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
2020-07-09王雪冬
王雪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政治与国际战略研究室
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开端。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世界所瞩目。2009年至2012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启航阶段,人民币国际使用框架日渐清晰,跨境贸易和投资初步展开。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平台,而人民币国际化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的贸易结算条件和多样化的资金融通渠道,“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同一个过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既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的现实需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十年前,关于是否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还存在一定争议,如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全面展开并向纵深方向迈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风险阻力也愈发凸显,部分人对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是悲观失望的态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因此,我们仍有必要强调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必然性。
(一)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
自人类社会进入主权货币时代以来,每一个大国的经济崛起都伴随着其货币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李稻葵,2013)。一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其经济崛起的现实要求和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能不伴随着其货币的国际化,其货币的国际化能够为其经济发展和深度参与全球化开辟更广阔的道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大国的崛起过程都伴随着其货币的国际化,如今,美元、英镑、日元依然稳固占据着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相应地,美国、英国、日本也拥有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话语权,并依靠自身货币的国际地位有效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却不高,与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限制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要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就开始了,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实践的展开,要求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便利的贸易结算条件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一系列金融交易设施和金融制度、金融标准),有效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推动离岸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拓宽外资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完善金融监管,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境外建立分支机构并提升其金融服务水平,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而这些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要完成的任务。“一带一路”建设向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必然推动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创,至今全球经济仍缺乏有效增长动力,发展缓慢。这场金融危机也使许多国家认识到,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巨大弊端和风险,亟待改革。2011年2月,在巴黎召开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就主张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建立多个货币为代表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降低全球金融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展十年来,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交易货币、第三大SDR权重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七大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将极大地助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使货币权力分配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抑制全球经贸失衡,降低全球金融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要求和为构建公正、合理、稳健、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六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合作与资金融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跨境使用日益频繁,中国与众多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跨境贸易和服务提供了更多便利,人民币跨境结算额不断提高。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广泛使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包括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放宽了境外资本的准入条件,扩大了其可投资范围,吸引了更多境外投资者,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一)人民币跨境使用日益频繁和广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日益频繁和广泛。中国人民银行组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成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截至2018年6月,CIPS业务范围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还在多个沿线国家如新加坡、卡塔尔、马来西亚、泰国、匈牙利、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建立了人民币清算行,便于人民币的清算结算(刘卫东等,2019)。“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六年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总体平稳增长。2018年,我国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额达5.11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约17%,与此同时,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额迅速激增,总额达10.75万亿元(见图1)。
图1 2013~2018年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人民币收付总额资料来源:2013~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增多,为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就要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货币互换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货币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两国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的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成思危,2017)。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从2008到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和逐步推进,参与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的国家不断增多,截至2018年底,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达36787亿元人民币(见图2)。货币互换极大地便利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物和服务贸易,促进了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广泛使用。目前,跨境贸易的人民币使用已逐渐成熟,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图2 2013~2018年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总数及货币互换总规模资料来源:2013~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
(二)人民币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人民币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自人民币加入SDR以来,中国证监会进一步降低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资格要求,扩大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从而为推动“一带一路”货币流通顺畅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截至2017年底,证监会分别批准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32家QFII和35家RQFII(刘卫东等,2019)。2018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同比增长8.9%,远远高于整体增速。(1)央广网:《2018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新浪财经,2019年1月19日。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新设企业4479家,增长了16.1%;对中国直接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16.0%。(2)国家统计局:《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华网,2019年2月28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人民币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稳步拓展。2015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了4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主题债券,这是国际市场上首笔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2018年3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债券试点的通知》,开放债券市场,鼓励发行“一带一路”债券,为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募集外部资金支持建设,这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逐步提高人民币债券在全球的份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9)。目前,境外投资者已经可以通过RQFII、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直接入市投资、债券通、基金互认、黄金国际版、特定品种期货等多种渠道投资我国金融市场。
(三)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大幅提升
多年来,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奠定了基础,随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广泛使用,人民币已经成为许多“一带一路”参与国的主要储备货币,部分国家近年来的人民币储备货币份额明显增加。根据俄罗斯央行2019年1月最新公布的《外汇及黄金资产管理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俄罗斯将其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从2017年同期占比的0.1%增至2018年的14.7%,这其中当然有美国对俄罗斯实行严厉经济制裁的原因,但同时也表明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大幅提升。根据汇丰银行2018年6月对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管理者所做的调查,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并预期2020年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有望达到8.5%(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9)。除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也开始增持人民币储备,欧洲央行也已经把人民币资产纳入到其外汇储备中。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已超过澳元和加元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同时也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而往往又是内外叠加、相互影响的。外在的风险包括美国金融政策的急剧调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动荡以及国际市场流动性增强等带来的风险,内在的风险包括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金融系统的不完善、金融监管能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等。当然,这其中还涉及一些更为具体的内外风险,如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美国金融政策的急剧调整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美国金融政策急剧变动所带来的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但依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短期来看,没有任何一种主权货币能够取而代之。那么,美国金融政策的急剧调整和变动就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的金融市场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推出了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由美国在2018年3月挑起的中美“贸易战”至今仍在持续,这些实质上都是美国对中国展开的经济遏制。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延续,甚至还可能向金融等其他领域拓展,这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美国感染人数居全球之首,失业人数持续攀升,国内经济下滑明显,而2020年总统大选在即,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不排除美国利用经济、金融等手段对中国施加影响的可能性,对此,我们还需做好多方面的应对准备。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动荡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动荡可能带来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亚非和中东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的内部政治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再加上地域文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与其签订的经贸和金融合作协议存在一定的结算风险、违约风险和法律风险,可能使我们遭受到不可预期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我国“走出去”企业防范金融风险、国别风险的能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与联合监管,积极探索防范各类风险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我国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我们与之开展的一些合作项目不得不暂时搁置或推进放缓,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为此,还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力所能及地为其“抗疫”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推动重大项目逐步复工复产,以减少我们的损失。
