在音乐演奏中具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当完满演奏这首作品时,需要严格遵循三部性原则,遵循曲式结构,在结构中把握音乐风格,把握力度对比,触键清晰,將这首小品的欢快、活泼表现出来。

(一)首部

在A乐段的演奏中,在旋律的处理上需保证触键的清晰和旋律的灵动,在快速跑动的同时,要注意乐句的断和连,需要根据音高走向做力度上的起伏,描绘出“喷泉”自然、欢快的形象。演奏时需要保证手指前端的集中,控制触键力度,同时做到手腕和小臂的松弛,注意弱起小节落键的控制。从左手上看,需要将低音八度跳音演奏的饱满且有弹性,注意在八度低音后的两个八分音符的落提,与断奏的音响形成鲜明对比,与右手旋律声部一样,是通过断奏和连奏的结合描绘“喷泉”的灵动,注意乐段重复部分的力度对比。

B乐段是A乐段的反向进行,这个乐段与A乐段相比加入了更多的断奏,力度演奏也需要坚强,把喷泉自然的升降动态过程生动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切忌机械、呆板地演奏。[3]演奏这个乐段时需要注意延音踏板的运用,在扩充了的第二乐句中注意延音踏板运用要干净利落,保证断奏欢快形象的进行。

A乐段的演奏是A乐段完全重复乐段的演奏,演奏力度从弱开始,为了更好地引出中部的连续弱音断奏。

(二)中部

在中部C乐段的演奏中,需要突出中声部(即旋律声部)的跳跃性和旋律性,将小拇指弹奏的G音隐藏起来,控制小拇指的触键力度,但是需要仍然保持此音的饱满度和弹性,同时将中声部的旋律线条连贯地呈现给听众,左手保持首部的断奏与连奏结合的形态。

在D乐段的演奏中,需要根据模进呈现的片段化旋律进行起伏变化,注意片段化的整体意识,以确保此乐段演奏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在D乐段的第三乐句中,左手织体呈现柱式和弦织体形态,与之前左手织体演奏的触键方式不同,此处的触键需要用指尖的力量向深处推进,声音要饱满、立体、整齐。

在再现的C乐段的演奏中,需要演奏者不断练习右手旋律声部的突出和连贯性,右手非旋律声部需要演奏得更为轻盈,像是“喷泉”飞舞的小水滴。在练习时可以延长旋律声部的触键时间,演奏得饱满清晰,将非旋律声部的演奏一带而过,也可以运用变速练习逐渐将此句演奏得层次分明。再现的C乐段与C乐段相比,演奏力度更强,且起伏变化更多,演奏者需要把握情绪变化的特点。

(三)再现部

再现部的演奏要求与首部完全相同,整体风格应比首部更加热烈。

(四)尾声

尾声的材料运用呈现主题材料的片段化,演奏者首先应该注意第二句低八度重复旋律的力度对比、音色对比以及与与首部活泼热烈旋律的对比,带有回忆性。在最后四个柱式和弦的演奏中,需要注意左手的反向进行所带来的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感,带有强大张力。演奏时手腕松弛,指尖坚定地触键,切忌用手腕压奏,柱式和弦的音色需要饱满立体,渐强到顶端,最后结束。

综上所述,此首钢琴小品《喷泉》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带标题的钢琴抒情小品,西方浪漫主义艺术源于法国大革命, 是那个时代倡导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潮流催生的一个独立于时代的艺术类别。随着人们在那个时代的思潮追求, 大批优秀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展示自由、平等、博爱,推动了人们思想和个性的解放,形成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它的名字叫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钢琴的演奏技法得以创新、引进,形成一个新的艺术类型。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下,原本僵硬保守的音乐主流变得活力十足,不仅使人的身心得到愉悦,从大的方面来讲,也直接解放了故步自封的音乐思想,将音乐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等大批杰出的作曲家解放思想,创作了大量广为后世流传的曲目,如《无词歌》《狂欢节》等,[4]还有一批流传至今的优美的小品,供如今的钢琴演奏学习者不断学习,总结浪漫主义音乐的演奏特点,把握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通过分析钢琴小品《喷泉》,希望能给广大钢琴演奏学习者、钢琴教学者和音乐爱好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媚.试论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做好听觉、触觉、视觉的协调[J/OL].黄河之声,2019(23):23-24[2020-01-07].

[2]曹淼.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J/OL].黄河之声,2019(23):26[2020-01-07].

[3]于立刚.钢琴曲《喷泉》的音樂特征与演奏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39-141.

[4]李根.浅谈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技法的演进[J].中国民族博览,2019(5):126-127,130.

作者简介:王湉(1998—),女福建漳州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钢琴方向2017级本科生在读。

猜你喜欢

喷泉卡尔
卡尔几岁
热心人
出售欲望的孩子
可乐瓶里的“喷泉”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一场争夺卡尔的战争
音乐喷泉
喷泉冲凉
红色喷泉
会移动的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