(三)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十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汇率波动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供给侧改革仍在艰难推进等现实压力,同时还面临着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这些都可能使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与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联动性逐渐增强,而这也意味着我国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必然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汇率的稳定乃至宏观经济的走势。这一点,无论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为此,必须做好金融风险对策研究和内外风险的防控。
(四)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带来的内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虽然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市场仍不够健全,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汇率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确立,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金融部门的监管能力、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体系不完善,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无法有效抵御内外金融风险、防止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给国内经济造成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健全我国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渐进、有序地开放资本账户,增强金融市场活力,使我国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路径
(一)继续稳定宏观经济,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稳定的宏观经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了GDP的持续稳定增长。近几年来,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针指引下,我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但区域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继续稳定并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还要打好一些“攻坚战”,这也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要求。未来,还要在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主要配置作用;鼓励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加强区域经济协调;推进自贸区建设,提升经济开放度。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着力提升其服务质效。在目前疫情时期,为加速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要从“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等方面强化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特别是要对民营制造业企业加强扶持力度。从根本上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全面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进而使其转变为对人民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可,从而更快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二)完善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需要把稳定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要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跟上金融全球化发展的步伐,就要深入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政策和机制,增强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市场主体的参与意愿,建设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市场;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真正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国际货币;稳妥、审慎、有步骤、有计划地开放资本账户,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制度,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政策的对接,逐步建立起相对统一的外资管理话语体系,提高整体开放水平。
(三)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贸易的互联互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国倡议组建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直接融资平台。为了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还要积极推进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多边合作,尤其要加强我国国内金融机构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金融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有效对接,从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目前,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更多地集中于经贸领域,而在外汇和资本市场中的使用份额相对来说则占比较小。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一方面应继续加强CIPS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其功能的升级完善,使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更加便捷;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动在对内对外的双向投资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以形成惯性。实际上,自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以来,该系统处理的业务量和总金额持续上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量从8.67万笔升至188.43万笔,而总金额从4808.98亿元直升至33.93万亿元(见图3)。这一趋势表明,人民币跨境支付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正在逐步被广泛接受。未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仍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就要不断推动其升级完善,进一步拓宽其功能范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数字货币的试行探索可靠的技术路径。
图3 2015~2019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及业务量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2015~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http://www.pbc.gov. cn/zhifujiesuansi/128525/128545/128643/3990497/index.html。
(四)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活跃人民币境外市场
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关性较大,且所受金融管制较少,对于经济数据超预期的反应更为敏感。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利于拓宽境外人民币资本的投资渠道,便于人民币的回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十年来,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形成了以香港市场为主,东南亚、欧洲、北美、中东和其他市场积极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3)《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8》,http://www.pbc.gov.cn/chubanwu/114566/115296/3869784/3870296/index.html。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范围和业务额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市场日趋活跃。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离岸人民币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还应不断加强离岸市场的金融产品创新,为境外人民币资本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更多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应积极推动离岸市场业务在岸交易中心建设,使离岸资金更有效地为在岸企业直接使用,吸引离岸人民币回归;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离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以及风险防控,减少资本流动性过大对离岸、在岸人民币市场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总之,要增加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提高人民币的自由使用度,实现离岸与在岸市场的良性互动、深度整合。
五、“后疫情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短短十年,就目前的水平与起点相比,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诸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来之不易,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抓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时间窗口,在主要储备货币受到质疑、国际社会普遍欢迎新兴国际货币崛起、人民币市场需求较大的时间点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郭凯,2019)。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遭受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又一次重创,其打击程度不亚于上一次金融危机。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情况下,我国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十年前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再次迎来一个重要的窗口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这的确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巨大压力,但事实也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4月以来,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加速,我国经济复苏回暖态势明显。与此同时,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的情况下,中国金融市场波动较小,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全球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定,说明人民币具有较强的韧性,也表现出一定的避险特征,基于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和中国经济的总体预期相对稳定。可以预见,随着后续更多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以及重点行业的金融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经济将加速起稳向好。在此基础上,随着国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逐步复工复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复苏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很可能是“一枝独秀”,这将吸引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将得到极大加强。与此同时,我国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也将迈上新的台阶,从而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由试行到真正推行,这将使人民币跨境支付和交易极大便利化,全面提升金融效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出现短期加剧的局面。例如,为保持美元霸权不致衰落,美国势必要对中国设置一些金融障碍乃至“金融陷阱”;再者如果“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疫情持续严峻或出现反复,将极大影响“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可能给我国造成持续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应全面评估,做好政策准备,有效应对。